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的发展对教育有哪些的影响?

以及电视的发展主流技术与发展趋势是什么啊?哪位专家帮我解决一下啊,小弟非常急。

世界范围的教育普及不仅是经济发展的结果,而且依赖于传播媒介的改进。当我们回顾教育的发展历程,不难看出教育与传播媒介发展间密切的相关性。从单一的语言媒介到今天的数字通信,教育规模、质量、教育的方法在很大程度上都受传播媒介的制约。

从人类诞生到文字出现以前,口头语言是人们交流、沟通的唯一传播媒介,其时相应的教育,主要是靠“口耳相传”方式。最初,教育还没有从生产劳动中独立出来。一代代人用口头语言将文明成果艰难地保存并逐渐积累起来,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花去几十万年的时间。这一时期,人类文明进展相当缓慢。

大约5000年前出现了文字,对人类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我们把文字出现以前的人类历史称为“史前文明”。文字的出现可能使教育发生了重大变革,文字作为媒介,给教育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方便。但文字的创立并不意味着在立即就教育中得到应用,口语作为教育主要工具的职能持续到1000年前左右。公元前1000年左右,书写文本才有可能出现,不过仅用于奴隶制君主和贵族发布“诰命”。即使古希腊,文本资料所起的作用仍然相当有限,直至亚里多德时代,《荷马史诗》还基本上依靠说唱的方式流传。约公元前500年,老子创作《道德经》、孔子整理编辑出“五经”、曾子写《大学》、子思的《中庸》,还有《孟子》等共同构成了中国文化的基础;而在西方,古埃及的数学、天文学,希腊的哲学和科学开了西方文明的先河。与此同时兴起了一批著名的学校,如孔子的学校、柏拉图的阿卡德米、亚里士多德的吕克昂学园。尽管这类学校只是个例,还不具有普遍性,但对以后的教育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中国的“四书五经”在近两千年里成为中国学子的必修课;亚里士多德的物理学统治西方世界超过2000年,直到伽利略、牛顿时代。这一时期的教育为极少数人所享有,传播媒介对教育的制约性表现得很突出。教学方法主要是面对面的讨论,英语中“discuss”(讨论)一词就是根源于亚里士多德的讨论式教学法。在亚里士多德开办的吕克昂(学园)里,教学方式是边散步边讨论,吕克昂的教学以“漫步哲学”而闻名。“讨论”(discuss)的词根“dis-”是源于拉丁语,原意为“跑来跑去”,“dis-”直到中世纪才逐渐具有现在含义。[1]教和学都是非常辛苦的,师生在学校里一边跑来跑去,一边交流讨论。孔子的学校是教育存在困难的另一个例证。众所周知,孔子有“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人”,论语中确实记录在案的学生仅一二十人而已。关于孔子究竟有多少弟子,无从考证,但学生人数众多已为学者所公认。孔子的学生只有少数人成材这个事实令人难解,我认为一个重要原因是当时的传播手段落后。孔子厘定“五经”,即使立刻用来作为教材,但孔子讲课时也只能面对几十人,虽然有许多学生在孔子学校里,但真正受到孔子指导的人不多。再考虑到当时社会动荡、战乱纷争等因素,孔子的学生中有“七十二贤人”已非常不容易。

文字一开始写在沙石上,后来写在动物的骨骼上,称为“甲骨文”,再后来刻在竹简上,有了“书卷”,还有写在纺织品上。在东汉时期或更早,中国人最早发明了纸,使文字广泛传播有了可行的介质。纸被培根称为对欧洲文明有最大贡献的“三大发明”之一,它第一次使方便、廉价书写文字成为可能,促进了文明在一定程度上的广泛传播。纸出现后,经历了几百年的手工操作方式,中国历史上还产生了书法艺术。正是因为印刷技术不普及,人们依赖抄写经典著作来学习,除了皇家图书馆有专职抄写人员外,寺庙里还有人抄写经文,在抄写过程中就形成独特的书法艺术。也有商人出卖印刷的或抄写的各类作品,但数量相当少,因为经济上会冒较大的风险。欧洲的情况也大致如此,11世纪,阿伯拉尔在巴黎讲学,吸引了成千上万来自欧洲各地的学者,还没有使用过行之有效的、统一的教材[2]。在大规模印刷制品出现以前,欧洲流行最广泛的是羊皮卷的《圣经》。书本非常昂贵,教育只能为少数贵族所享有。不仅教育规模小,而且教育的内容相当单一,教育质量还不高。

宋朝时,中国人又发明了活字印刷,这一技术传入欧洲,大约15世纪时,欧洲人在此基础上生产出印刷机,大量印刷的书籍、报纸广泛发行,使文明的普及成为可能,更多的人借助印刷品受到基本的教育。机械印刷的出现适逢其时,与其它几个因素一起使欧洲的教育迅速赶上并且远远超过中国:首先是欧洲人从游牧方式逐渐定居下来;其次是近代科学的兴起;第三是资本主义的发展对教育产生了迫切的需要。大量印刷书籍的出现,使科学技术广泛传播,并及时地培养出资本主义发展所需的劳动力。

广播电视传递声音、视觉信息,以无线电波为介质,揭开了传播技术新的一页。教育电视节目以生动、形象、直观的方式表现教学内容,大大提高了教学质量,并且它打破时空限制,同时为数以万计的人提供教学,使教育规模空前扩大。广播电视在专门培训方面取得成功,如二战时期美国在短短6个月内用电影和广播电视将600万女工培训成合格的军事工业企业的工人;70年代印度在农村地区推广农业技术;第三世界国家用广播电视进行扫盲教育等。广播电视还在一些高水平的教育领域发挥作用,如英国的开放大学(Open University),上世纪80年代初的注册学生已超过10万[3],是英国甚至欧洲人数最多的大学;在中国,有几百万人通过广播电视大学接受高等教育。

计算机和网络开启传媒技术的新篇章。计算机和网络与以往媒体的最大不同之处在于信息的编码方式不同,它以数字化方式编码和处理信息,储存、检索、提取信息都非常方便。在信息的表现方式是,以往的信息是单向的,受众只能被动接受,而计算机和网络信息具有交互性,交互性使人作为受信者在获取信息时处于主动地位。

因特网上有广泛的学习资源,包含从幼儿教育到高等学术研究的丰富内容。很多人利用因特网学习,甚至有人将它作为主要学习途径,如通过基于因特网的远程教育(网络大学)攻读学位。1999年教育部《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开创了我国网教育的新局面,网上大学如雨后春笋蓬勃兴起,现在我国有近50所网络学院为数以万计的人提供大学教育。中小学教育网站也很多,既有综合性的网站如“K12全国中学教育教学网”;也有各学科专题网站。有些网站提供交互式的学习环境,学生不但可通过因特网接受远在几千里之外的老师授课,还能向老师提问、参与课堂讨论、提交作业等。因特网上有专门的学术研究网站,几乎所有国家的高级科学研究机构和从事科研的国际组织都有自己网站,这些网站展现科学研究的最新动态,并为研究工作提供大量有价值的材料和极大的方便[4]。数字通信在物质技术为教育开拓了光明的前景,近年来兴起的教育机会均等、阶段性教育向终生教育的转变等教育理念都离不开数字媒介这个物质基础。

在若干年前,人类传播信息的方式非常简单,今天的信息技术的出现不是一瞬间的事,从文字出现、纸和印刷术的发明、电报电话、广播电视直至数今日数字媒体,经历了千年文明的积累与发展。不同时期的各种媒体都有各自的特点,对教育产生过不同程度的影响。不难看出,传播媒介在不同时期的教育中都打自己深深的烙印。

传播方式的演变

传播方式

实物形态

时 间

特 点

对教育的影响

口头语言

口语

人类诞生

受众少,无法保存

口耳相传,教育开端

文本符号

贝壳、骨、竹简、金属

5000年前

受众少,不易传播

文字符号为媒介,比较正式的教育

纸介手抄本

2000年前

受众少,制作困难

书和报纸(机械印刷)

500年前

受众较多

从贵族教育向大众教育的过渡

电信与无线电

电报、电话

200年前

快速、远距离

教育质量提高,受教育的人更多

广播、电视

100年前

大众化、实时信息

数字媒介

计算机

60年前

数字化传播处理

UNESCO,网络教育,地球村:全民教育,终生教育

因特网

30年前

交互性,信息时代的到来

数字通信特别是网络的飞速发展,加速了各个领域的全球化。世界越来越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全球化进程势不可遏。世界正变得很“小”,被人们称为“地球村”。科幻电影《八十天环游地球》的主人公用近三个月时间环游地球,在当时还只是令人心驰神往的幻想故事。而今天,人类的足迹已经踏上月球,环游世界非常容易:超音速飞机用几十小时可绕地球飞行一周。电话、广播电视和网络等通信手段大大缩短了人们的心理距离,在人们的意识中,地球如同一个村落,在这个村落里,因特网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它是使“地球村”的概念日益深入人心。借助因特网,我们可以足不出户,洞悉全球发生的事情,迅速采取应对措施,真正做到运筹帷幄,决胜千里[5]。数字通信不只是网络实体或虚拟世界,而是用开放的、丰富的信息来满足人们的各种需求。数字通信技术将不断发展,在不远的未来,信息将延伸到世界的每一个角落,不论是富人还是穷人,都可以充分享用到这一现代文明成果。教育将沿着数字网络,无限扩展到每一个地方,成为未来人们享受幸福生活的一个不可或缺的部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