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后期,赵国有几次战胜秦国?主将分别是谁?

RT

公元前270年,阏与之败。 主将是赵奢 赵国和北方游牧民族战事频繁,军力得以锻炼。自赵武灵王胡服骑射后军力更是大增。赵一直是秦统一关东诸国的主要对手。两国战事最为频繁。赵国涌现出一批优秀的将领,如蔺相如、乐乘、赵奢等。 赵奢原来是收田租的一个小官,到平原君赵胜家收租税,平原君家不肯出,可能是养的门客过多,口粮不够吧。赵奢杀了平原君家中9个管事的。平原君发大火了,无名小卒敢杀贵公子的人,吃了豹子胆了,准备杀赵奢。赵奢就说了法制对一个国家的重要性,小家和大家关系的道理。“君于赵为贵公子,今纵君家而不奉公,则法削,法削则国弱。”国家弱了诸侯就来欺负,则赵国就灭亡了,你还哪来的富贵的,言外之意是你都成阶下囚了还威风什么呢?你应该带头学发,带头遵守法纪,这样你不更富贵了吗。赵胜一听,有道理啊。就给赵王推荐了赵奢。赵王安排赵奢管国家的赋税,赵国的国库实而民富。 战况简介:前270年,秦国伐赵,围住了阏与。赵王招集廉颇、乐乘等官员讨论可否能救。两人都说,路远,又狭窄,难救。问赵奢,回答说:“道远险狭,就象两个老鼠在洞里争斗,勇者胜(即‘狭路相逢勇者胜’)。”赵王就派赵奢去救。赵奢呢,领大军出了都城邯郸30里就不走了,且下令,谁谈论军事,杀无赦。杀了一个进谏的小官,呆了28天,反倒增修防御营垒。秦军间谍潜入赵军,赵奢好吃好喝款待。间谍回去一报告,秦将大喜,以为取胜是必然了。间谍一走,赵奢即令赵军卷起盔甲,急速行军两日一夜,抵达前线。秦军发现后,举全兵而来。赵奢听从许历建议,精锐应秦师锋芒,挫其锐气,派万人取北山。纵兵一举大败秦师。赵奢封马服君。 公元前257年邯郸之败 主将是平原君赵胜,魏公子无忌 公元前260年,长平之战,赵国元气大伤,已组织不起大规模的反击。前259年,秦国武安君白起原计划挟长平之战的气势,攻打赵都城邯郸。韩、魏两国派苏代贿赂秦相范睢,言白起取邯郸,功劳过大,可能威胁范睢的地位。范睢于是向秦王汇报,秦军征战疲惫,需休整,秦王令白起撤军。白起那叫郁闷啊,把范睢恨的痒痒的。 前258年,秦将王陵攻邯郸,战不利。秦王派白起去,白起发了一通议论,认为时机不成熟,不去,可能对前年的事情还有情绪。秦王让王龁取代王陵攻打邯郸。 此时赵、魏、楚三国,围绕战争的大戏才刚刚拉开。平原君赵胜、毛遂、鲁仲连、晋鄙、春申君黄歇、魏公子无忌、侯嬴、朱亥等人浓妆重彩,你放唱罢我登场,为我等看客上演了毛遂自荐、窃符救赵等历史大戏。 赵魏楚三国做好准备后,前257年在魏公子无忌的率领下大破秦师于邯郸城下,秦王解邯郸之围退走。秦将郑安平被赵军包围,带领二万人降赵。 公元前233年 宜安之败 主将是李牧 公元前233年,赵将扈辄为秦将桓齮(又称樊于期)所败,丧师十万。秦又自北路进攻赵的后方,形势危急,赶任命李牧为大将军,率兵南下反击秦军,在宜安(今河北蒿城县西南二十里)大破秦军,10万余秦军,全部被歼。桓齮仅率少量亲兵冲出重围,畏罪逃奔燕国。此战给秦国以沉重打击,李牧因功被封武安君。 公元前232年 番吾之败 主将是李牧 公元前232年,秦复攻赵番吾(今河北省平山县南),李牧出兵迎战,再次重创秦军,但赵国的军力损失也很大。当时韩、魏已听命于秦,随秦军攻赵,李牧为此又向南进军,抵御韩、魏的进攻。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