国家大学科技园的现状形势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16-05-14

“十五”期间,科技部、教育部颁布了《国家大学科技园管理试行办法》、《科技部、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推进国家大学科技园建设与发展的意见》,进一步完善了相关政策环境,在功能定位、动态趋势、管理体制、运行机制、评价考核、发展模式、国际比较、发展战略等问题上组织有关专家进行了深入广泛的研究和探讨,并积极推动多种形式和类型的国际合作交流。国家大学科技园事业已逐步走上健康发展的快车道。
五年多来,科技部、教育部已认定国家大学科技园62家,在培养创新创业人才、转化高校科技成果、孵化高新技术企业、推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加速区域经济建设和行业技术进步以及缓解就业压力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截至2005年底,根据对国家大学科技园的不完全统计,已转化科技成果近3000项,有在孵企业5700多家,累计毕业企业1400多家,获授权专利2000多项,提供就业岗位7万余个,吸引留学人员2000余人,大多数国家大学科技园建立了大学生创业基地和实习基地,国家大学科技园已成为各类创新要素与资源汇集、融合的新园地,一批自主创新能力强、发展势头好、为国家做出重要贡献的国家大学科技园脱颖而出。
“十五”期间,国家大学科技园事业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但一些不利因素依然存在,如:部分地方管理部门和高校对国家大学科技园在国家创新体系中的地位及作用认识不足、相关政策的制定和落实不到位、中小企业融资渠道有限、国家大学科技园自身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不够完善等。“十一五”期间将是我国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提升自主创新能力,进一步推进产业结构调整,构建和谐社会,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关键时期。如何完善自身体制机制、优化自主创新环境,圆满完成各项重要任务,是新的形势对国家大学科技园事业提出的时代要求。
国家大学科技园依托大学的知识、人才密集和创新环境的优势,结合社会的资金、管理与市场需求,作为国家重要的科学技术创新基地、高新技术企业孵化基地、创新创业人才聚集和培养基地、产学研结合示范基地,带动了区域经济的发展,已成为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十一五”以来,国家大学科技园的建设和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已经成为转化高新技术成果、孵化高新技术企业、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和高校师生创业的重要基地。总体实力不断增强,体系初步形成,我国已累计认定国家大学科技园86家,涵盖了24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的134所高校。
截至2010年底,国家大学科技园现有可自主支配面积814.5万平方米,入驻在孵企业6617家,累计毕业企业4364家。2010年,国家大学科技园累计转化科技成果4606项,在孵企业申请专利5603项,其中发明专利2333项。
仅依赖大学科技园自身力量显然力不从心,必须有效利用社会资源,促进科技园区孵化功能的完善和升级,政府、共建高校院所和企业要从国家创新战略高度出发,结合总体发展规划,明确各自职能,精诚合作,才能将各方的优势充分发挥,形成优势互补、共同促进的良好发展态势。
因此,尽快创建与完善利益共享、互促多赢的新型产学研自平衡机制是最为迫切的应对之策。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