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就是西湖,为什么叫瘦西湖?

如题所述

扬州瘦西湖其实就是大运河的一段河面,只是那里有很多古桥和名人留下的痕迹,所以闻名。为什么叫瘦西湖是因为古人喜欢西湖,只是扬州的运河水面比杭州西湖窄,所以就加了一个“瘦”字。
杭州西湖和大运河没有关系,大运河虽然到杭州是终点可是大运河与西湖的水面是不相通的。
扬州瘦西湖在长江北,杭州西湖在长江南。

瘦西湖其实是扬州城外一条较宽的河道,原名保障河。面积480多亩,长4.3公里。原是唐罗城、宋大城的护城河遗迹,南起北城河,北抵蜀冈脚下,明清时期,许多富甲天下的盐业巨子纷纷在沿河两岸,不惜重金聘请造园名家擘画经营,构筑水上园林。乾隆极盛时期沿湖有二十四景,誉为“两堤花柳全依水,一路楼台直到山”。康熙和乾隆两位皇帝均六次南巡来此,对这里的景色赞赏有加。

瘦西湖名称的来历,是乾隆年间寓居扬州的诗人汪沆的一首感慨富商挥金如土的诗作:“垂柳不断接残芜,雁齿红桥俨画图;也是销金一锅子,故应唤作瘦西湖。”

清嘉庆二十年(1815)后,扬州盐业衰退,湖上园林也逐渐萧条荒废。此后这里又经历了太平天国时期的战乱,残破不堪,光绪年间恢复了一小部分。五亭桥。小金山。

1980年代又恢复了二十四桥、熙春台、卷石洞天等景点。

扬州,是江苏省下辖的一个地级市。位于长江和京杭大运河的交汇点上。景色秀美,城市建筑多古风。全市总面积6653.81平方千米,市区总面积988.81平方千米,全市总人口457.19万,其中市区人口115.13万人。扬州南临长江,北接淮安、盐城,东联盐城、泰州,西与天长、南京、淮安交界。拥有长江岸线80.5千米,沿岸有仪征、邗江、江都;京杭大运河扬州段长143.3千米。扬州市城区位于长江与京杭运河交汇处,东经119度26分、北纬32度24分。2005年中国城市论坛北京峰会9月13日举行,《2005年中国城市生活质量报告》排行榜正式发布。扬州全国排名第27位。生活质量排在前十位的城市分别是深圳、东莞、上海、北京、杭州、珠海、宁波、苏州、广州和厦门。江苏共有11个城市上榜,分别是苏州、无锡、常州、南京、扬州、连云港、南通、镇江、徐州、泰州、淮安。
公路:宁通高速公路、润扬长江大桥、京沪高速公路、扬溧高速公路等。
宁启铁路:扬州始发北京、西安、南京、上海、武汉、广州等地。
1982年扬州被国务院首批公布为中国24座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1998年,扬州被评为首批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主要景点有:
瘦西湖 个园 何园(又名:寄啸山庄) 大明寺(鉴真纪念堂) 京杭大运河 扬州八怪纪念馆 汉广陵王墓 唐城遗址 东圈门汪氏小苑

特产
红烧狮子头 富春包子大煮干丝 酱菜 牛皮糖 扬州老鹅—盐水鹅 扬州炒饭

瘦西湖位于扬州城北,座落着风景秀丽的国家AAAA级风景区--瘦西湖风区。“三下西湖,三十有六”。而以“瘦西湖”命名的风景区,惟扬州有之。
清乾隆二十二年(1757),瘦西湖开挖莲花梗新河,直通平山堂。当时扬州的一些盐商,为了迎奉乾隆南巡,在湖之两岸争相建筑,大而楼台亭阁,曲室回廊;小至一花一木,一竹一石,无不别出心裁。据《水窗春呓》卷下记载:“自北门抵平山,两岸数十里楼台相接,无一处重复。尤其妙者,在虹桥迤西一转,小金山矗其南,五亭桥锁其中,而白塔一区雄伟古朴,往往夕阳返照,箫鼓灯船,如入汉宫画图。
五六七诸月,游人消夏,画船箫鼓,送夕阳,醉新月,歌声遏云,花气如雾,风景尚可兼随苏杭也。”
清代瘦西湖共有二十四景,沈复在他的《浮生六记》里曾作过这样的描写:“行途之风景,虽全是人工,而奇思幻想,点缀天然,即阆苑瑶池,琼楼玉宇,谅不过如此。其妙处,在十余家之园亭,合而为一,联络至山,气势俱贯,观其或亭或台,或墙或石,或竹或树,半隐半露间,使游人不觉其触目,此非胸有丘壑者,断难下手。”这就是前人对清代扬州瘦西湖风景的写照。扬州的风景和名胜,都荟萃于瘦西湖的环抱,十里湖光,园林相接,连绵不断,形成一条漫长的风景带。它的特点,是利用自然的地形、岛屿、土丘,加以人工的修饰,构成一个山水环抱,仪态万方的湖上胜境。
世界著名旅行家、意大利人马可•波罗说过:“泛舟湖上,为居民游览之良法。”旧时的扬州曾是“十里林亭通画舫”,荡舟游园,这是扬州的一大特色。早在清代,扬州以花船为业者甚多,其时有歌舫、酒舫、乐舫、诗舫、灯舫、菜舫、膳舫、歌舞舫等。目前,各种画舫虽未恢复旧观,但湖上已有花船荡漾,小者如木船,大者如画舫。画舫分隔为前庭、后庭和中堂三个部分。后庭为唐代七翘角屋顶,上复琉璃筒瓦,舫柱雕花,四面窗花别致,好似一座小型的古典建筑飘浮水面。每艘画舫可载游客20余名。游人透过花窗,可观赏“一路楼台”和“十里亭园”景色。每当月满时,游人往往喜爱乘舟夜游。月下的瘦西湖,晚风漫拂,花木飘香,灯光点点,笑语声声,桨儿轻轻地荡,船儿缓缓地飘,歌儿悠悠地唱,人儿微微地笑,乘着皎洁的月色,陶冶高尚的情操。
如此湖光水色,无怪现代散文家郁达夫游瘦西湖后说:“瘦西湖的好处,全在于水树的交映与游程的曲折”,那五亭桥“比王鳌玉蝀,虽则短些,可它却是东方建筑的古典趣味。”香港一位人士写诗赞道:瘦西湖“纤细如一握楚腰,在杨柳风里,甩开绿色的水袖,袅袅婷婷,舞出千古风流”!
瘦西湖景点珠连:红桥修禊、长堤春柳、梅岭春深、赏月胜境、湖心钓台、莲花浮水、白塔晴云、四桥烟雨、二十四桥等,它们犹如一颗颗明珠,镶嵌在瘦西湖这根玉带上。正如诗云:“西湖弯弯水迢迢,两岸绿柳夹红桃,画舫轻移拔绿水,湖中西子更妖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07-01-11
瘦西湖

瘦西湖位于扬州西北郊,是著名的风景游览点。它原来是一段自然 河道,经过历代的疏浚治理,建造园林,逐步发展而成。

美在蜿蜒曲折,古朴多姿

瘦西湖的美主要在于蜿蜒曲折,湖面时宽时窄,两岸林木扶疏,园 林建筑古朴多姿。行船其间,景色不断变换,引人入胜。瘦西湖全长4.3公里,游览面积30多公顷,有长堤、徐园、小金山、 吹台、月观、五亭桥、凫庄、白塔等名胜。
长堤在湖西岸,从公园大门到小金山,长数百米。堤边一株杨柳一 棵桃,相间得宜,是赏春的好地方。“长堤春柳”是扬州二十四景之一。 沿长堤走到尽头,便见一圆洞门,上书“徐园”二字。这里过去是军阀 徐宝山的祠堂,现在是游人休息的处所。门内是一池清水,遍植荷花, 池周点缀各种形态的山石,几株翠柳迎风飘舞,景色宜人。园内正厅叫 “听鹂馆”,构造精致,陈设古雅。正面有红木护墙板壁,屏风式样, 每屏有清代山水瓷画五块,外复玻璃,工艺精美。

小金山是湖中一小岛,原名长春岭,建于清代中叶。当时扬州干绅 为了打通瘦西湖至大明寺的水上通道,在瘦西湖之西北开挖了莲花埂新 河,挖河的土堆成了一座小山,这就是今天的小金山。小金山四周环水, 水随山转,山因水活。山顶有“风亭”一座,是全园最高点。

小金山西麓有一堤通入湖中,堤端为一方亭,名“吹台”。相传乾 隆皇帝在这里钓过鱼,因而又叫钓鱼台。钓鱼台三面临水,各有圆门一 孔。从钓鱼台前右侧看去,正中圆洞恰好收入“五亭桥”一景,左面圆 洞正好收入“白塔”一景,俨然两张独幅画面,其借景手法之巧,令人 钦佩。

月观是临湖建筑的厅堂,四面皆为格扇,堂后是桂园。当8月桂花盛 开之际,推窗赏月,清香四溢,天上水下两月同收眼底,此情此景,甚 为动人。
五亭桥-扬州风景线的标志 五亭桥建造在瘦西湖上,好像湖的一根腰带。桥上建有五座亭子, 故名五亭桥。这座很具特色的美丽的桥,已经成为扬州风景线的一个标 志。五亭桥是清代扬州两淮盐运使为了迎接乾隆南巡,特雇请能工巧匠 设计建造的。桥的造型典雅秀丽,黄瓦朱柱,配以白色栏杆,亭内彩绘 藻井,富丽堂皇,具有南方建筑的特色。而桥下则是具有北方建筑特色 的厚实桥墩,和谐地把南北方建筑艺术,把园林设计和桥梁工程结合起 来。五亭桥有15个桥洞,十五月圆之夜,每洞各衔一月,15个圆月倒悬 水中,争相辉映,泛舟穿插洞间,别具情趣。
凫庄在五亭桥东,是一深入湖中小岛,岛上有一临水建筑,远远看 去,如浮在水上的鸭子。白塔在五亭桥南,整个造型与北京北海公园白 塔相似。
五亭桥在瘦西湖上面。
第2个回答  2007-01-11
瘦西湖在扬州,比西湖要小!本回答被提问者采纳
第3个回答  2007-01-11
长见识了
第4个回答  2019-04-27
瘦西湖,位于江苏省扬州市城西北郊,原是唐罗城、宋大城的护城河遗迹,后疏浚成扬州城外一条较宽的河道,原名保扬湖。南起北城河,北抵蜀冈脚下,面积480多亩,长4.3公里。具有“两堤花柳全依水,一路楼台直到山”的景色。
在瘦西湖“L”形狭长河道的顶点风亭上,由历代挖湖后的泥堆积成岭,登高极目,全湖景色尽收眼底,是眺景最佳处。历代富商、文人雅士看中此地,构堂叠石代有增添,至清代成为瘦西湖最引人处,有“湖上蓬莱”之称。瘦西湖景区现有:长堤春柳、白塔晴云、虹桥揽胜、荷蒲熏风、四桥烟雨、蜀冈晚照、花屿双泉、香海慈云、梅岭春深、水云胜概等景点。
历代文人骚客中很多人都在此留下名篇,如清代文人沈复著有《浮生六记》卷六,汪沆著有《瘦西湖》等,体现了瘦西湖情调的高雅。扬眉有首诗高度地概括了瘦西湖的景致,成为广为流传的篇章。
《瘦西湖》
扬眉
十里长堤曲水酣,松柏竞翠掩徐园,
荷蒲熏风花间醉,四桥烟雨睡梦甜。
金山观月殊峰翠,吹台钓鱼白塔宽,
五亭桥边莲性寺,杨柳依依晴云间。
“瘦西湖”之名最早见于文献记载为清初吴绮《扬州鼓吹词序》:“城北一水通平山堂,名瘦西湖,本名保障湖”。吴绮(1619—1694),扬州人,字园茨,号听翁。生于明末,为清初词人。由书中记载可见瘦西湖在清初便已得名,大概意思是因为其水道弯曲狭长,并地处扬州城的西北,故称为“瘦西湖”。
瘦西湖其实是扬州城外一条较宽的河道,原名保扬湖。面积480多亩,长4.3公里。原是唐罗城、宋大城的护城河遗迹,南起北城河,北抵蜀冈脚下,明清时期,许多富甲天下的盐业巨子纷纷在沿河两岸,不惜重金聘请造园名家擘画经营,构筑水上园林。乾隆极盛时期沿湖有二十四景:
卷石洞天、西园曲水、虹桥览胜、冶春诗社、长堤春柳、荷浦薰风、
碧玉交流、四桥烟雨、春台明月、白塔晴云、三过流淙、蜀岗晚照、
万松叠翠、花屿双泉、双峰云栈、山亭野眺、临水红霞、绿稻香来、
竹市小楼、平岗艳雪、绿杨城廓、香海慈云、梅岭春生、水云胜概。
乾隆元年(1736),钱塘(杭州)诗人汪沆慕名来到扬州,在饱览了这里的美景后,与家乡的西湖作比较,赋诗道:“垂杨不断接残芜,雁齿虹桥俨画图。也是销金一锅子,故应唤作瘦西湖。”诗中描述了瘦西湖一带的景致与繁华,在诗人眼中,扬州和杭州一样,市井繁荣,故称“销金锅子”,并通过与杭州西湖的对比,认为瘦西湖之名确实形象而贴切。康熙和乾隆两位皇帝均六次南巡来此,对这里的景色赞赏有加。
一、人文环境
扬州是人文荟萃之地,历代政治家、文学家、画家、艺术家云集,在扬州留下了无数典籍诗文、书画、音乐歌舞,也留下了许多优美的传说故事。故游览瘦西湖,在欣赏美景秀色时,也可以说在读一本内容丰富的史书,充实人们的知识,使人们得到心灵的升华。瘦西湖园林既有自然风光,又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四八节,风晨月夕,使瘦西湖幻化出无穷奇趣。瘦西湖的景点经多年修建,变得格外妩媚多姿。尤其待到江南的春色降临,烟花三月下扬州,漫步于瘦西湖畔,但见几步一柳,好似绿雾般的柔媚动人,加之山茶、石榴、杜鹃、碧桃等妩媚的花树陪伴,更觉舒卷飘逸,窈窕多姿,万般的诗情画意尽现其中。
瘦西湖的特点是湖面瘦长,蜿蜒曲折,“十余家之园亭合而为一,联络至山,气势俱贯。”清嘉庆二十年(1815年)后,扬州盐业衰退,湖上园林也逐渐萧条荒废。此后这里又经历了太平天国时期的战乱,残破不堪,光绪年间恢复了一小部分五亭桥,小金山。民国9年,乡绅陈臣朔在五亭桥东侧建凫庄。1980年代又恢复了二十四桥、熙春台、卷石洞天等景点。2007年恢复四桥烟雨、石壁流淙等景点。2013年12月,扬州瘦西湖隧道顺利贯通。现有游览区面积100公顷左右,1988年被国务院列为“具有重要历史文化遗产和扬州园林特色的国家重点名胜区”。2010年被授予中国旅游界含金量最高荣誉——全国AAAAA级景区,成为扬州首家国家5A级旅游景区。
二、景观特色
瘦西湖园林以自然风光旖旎多姿著称于世。四时八节,风晨月夕,使瘦西湖幻化出无穷的天然之趣。隋唐时期,瘦西湖沿岸陆续建园。及至清代,由于康熙、乾隆两代帝王六次“南巡”,形成了“两岸花柳全依水,一路楼台直到山”的盛况。瘦西湖园林群在清代康乾时期即已形成基本格局,有“园林之盛,甲于天下”之誉。其名园胜迹,散布在窈窕曲折的一湖碧水两岸,俨然一幅次第展开的国画长卷。
瘦西湖为我国著名的湖上园林,窈窕曲折的湖道,串以长堤春柳、荷蒲薰风、四桥烟雨、徐园、小金山、吹台、水云胜概、五亭桥、白塔晴云、二十四桥景区,石壁流淙、春流画舫、万松叠翠等景点,俨然一幅天然而成的国画长卷。瘦西湖的景点经多年修建,变得格外妩媚多姿。荡舟湖上,沿岸美景纷至沓来,让人应接不暇,心迷神驰。“天下西湖,三十有六”,惟扬州的瘦西湖,以其清秀婉丽的风姿独异诸湖。瘦西湖清瘦狭长,水面长约4km,宽不及100m。原是纵横交错的河流,历次经营沟通,运用我国造园艺术的特点,因地制宜地建造了很多风景建筑。
三、特色景点
瘦西湖从乾隆御码头开始,沿湖过冶春、绿杨村、红园、西园曲水,经大虹桥、长堤春柳,至徐园、小金山、钓鱼台、莲性寺、白塔、凫庄、五亭桥等,再向北至蜀岗平山堂、观音山止。湖长十余里,犹如一幅山水画卷,既有天然景色,又有扬州独特风格的园林。其中,瘦西湖风景区是蜀冈——瘦西湖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的核心和精华部分。丰富的历史文化,使瘦西湖如醇厚的佳酿,常看常新,品味其中,回味无穷。一泓曲水宛如锦带,如飘如拂,时放时收,较之杭州西湖,另有一种清瘦的神韵。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