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小品是用广式普通话演出的?

如题所述

  “不系(是)啦!我和老公系(是)从广东来的,今天刚拍完‘分萨’(婚纱)照!”“灰(飞)机就要起灰(飞)啦!”

  2009年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小品《北京欢迎你》演员一口带有广东音的华语引发了台下阵阵笑声,但也“刺痛”了广东人的心,广东人在全国人民心中的形象问题再次成为民间话题,甚至还搬到了广东省政协会议里讨论。

  广东省民革副主委、省政协常委刘纪认为,改革开放之初,广东人在全国人民心中也许是华语讲不好、会赚钱却抠门(吝啬),但如今30年过去了,广东人的形象却没什么进步,在央视春晚仍被嘲讽,因此他决定在目前召开的广东省政协会议上提交一份提案,呼吁改善广东人的形象。政协第十届广东省委员会第二次会议是在前天早上开幕。

  提案果然引发了众政协委员们的热议,但各方说法明显偏袒广东人,有些政协委员甚至公开批判处于北方的央视存有偏见。

  广东省政协提案委主任陈俊年说,经过30年的发展,广东和广东人都发生了质的变化,尽管如此,任何地方的人都有一定的缺陷,不可否认广东人也有很多缺陷,但每每出现在春晚的广东人形象都偏于负面,这种做法,就算不是歧视,也是一种偏见。

  政协委员、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党组书记田丰也说,广东人的华语水平比起其他省份的人来说,确实是差了一些,可是春晚也没必要将这一点作为节目的卖点,当成“包袱”来抖。

  政协委员、广州远洋运输公司总经理徐惠兴则认为,不能以春晚的一两个节目来代表广东人的形象:“广东人形象其实非常好”。

  湛江籍的政协委员郑永辉说,其实广东人的优点也很多,比如务实、精明、能干、踏实,但吃亏就在嘴巴上,不会宣传、不会公关。政协委员、珠江电影制片公司一级编剧邓原也认为,广东人过去在文化形象宣传方面还是做得很不够。过多干预摧残创作
  除了政协委员们的热议外,广东舆论和网民也有很多话说。
  中山大学哲学系退休教授袁伟时在接受本报访问时说:“有些人老想干预艺术创作,讽刺一下其实没有关系,要敢于笑自己的缺点。艺术允许有各种各样的表达意见,喜欢就看,不喜欢就不看,过多的干预,会摧残艺术创作。应该让所有的思想自由地表达、艺术自由地创作。”

  袁伟时认为,提出这种提案的人缺少幽默感,严重一些,是残余的文化专制思想在作祟。

  媒体评论员李清在广州金羊网上发表的一篇时评则说,不是广东人傻,而是春晚狭隘,毕竟央视春晚是全国人民的春晚,却办成只有北方人才看得懂的晚会。“北方人在春晚小品中,也是被夸张、嘲讽的对象,比如多农民式的狡黠,善于‘忽悠’等。但问题是,春晚节目创作者的视角,是北方人尤其东北人本位的。由于这个原因,北方观众看春晚小品中任何地方(的)人,都乐得不行,广东人看春晚却怎么也不觉得好笑,其实创作者未必刻意丑化广东人。”

  也有网民说,如果这样就认为影响广东人形象,那么春晚小品中的北方人、农村人的形象不是更受影响,他们被嘲讽又怎么说?太敏感反而让人觉得广东人没自信。

  此外,大洋网针对此话题展开的网调显示,五成网民认为央视春晚贬低了广东人。据报道,截至前晚8时,已有1769名网友填写了问卷,其中近八成为广东人。

  2009-2-13 20:12 回复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