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卓别林电影中他为一个女生脱下西装过马路,可来了一辆车,把女生接走了,我想知道是什么电影?

如题所述



片名: 巴斯特基顿的《气球》
打开豆瓣App
气球
7.4 561人评价

22 分钟 / 喜剧 / 短片 / 爱情 / 巴斯特·基顿(导演) / 爱德华·克莱因(导演) / 巴斯特·基顿 / 菲莉丝·哈弗 / 1923-01-22 上映

想看
看过
所属频道
短片
气球的剧情简介
在一个晴朗的日子里,有些木讷呆板的青年(巴斯特·基顿 Buster Keaton 饰)和美丽的女孩(费里丝·海佛 Phyllis Haver 饰)来到野外探险。这两个不知天高地厚的年轻人都对自己的野外生存技巧过于自信,并且不讲对方放在眼里。青年坐着独木舟在湍流中航行,甚至像模像样地读起书,当然他难免遭受翻船的磨难;女孩希望靠自己的力量伐树,却由于缺乏经验而被压在了树底下,哀声连连;与此同时,青年又操起了猎枪,准备在女孩面前大显身手,殊不知一头身形庞大的狗熊悄悄跟在了身后。
他们的野外生活充满了危险和乐趣,也满是浓郁到化不开的浪漫……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1-29
寻子遇仙记
卓别林的片子流畅度总是很高,看着很舒服,打斗戏看着太舒服,卓别林第一部开始拍摄的就是悲剧啊,那贫富差距极大的社会,那为了利益不择手段的人,只有这对父子两带给观众真正的温暖,迷人的黑白光影还是一如既往地令人陶醉,虽然卓别林笨拙的动作制造出的行为“错位”在今天来看已完全不新鲜,但每次看到还是觉得搞笑而感到开心。黑白影像交织如梦似幻,令人神游太虚而流连忘返,彩色影像的生活高还原却使我们梦断,看电影过渡到了思考电影而开心不再。
冠军
爱死那记老拳了,直接把大胡子揍翻在地,拳击场面好棒,群众演员都太会演,背景当得有声有色,卓别林逐渐走向成熟的作品,剧情也相对更加饱满了,受条件限制只能用固定机位拍拳击台的戏,所以演员们活动范围和动作都很大。
驾车私奔记
前段是冒充上流社会的喜剧,行为造成反差,后段变为卓别林式的追逐情节,那时的电影仍以静态镜头为主,镜头之间硬切,割断了时间与空间,极为生硬,像一幅幅图片在连续播放。不使用运动镜头的追车戏真是一场灾难。
快乐的一天
船上的折叠椅够折磨人,船上拳击有了后来城市之光的影子,十字路口的焦油太黏人,这部片子作为卓别林影像资料的意义可能远远大于了影片本身,默片中肢体语言是最有表现力的道具,摇晃的镜头与静止的船可以延伸到当下跑酷、轮滑视频中的镜头感,黏着的沥青与90年代香港喜剧、武侠片中的麦芽糖、撒黄豆、泼滑油有异曲同工之妙,所以好的旧电影有形与形式可供考究与学习。
1967
香港女伯爵
1957
纽约王
1952
舞台生涯
1947
凡尔杜先生
1940
大独裁者
1936
摩登时代
1931
城市之光
1928
马戏团
1925
淘金记
1923
巴黎一妇人
1921
寻子遇仙记
1918
狗的生活
1917
安乐街
1915
流浪汉
第2个回答  2019-01-30
不是卓别林,是巴利斯特顿的片子吧。
描述的是下雨天,出门口马路上有水塘,男士将西装脱下铺在地上让女士过马路,结果来了个富家子弟,开车将女士接走,粉刺的是车刚好压过男士的衣服……
你可以搜索气球或者The Balloonatic,里面的小片段
第3个回答  2019-01-29
好像不是卓别林的电影,我记得是卓别林同时代的美国电影演员 巴斯特·基顿 的电影,至于是《气球》还是《七次机会》记不太清楚了,但确实应该是巴斯特基顿的电影,也是喜剧,和卓别林有些相似,但是也很伟大
第4个回答  2019-01-30
看看是《摩登时代》嘛?因为卓别林大师的作品就是那么几部,可能还有很多,但是比较出名的就是这么几部,还有《独裁者》,演的真是惟妙惟肖,对所演的人物角色特点,特别是内心把握的非常到位,值得让人敬仰的大师!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