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张天然事迹只读后感(注:是读后感不是介绍事迹)

字数在1000字左右!!!!!!!急求!!!!!!!!

2008年7月19日,南京奥体中心,江苏省140多所高校1670多名毕业生就任“村官”出征仪式上,一位浓眉大眼、笑起来两个深深酒窝、浑身洋溢着自信的女孩作了先进事迹报告。省委书记梁保华在讲话中充分肯定了这位女孩一年来取得的突出成绩。 她,就是2007届优秀毕业生张天然。 2008年8月11日,梁保华书记特地到徐州市铜山县单集镇看望张天然等七位大学生村官。他专程视察了张天然担任村党支部书记的洪楼村,对张天然所创设的农家书屋、远程教育室、粉丝合作社,引导农民黄瓜制种、建棚养鸭等产调举措又一次高度赞扬。 2009年1月25日,除夕,仪征。中央政治局委员、中组部部长李源潮代表中央前来看望大学生村官。梁保华书记一路上向李部长讲述了张天然的事迹,随后张天然又在会上向李部长作了工作汇报。李部长认真倾听,赞扬“天然书记志存高远”,并向梁书记询问:“天然毕业于哪所学校?院长是谁?要好好表扬一下!大学时代就培养了人才。大学就应该这样,不光学习还要培养社会能力,创业能力。” 梁书记脱口而出:“常州工学院,李文虎院长,是要好好表扬一下。培养了一个好人才。” 2008年,首届中国十佳大学生村官评选,张天然以高票成为正式候选人(全省仅两名入选候选人),她的成功事迹被《光明日报》报道,誉为“大学生村官中的传奇人物”。 作为常工学子,张天然的优秀事迹传遍了省内外,常工院注重应用型实践性人才的培养方法受到了领导们的高度肯定。全校师生为之自豪和骄傲。 从一名普通的女大学生,到村民离不开的主心骨,领导高度肯定的实干典型,天然的传奇是如何写就的?天然之路是如何走出的? 张天然在学校一直是个品学兼优、全面发展的好学生,多次获校优秀学生干部称号。从担任班级团支部书记起,先后担任过延陵学院分团委书记、学生会副主席、校大学生勤工助学指导中心办公室主任。 天性开朗的她,从来没有因为繁重的社会工作而耽误学习。“挤时间是我的法宝”,她漾开了酒窝朗声说,“正因为善于挤时间,使我现在能从容应对村官工作的琐碎。”她真的做到了统筹兼顾,历年来也多次获得了校、系奖学金。 自信乐观的她,从来都不惧怕困难,做任何事都讲究方法。那年延陵学院为解决新北校区辅导员人手少的问题,选拔了几位各方面素质高的学生党员担任新北校区辅导员助理。这项工作要求克服两校区来回奔波,要多组织活动加强新生的凝聚力等。张天然短时间内就以她的组织能力,带领大家开展学党章、去烈士陵园参观、社会福利院献爱心、篮球比赛等活动,赢得了领导和同学们的信任,担任新北校区学生会主席,协助分管26个班级的学生工作。 “交给她做的事,总让人放心。因为她非常踏实。”延陵学院党总支书记杨敏说。确实,天然从来都认为,脚踏实地工作、勤勤恳恳做事是一个人的立身之本。 “她爱帮助人,很团结同学,人缘非常好”。天然的同学们一致这样认为。同宿舍的姐妹呢称天然“大西瓜”,即谓她的开朗、活泼、真诚、朴实。同学们学习上有了问题,生活上有了困难,天然总是尽心尽力帮助。 这样一个天然去雕饰、玉质慧心多才干的毕业生,当然抢手。未毕业就被徐州一家外资英语培训学校看中,待遇不错。英语专业出身的她正欲在本专业大展宏图时,学校响应江苏省选拔千名大学生到经济薄弱村任职的号召,动员毕业生去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 作为学生党员的她,第一时间获知消息即怦然心动,灵魂深处的某根弦弹出了壮丽的音符。虽然长在城市,“我仍然是个普通的农家女孩。”她相信,扎根于农村广阔天地的土壤,天然之树一定根深叶茂 毫不犹豫,她填写了报名表,还积极协助校党委组织部做好我校首届大学生村官报名的各项工作。天然以优秀的表现,通过了省委的资格审查、面试、考察等环节,光荣地成为首届大学生村官,派到徐州市铜山县单集镇任村党总支部副书记。 从此,天然豪情壮志,内心点燃着挑战人生扎根农村的熊熊火焰。面对初来乍到的“黄毛丫头”村官,洪楼村的干部和村民们都充满疑惑:这样一个大学生女孩儿,能干成啥大事? 洪楼村偏远闭塞,没有任何资源优势,老百姓主要从事传统农业,增收非常困难。眼下,大家心头都笼着乌云:村民们产调种植的近百亩大蒜,市场行情仅赚一毛钱一斤,有不少就烂在地里,咋办? “黄毛丫头”面对大家的疑惑,真刀真枪地从象牙塔一头扎进了黄土地里。 刚去的那天下大雨,她要求老书记带她下村看看,尽快了解情况。老书记说:“下雨,改天吧!”她说:“没事,我带雨衣来的”。淡淡的一句“没事”,显示了她深深的决心。正如她在墙上写的座右铭:“扎根农村,服务群众,奉献青春,造福一方。” 为着这样的决心,她付诸着艰辛的行动。为解决大蒜问题,她向镇农技员请教村里土壤的适应性,上网搜索了大量信息。她反复比较论证后,与天津绿丰公司驻徐州办事处取得联系,达成出资盖棚、技术全程指导、黄瓜制种回收协议。为达到规模生产效果,天然一家一户地劝说,在原来的大蒜地上建起370多个黄瓜制种大棚,每亩纯收入超过4000元,村民人均增收600多元。而2006年全村人均年纯收入仅900余元。 这招一见效,村民们发家致富的信心被这个“黄毛丫头”的决心点燃。大家的疑虑彻底打消,越来越信任她。接下来,她妙招频出:积极向村“两委”建议——动员村民发展养殖肉鸭项目。在建议获得认可后,天然又一次挨家挨户说服村民,并积极争取支持,筹集资金65万元,新调整土地30亩,连片建起了60多个鸭棚,并与临近的肉鸭屠杀场签订了供应协议,以订单方式养殖保证了农户的收益。肉鸭养殖项目的顺利实施,使洪楼村年出棚肉鸭80多万羽,获利90多万元,仅此一项,洪楼村民人均纯收入就增加到2500余元,同时还为当地农村富余劳动力提供就业岗位360多个。她发挥专业优势,多次担任德国、印度、韩国投资商的随从翻译,促成韩国韩星公司在洪楼村兴建11层三星级宾馆。 她利用县委设立的大学生村干部创业基金成立了铜山县婵河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注册了“天然牌”粉丝商标。现在包装一新的天然牌粉丝已打入徐州市数十家大中型超市,现正积极计划投资建立粉丝大型生产、加工、销售一条龙的产业,联合村内粉丝家庭作坊开辟致富发家新路子。 这些实实在在的成绩,使村民们对她刮目相看。2008年5月5日,天然以全票当选为洪楼村党支部书记。天然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赢得上上下下的一致认可,她的成长宝典有两个关键词:真情奉献、吃苦耐劳。 天然一到农村,就特别关注村里孤寡老人和孤儿,每星期都坚持去陪老人说说话,陪孤儿做功课。她资助了一个名叫宋扬扬的贫困孤儿,为让这个性格孤僻的孤儿自信起来,她自学少儿心理学书籍,几乎每天与他聊些让他自信的话题,同时也鼓励周围的村民多关心扬扬。现在,扬扬不仅学习成绩好,而且乐观积极。 她真情帮助长期受婆家虐待的精神分裂症患者徐巧,多次沟通当事双方,最终圆满解决;她当选为第十届省青年委员后,积极呼吁关注农村困难孩子的生活,为捐资助学帮困干了不少实事;她带领广大团员去敬老院,打扫卫生,表演节目,慰问孤寡老人。 这些真情付出,赢得了村民们加倍的真诚信任。天然说,“农民们真的特别好,我们付出了一点,他们百倍地肯定;即使做错一点事,都百倍地谅解。我真的觉得,大学生当村官非常值得!” 为了这个“值得”,其实,天然铺垫了太多的汗水和泪水。她成长的每一步都是用“吃苦耐劳”写就的。 她一上任党支部书记,就碰到农村最繁忙的时候——三夏。麦收期间多雨,收种都要一个“抢”字。镇领导催促得紧,而有的村民就是紧不起来。为此,她每早4点多就扯着嗓子在村口喇叭里动员大家收麦。收割机那时也相当紧张,得去路上拦。机灵的她发挥演讲优势,“甜言蜜语”地拦截了几辆收割机。收割机没油,她就骑上电动车带着大油桶到供油站排队打油,烈日下来来往往汗流如注。有一次甚至连人带桶摔倒在石子路上,但想起村民焦急的面容、满地待收的麦子,她还是咬牙挺过来了! 在《麦收日记》里,天然写道:“在麦收的那些日子里,我曾经5天5夜没换衣服,没洗澡,和镇村其他干部一起,连续奋战在麦田里。困了累了,就在麦堆上躺会儿,渴了饿了就喝口水、吃几块饼干充饥。终于扛过来了!扛过来,长个子,流着眼泪我就进了一大步。明年我一定更好!”这是她的心声!她的坚强,往往伴着她开朗潇洒的笑声。如果不是细细阅读她的心声,每一个熟悉她的人真的很难看到这个姑娘的泪水。 前一阵子,天然为带领村民抗旱保苗,又是累得连轴转。长期的劳累使年轻的她也倒了,得了甲状腺肿瘤。医生劝她好好休息。其实她内心又何尝不向往着能天天在父母身边做只舒适的小鸟,能与男朋友一起在城里多姿多彩的世界里浪漫!可她一想起还没有脱贫致富的村民们,又咬牙回到了村委会。她想起了对李源潮部长当面表的态:“如果我的村子逐步富裕,完成了组织交给我的任务,奔上小康生活了。我想就差不多可以离开了。这才可以功成身退。” 是的,艰难困苦,玉汝于成!。既然对人民作出了誓言,以青春的名义表了决心,她一定会做到!在短短一年多担任村官的时间里,天然从来不满足于只关注提高村民的经济收入,而是从根本上入手,时时刻刻考虑:怎样让村民学到本领?怎样丰富精神文化生活? 为此,她多次邀请铜山县张集职业中学的专业老师,在村里举办电焊和面点培训班;又争取多方支持购进3000多册实用书籍,办起农民书屋;同时利用村里远程教育设备,为村民播放科技种养、卫生保健等电教片;凭籍自己在大学里多次承办大型晚会的经验,天然联合其他村官,举办了镇里10多年来第一届“三八”妇女节大型联欢会,表彰了一批好儿媳、五好文明家庭……丰富了农村文化活动,推进了农村精神文明建设。 天然知道,要给别人一杯水,自己首先得有一桶水的道理,从来未间断过自身的学习。2008年3月,在县委安排下,她到清华大学学习农村事务管理和基层领导艺术等课程,对今后的发展起了指导性作用。她懂得传承,把在北京所见所闻做成幻灯片,到镇中学做讲座,作心理辅导,希望从小点亮乡村孩子的心灵。 天然对母校感情很深,总希望有朝一日再回母校学习、生活,她衷心祝愿母校能早日升硕士点!她留恋母校的课堂、宿舍;记得延陵学院和蔼可亲的杨书记、谢老师、徐老师,学工处能干的俞处长、糜老师……在她的《毕业感言》里,她写道:“在这个学海的殿堂里,我学到了丰富的专业知识,更多的是做人的道理;在这个温暖的大家庭里,我收获了师长的关爱、同学的友情。” 天然,常工永远的优秀儿女,无悔于在大学生村管的岗位上,“挥洒青春,建功新农村”,写就了一段“激情燃烧岁月”的人生传奇!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