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高考完,接下来就是填志愿了。有一种说法是:高考是第一战,真正决定胜负的还是得靠志愿填报这一仗。不管成绩如何,高考生进入大学能够学习自己感兴趣的专业是快乐的,步入社会能够学有所用是幸运的,尤其是将来能从事发挥自己特长的职业更是幸福的~
【高考志愿填报,建议从以下10个方面了解各大学的专业】
专业区别。弄懂专业的真正含义很重要,包括专业开设的课程、特殊要求以及从事的职业等,父母与考生切不可盲目地望文生义。尤其是一些名称相近的专业,更要搞清楚它们之间的区别。考生尽可能选报院校的传统或主打专业,慎重选择派生专业和新设专业,在了解其内涵的同时还要了解专业开设的历史和背景。
重点专业。重点专业指此专业是全国、本省市同类专业中的排头兵,或一个院校中的领军专业,代表一个专业的实力和地位。并非重点院校的专业都是重点专业,也并不是非重点院校的专业都是普通专业。相反,一些普通院校的重点专业在全国也处于领先地位。所以,考生和父母在选择专业时,在分数不够重点院校的情况下,报考普通院校的重点专业是明智的选择。
横向比较。父母和考生明确自己选择志愿的方向后,要做两个方面的专业比较。一是同类性质院校比较,衡量选择拟报考专业的院校实力;二是不同类性质院校但有同类专业的比较,衡量选择不同院校的专业实力。此外,相同名称的专业在不同类院校中培养的方向和侧重点也有不同,父母和考生还要注意这方面内容。
冷热处理。人们根据现实的就业难易、就业收入和工作环境等情况,把专业分为“冷专业”和“热专业”。其实“冷”与“热”都是相对某一时期的社会热点、市场需求和就业形式而言的,专业本身并无“温度”。父母和考生不要过分追求“热专业”,忽视“冷专业”。“热”极必反,“冷”极必“热”。所以,考生和父母在选择专业时要有长远目标,结合自身兴趣和爱好,避免时过境迁而供大于求。
限制条件。一些专业有自己独特的限制条件,如语种、身高、形象、性格、性别以及单科成绩等。父母切不可不顾孩子的实际和未来工作的现实,而一厢情愿地选择,否则容易在录取和就业时吃亏。有的高校部分专业在招生计划或招生简章中已经有提示哪类人员不能报考,这就要求父母要认真阅读招生简章,了解招生院校报考要求,结合考生具体情况,科学报考。
专业服从。如果填报服从调剂,能增加录取机会。填报专业志愿时,是否服从调剂要因人而异。填报专业时既不可为了上某所院校而一味服从,结果使自己进入极不喜欢甚至直接影响未来就业的专业;亦不可一味不服从,过分挑剔专业,因没有回旋的余地而丧失录取机会。所以,对“专业服从”一栏,考生和父母要认真对待。
体检结果。每年填报高考志愿之前都有一次高招体检,体检结果出来后,北京市体检中心会对考生填报志愿提出建议。父母要根据孩子的体检结果和建议选报志愿,避开那些限报的学校和专业。而有些家长想更改或隐瞒体检结果的做法是不可取的,因为入学之后不但还有一次严格的复检,更主要的是会给孩子的学习、就业和工作带来很大的麻烦。
相关科目。高中各基础学科的成绩和考生的偏爱程度可作为选择专业最基础的依据之一。各院校录取考生时,在考生总分达到学校要求的情况下,还会考虑相关科目成绩。有的院校或专业有明确的要求,考生在选择院校和专业时,要考虑自己相关学科平时成绩是否能达到所报专业的要求。
就业领域。报考志愿的专业和将来从事的行业是密不可分的,也可以说,专业就是未来的行业,专业是决定将来工作岗位的重要因素之一。而一些专业名称的术语色彩较浓,很多父母和考生不甚了解其含义及将来的就业领域,稀里糊涂地就填报了,等到入校学习后或就业时才明白,那时悔之晚矣。所以,父母要清醒地认识到志愿专业将来所面临的就业难易、工作条件、待遇水平、区域环境等。
专业类别。专业类别很多,父母可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明确孩子的兴趣、爱好和志向,先从大类入手选择,可很好地降低填报的难度和缩小选择的范围。因为不同的类别专业,对未来的深造程度、学习深度、就业方向都有不同程度的要求。
【终于耐心看完了,呵呵,是否有所收获呢?】
师兄我再提供一些我个人选专业的经验吧:
a. 对于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专业的人,建议采用纵览法,即先全面了解一下各行各业,然后依据自己的性格、兴趣爱好等进行选择;如果还是选择不了,建议再结合排除法,排除掉不喜欢的,剩下的就是自己相对喜欢的啦。
b. 对于已经知道自己选择方向的人,建议进行二度确认法,即通过各种渠道了解自己既定的专业方向,比如通过老师、家长、前辈等,再者,如果能找到在读的师兄师姐答疑就更好了。高考答疑的平台有很多,腾讯高考、高考网等都有相关专家介绍经验,另外有个叫”师兄帮帮忙“的大学生互助社区,最近也组织了很多在读大学生帮高考生答疑志愿填报问题,值得一试。
【提前祝各位高考生选择自己满意的专业,度过一个快乐充实的大学生活~】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