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新对企业来说意味着什么?

如题所述

其一,从企业生命生长和自身健康的角度,创新之于企业就相当于企业的营养液。当企业极度缺少创新的营养的时候,企业的生命力机会逐步减弱,会呈现慢慢地老化、终止的情形。这就是常说的:“不创新,慢慢死”。当企业剧烈的开展创新相当于注入过量的营养液的时候,企业的各个机体器官是很难适应的,会呈现剧烈的不适症状,乃至突然不行了的情况出现。这也就是常常说的:“急创新,快点死”。这种比喻是有一定道理,其揭示的是:“只有适度、恰当的创新,对企业才是有益的”。过多过少、过快过慢,都是不恰当的,对企业的生命力都是有影响的。所以,企业要把握好创新的度、创新的点和时机,这种精微控制是最困难的。
其二,从企业创造价值的角度,为确保可持续地价值创造,唯有大胆创新一条路。企业的基本使命是为用户(客户)提供产品或者服务,并获得利润。获得利润是企业生命得以保障的必要条件,保障利润必须是企业能够赢得超于平均水平之上的盈利能力。确保这种能力,不仅仅限于创新,这一点要清醒。但是,创新是企业保障利润水平的最高最好门槛。在市场中,能够提供相同产品或者服务的企业千帆争渡,PK的结果取决于各自的“能力”,这种能力集中体现在“保障自身利润”的能力上。而唯有创新,才是最好的保障。也就是常常说的:“进攻,是最好的防守”。对于市场中的某类产品或服务仅有几家甚至一家企业能够提供的情形,创新也是尤为重要的,高处不胜寒就是这个道理。稍有不慎,满盘皆输的情况,也是不少见的。依靠政策性实现市场垄断(半垄断)的企业除外,他们创新的动力的确是不会太足的。
其三,高度简单概括,企业实施创新有三个着力点切入点,分别是企业的“能力”、“潜力”、“趋势”。其中,企业的能力是创新的中间层,企业的潜力是创新的基础层,企业的趋势是创新的引领层。这样分解的目的是将创新从笼统的表述、或者说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又或说好比盲人摸象的情形下,进行一个分解和分层的尝试,将问题分解之后有助于更准确的聚焦目标。企业的能力即是当下、眼前,也就是说可以看得清楚的,企业在1到2年内能够实现的目标;企业的能力以为是眼前、是当下,被关注的是最多的,甚至是聚集了一些企业的全部注意力。所以,能力是企业生长的“气”、“打铁需要自身硬”;企业的潜力不容易被发现,不容易被重视,不容易被系统性的构建并加以评价,这涉及了企业的生命力的本质——潜力是推动企业不断生长发展的DNA。没有潜力的企业,过了几年就会展现出来生命力的快速衰竭;突然失去潜力的企业,也会在几年的光景下走向衰退和萧条。潜力因为具有潜伏性,属阴,所以极易被忽视,也不容易被证明对于错,这是企业发展的重大挑战,但也是提出来需要更加重视加以应对的层面。所以,潜力是企业生长的“地”、厚积而薄发;企业的趋势从广义上包含了除企业内部系统之外的所有其他系统的环境变化及其趋势,比如国际、国内经济形势、区域产业环境变化趋势等等;从狭义来说就是自身所从事的产业的天花板、岔路口、未来的未来等等。所谓顺势而为、乘势而上、趋势致胜,讲得这些道理对于企业判断和定位而言也是一样适用的。所以,趋势是企业生长的“天”,“虽有智慧,不如乘势”。
企业要生长,需要经常看看天时(趋势)、看看地利(自己的潜力)、看看自己由多大的能力,这样才能确保及时应变、持续发展、生生不息。
其四,创新是有方法论和实施路线图的。
1)按照现代管理学之父德鲁克先生的研究和总结,企业创新首先要抓住先机、机遇,而先生总结好了“企业创新机遇的来源”一共有七类,这个企业家可以自己对照,作为提升企业创新水平的指引;
2)创新必然是相对守成而言、相对企业形成的传统而言,应该是不破不立(自己和对手)的。所以对于1到N发展的企业而言,创新的实施最好的办法是从企业里面给出更多更大的独立发展空间;对于从0到1的企业而言,它们只剩下创新了,非生即死,所以对待创新是最决绝的,当然了这种情况下失败率自然高,这也是客观的。
3)创新由技术驱动和需求驱动两种类型,企业普遍愿意采取市场驱动的方式开展创新,这种看似容易把握和风险不大,但是创新带来的价值杠杆也就不会太大。最好的创新是从技术驱动的角度谋求和尝试,这种情况下的价值杠杆是最大的。当然,由于情形是如此的复杂,企业的创新应该是没有定式的,这一点最后一定要补充一下。
企业与创新,其实真正的立足点、把握点在于是否具有企业家精神,如同人一样在其精神层面。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