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战国时期时间的起止有多少种说法?

如题所述

  春秋战国时期时间的起止有4种说法。
  春秋(前770年-前476年)的得名,是因孔子修订《春秋》而得名。这部书记载了从鲁隐公元年(前722年)到鲁哀公十四年(前481年)的历史,共二百四十二年。后史学家为了方便起见,一般从周平王元年(前770年)东周立国起,到周敬王四十三年(前477年)或四十四年(前476年)为止(也有学者认为应到《左传》记载之终(前468年)、三家灭智(前453年)或三家分晋(前403年)),称为“春秋时期”。春秋时期之后是战国时期。
  春秋时期,政治上,各种改革,变法连接不断,而成功进行变法的国家则强大起来,通过这种政治变革,奴隶制度最终消亡,新兴的封建制度逐渐确立起来
  战国(前476年,一说前453年或前403年~前221年)这一时期各国混战不休,故被后世称之为“战国”。
  东周在战国后期(前256年)即已被秦国灭亡,所以战国时代在时间上并不全然包含在东周王朝里面,公元前334年徐州相王、公元前323年五国相王后各大诸侯纷纷僭越称王(吴、越、楚三国春秋时代已称王),周王权威进一步受损。
  战国时代及之前的春秋时代,都是后世史家对东周这段历史时期的再次划分,“战国”一名取自于西汉刘向所编注的《战国策》。随着时间的发展,这种观点得到了其支持者的完善和补充。在前403年之前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有前473年越王勾践灭吴,和前403年三家分晋。目前,《史记》的观点因包括了如上重要的历史事件而得到多数采纳。而在战国时期的结束是在秦统一中国(前221年)。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4-10-30
春秋:一种说法认为是公元前770-公元前476年,另一种说法认为是公元前770-公元前403年 战国: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 年,公元前403 年~公元前221年追问

那有什么理由呢?就是历史根据。

追答

关于春秋战国的分界及战国的起始时间,不外乎下列几种说法:
1.公元前475年或476年,即周元王元年,这是主流观点;
2.公元前403年,周威烈王二十三年,《资治通鉴》纪事始于此年;
3.公元前481年或公元前468年,《春秋》纪事终结于鲁哀公14年(前481年),《左传》纪事终结于周贞王元年(前468年)。

上述说法可归为三类:
第一类,按传统的以某个帝王(天子)即位的时间作为朝代或时代的开始,关于周元王的前一个王周敬王在位时间,由于左传和史记有出入,故出现两种说法。
第二类,按战国七雄实际形成的时间开始,公元前403年,韩赵魏瓜分晋国,并得到周天子的承认成为诸侯国。
第三类,以春秋来标志战国,也就是说春秋时代结束后,战国时代就开始了。这就涉及到一个怎样定义春秋时代的问题,有人认为孔子《春秋》绝笔的鲁哀公14年(前481年)为春秋战国的分界,又有人认为应以左氏春秋的纪事终结年(前468年)作为战国的开始。

公元前475年,是郭沫若所持的 观点,故大部分教科书依照这种观点;
公元前476年,是翦伯赞所持的观点,《辞海》也支持这种观点;
公元前403年,是范文澜《中国通史》的观点;
公元前481年,是吕祖谦《大事记》的观点;
公元前468年,是林春溥《战国纪年》的观点.
----------
争论性问题, 看从不同角度来分析的!~ 但我个人赞同资治通鉴的三家分晋说。三家分晋体现了东周礼制的彻底崩坏,春秋大义彻底被抛弃。然后就是赤裸裸的优胜劣汰了。这才是春秋和战国的本质区别。

以上来自百度网友回答借用了一下

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2个回答  2014-10-30
两种追问

哪两种。并说明理由。。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