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观经济学问题:我国春运期间火车票一票难求,结合我国实际做法分析,票价应不应该上涨?为什么?

微观经济学问题:我国春运期间火车票一票难求,结合我国实际做法分析,票价应不应该上涨?为什么?
这就是一个简答题,微观经济学考试用!!另:请运用微观经济学的知识...←_←

这个是我写的论文,您可以参考一下,如果您是应付考试或者论文,请不要生搬硬套,并加以自己的观点进行阐述
对春运期间火车票价变动的经济学简单分析
摘要:春运现象由来已久,面对日益严重的买票难,黄牛猖獗等春运问题,铁道部在06年以前曾试图运用价格机制来调节,然而2007年宣布火车票不涨价,本文将运用微观经济学理论,结合市场进行分析,阐明火车票价不能上涨的原因,并提出相关解决方案。
春节,是中国人最具传统的节日。每至春节,离家在外的学生、打工者,多会选择返家团圆的方式欢度春节。在短短的一段时间内,民工流、学生流、探亲流骤然聚集,形成极为庞大的客流。这一切都给交通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形成了中国特有的春运现象。
一.背景介绍
每年春运,几亿人选择乘坐火车回家过年,铁路部门要承担巨大的客运压力,火车票供需严重不平衡,造成每年春运期间火车票“一票难求”,爆发了买票难,寻租盛行,黄牛猖獗,管理失序等一系列问题。
因为火车票价相对于公路航空要便宜很多,火车的低价格,遍布全国的铁路网使得乘坐火车成为大量回家学生,农民工的最优选择。因而铁路部门就有很大的运输压力,每年铁道部门要增开7000列临时客车,这就使得货运类车的供给量减少,大大降低了铁路部门的收入。
为解决这些问题,铁道部曾在2006年之前要求春运火车票涨价,希望可以用价格杠杆合理分流,根据需求理论,提高价格可以使需求量减少,这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减轻铁路部门的压力,起到分流的作用,但效果并不明显,2007年铁道部宣布,火车票价不再上浮,这是针对中国春运市场的真实反映,本文运用经济学的一些基本理论分析春运火车票不具备涨价条件的原因。
二.问题分析
从2002到2006年,票价基本上是硬座上浮15%,其他席别上浮20%,学生票与伤残军人票也有小幅度的变动,但涨价后铁路的实际客流量有增无减,究其原因,我觉得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高收入人群基本不会选择乘坐火车,因而票价的变动对他们没有多大影响;
2中等收入的人群不会因为票价上浮几个百分点而选择乘坐飞机,因为火车票仍比飞机票便宜的多;
3对低收入人群,春运的客流主体学生跟农民工,过年回家是文化传统跟感情的需要,对于中国的打工者来说,春运火车票是比牛奶更必需的消费品,票价上浮也不能不买是一种刚性需求。
可以看出,市场规律和价格杠杆在中国春运中已经失去了基本功能。总需求远远大于总供给。而且,铁路运能不像一般商品,其运能的提高需要很长时间。在这种情况下,提高春运火车票价只能增加农民工等低收入者的经济负担。而不会改变一票难求的现状。
三.对策建议
2007年铁路部门取消了春运提价的规定,因为对于像火车票这种几乎没有弹性的商品,提高价格运用价格杠杆并非是好的选择。那么,如何运用行政手段解决春运问题就是问题的关键了。
1加强管理,加大打击黄牛党的力度,特别是打击铁路内部人员与黄牛党勾结的现象,才能减轻这一问题。
2加快铁路客运专线建设是解决问题的根本。京津、武广和郑西高铁开通后,这些线路运输紧张的情况已经大大缓解,黄牛党也失去了市场。
3实现电子票务监管,一旦窗口无票可售,财政部门就全额收取该次火车票的销售收入,并严格执行50%的退票费制度,同时推行实名购票制,至少要在卧铺车厢实行。
2010年春节,铁道部在广州、四川两地部分车站试行火车票实名制,火车票实名制旨在破解春运“一票难求”、打击囤票炒票,目前看效果是明显的。然而不可否认的是,实名制实行之后,效率低下、技术落后等问题马上凸显,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的“黄牛党”,似乎也逐渐找到了新制度下的突破口,提前手机旅客身份证,同样加收倒票费。如此,非但不能达到火车票实名制的目的,反而给铁路部门增加了投入,给一大部分旅客增加了不必要的麻烦。
因此说,春运问题不只是制度的问题,我们要同时在软硬件条件上下功夫,高铁的建设,制度的调整缺一不可。
四.结语
春运现象不仅是经济问题,更是社会问题。铁路运输虽然是国家公共服务部门,但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不能只靠那只“看得见的手”的调控,也要发挥“看不见手”的作用,这样才能更有效的对春运进行调解,实现双赢。
以上是我的观点,您可以根据您的实际需求进行删减或修改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3-11-26
春运是中国特有的传统,加上地域人员的流动方向影响,不是涨价就能解决的问题,2013年春运期间,高铁票价那么贵,都到了卖站票的程度,就是一个典型的事实。

简答题目就是我的回答了。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