求企业管理提升经验总结 范文

如题所述

  这几年,企业在奋力做大规模的过程中,遭遇着原材料成本上升、劳动力短缺、金融波动等一波接一波的环境变化,“内忧外患”让越来越多的中国企业开始寻求变化。其中很多企业都把提高管理水平作为寻求自身企业突破瓶颈、再上新台阶的重要抓手之一。经过几年的实践和探索,不少企业在管理变革中尝到了甜头,取得了很大的进步,也有不少企业却一直处在寻寻觅觅之中,进步不大。据我接触的大量案例来看,渴望变革但进步不大的企业往往会有这些方面的问题:

  1、缺乏攻坚克难的决心和信心。往往一项变革开始时老板和伙计们都豪情万丈、信誓旦旦,但一旦变革导致自己的工作头绪多了、工作量大了、工作难度高了(实际是对老板和伙计们工作水平的要求高了),首先想到的是哪里有捷径可以绕过这些麻烦,不要有那么多事。习惯了“遇到红灯绕着走”,习惯了“速度至上”的粗线条管理方式,对于向管理要效率这件事的复杂性和艰巨性往往认识不足、准备不足,一碰到困难底气不足,信心受挫,于是不断的给自己找理由:这么复杂的管理方案,不适合我们公司,再找一个简单易行的办法!提升管理就是需要更加精细化、科学化和体系化,再怎么简单易行,也肯定要比过去那些粗放式的管理要复杂,老板和伙计们如果不能提高自己、直面挑战,就别想企业能有真正的进步。

  2、急功近利,抱着“毕其功于一役”的心态。许多企业都希望有让自己企业的管理效率一夜之间发生巨变的“灵丹妙药”,渴望着一招制胜。于是到处学习,不断出去听课、请专家来授课、和同行朋友交流等等,渴望从中找到灵感,求得仙丹。但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急功近利、一锤子买卖的想法和做法,结果大都是自己忽悠了自己,花了不少冤枉钱,解决不了真问题。

  3、活囵吞枣,简单照搬别人的好东西,结果往往“南橘北枳”。现在企业家的学习精神都很强,社会上一些成功企业的经验就成了大家学习的蓝本,学起来信心十足。但可惜的是,往往是“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光顾着学人家是怎么干的,对于人家为什么要这么干、为什么能这么干等并不清楚,对于管理范本背后的管理逻辑更是一知半解、似懂非懂。于是照搬到自己的企业后,不是太超前就是不配套,效果大打折扣,甚至还留下不少后遗症。一来一去不但折腾了不少精力,浪费了许多机会,企业上下对搞好管理的信心也受到了打击,一旦气泄了,企业就容易消沉下去。

  4、对管理提升的成本预见不足。管理变革、管理提升需要企业增加人力、物力、财力的投入,但除了这些财务上的成本外,更主要的是时间成本。对于一家管理基础薄弱的企业来说,管理的提升是需要时间的,不少管理措施和手段不可能很快就体现效果的,往往是要在经过一段时间的量变后,才能“轻舟已过万重山”。如建立预算体系,就需要从无序到有序、从粗放到精准的一个积累过程,需要好几个周期后才能体现作用。

  5、缺乏系统思考,没有梳理出变革的关键线路,常常是“按下了葫芦浮起了瓢”。管理是个系统工程,留不住人才,一定不仅仅是薪水的问题;产品卖不出去,也一定不仅仅是销售的问题;财务混乱,肯定不单是财务的事。人财物产供销,企业管理的各个环节都是相互关联的,是有内在逻辑的。如果不能厘清问题的内在原因、不能分轻重缓急、不能搞清各项管理之间的逻辑关系,就不可能规划出管理提升的有效路径,就会陷入“不断解决问题,不断产生新问题”的怪圈。

  其实,无数实践已经明明白白的告诉我们:管理提升无捷径,需要系统分析、逐项解决。老板和伙计们都要有自我否定、自我超越的决心和信心,要用科学、系统的方法来对待各项管理提升工作,有想法,更要有定力、有耐心。功到自然成!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