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好初一语文与小学语文的衔接与过渡

如题所述

刚升入初中的你们, 怀着对新的学习生活的美好憧憬, 带着家长的殷切希望, 都愿在新 的环境中展现一个辉煌的自我形象。 可在学习了一段时间后, 有些同学的语文月考成绩不尽 如人意, 部分同学对语文学习产生了畏难情绪。 其实这种现象的出现不足为奇, 是小学升初 中后语文学习衔接过渡阶段的必然。 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是没有认识到初中语文与小学语文学习上的不同: ①小学阶段学 生年龄小, 升学压力小, 全凭家长老师督促学习, 没有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②小学语文知 识单一,内容简单,初中语文知识丰富,内容复杂,文体多样;小学学语文以老师教读带读 为主, 中学学语文则在老师指导点拨下学生自学为主, 学生需要自己用心去体会感悟; ④小 学以课堂上听课为主 ,升入初中后要求学生自学能力提高,要求学生自己主动发现问题。 老师由过去的“保姆型”变为“指导型”这就要求学生自己有意识培养自己的自学能力。 了 解到以上初中与小学语文学习的异同, 我们就要改进自己的学习方法, 搞好中小学语文学习 的过渡衔接, 养成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 使中学的语文学习在小学的基础上, 循序渐进螺旋 形提高。 我认为升入初中后的语文学习要做到以下几点: 一 、学会读语文书 刚升入初中的学生有的不会读书,认为读书就是念字,泛泛而读,收效甚微。因此有 必要首先在读书上下一番功夫, 首先读语文书, 学会从整体到局部再从局部到整体, 认真阅 读研究课本。 假期或学期初,新书一到手,我们先要读目录看说明,甚至要看插图、附录。明确本学期的 任务和重点, 然后逐单元阅读单元提示, 明确各单元的具体内容和要求 。 还可以摘抄或列表 格来加深印象,随时参照。在每一课的课文阅读上学会“读提示—做预习—提问题—解疑 难—做练习—写总结”的六步读书法。对每一篇文章做到读通、读懂、读好。 二 、学会用语文书 “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学会使用课本是学好语文的必要条件。 具体做法是: 在阅读语文 课本的同时, 还要注意勾画出文中的重点句、 生字词及疑难问题。 鲁迅先生就喜欢边读书边 在书上勾画,浓圈密点、脚注眉批,当有人向他借书时,他总是另外买一本借给别人,因为 他的书经过勾画批注,已变成他的服务工具了。再如老师的教科书,也是如此,这种在课文 的字里行间勾画读书的做法, 既可以使我们读书时思想集中, 提高效率, 养成“不动笔墨不 读书”的良好学习习惯, 还有利于我们日后的复习归纳整理, 复习时只要翻翻书, 重点难点 一目了然。勾画圈点的符号很多,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画在重要的句子下面(中心句、重点句等)。 “~~~~”画在文章的主旨句或中心下面。 “△”画在文章段落旁边(精彩语段或结论) “·”点在生字、生词下面。 “□” 圈画出重要的字,词或优美词语。 “!”画在某句、段旁,表示此处需要认真思考。 “?”画在某句、段旁,表示自学中或听课时有疑问,需向人请教或查阅参考书。 “①、②、③”标在有关文段、文句左上角,一般表示文章有几个自然段,或某段中包含了 几个要点。 书上做的标记符号没有统一规定, 你也可以自己设计一套适合自己学习习惯的符号使用, 标 记符号一经使用就不要随意改变。 但应注意不要在书上标注太多的符号, 因为标的太多反而 起不到提示作用了。 学会用语文书, 还应做到把文质兼美的课文当作自己学习写作的范文, 尤其是初一学生写作 文应从有意识的模仿开始,然后逐渐形成自己的独特风格。写作的初期阶段应以模仿为主。 古人谓学文有“三偷”:浅者偷其字,中者偷其意,高者偷其气。的确,写作是建立在阅读 的基础上的,构思精巧, 语言精美的文章,必然会在我们的记忆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在写作 的过程中,有意无意地就“偷”用了别人文章中的东西。 三 、学会听讲 在校学习, 听课是获得知识, 转变能力的重要途径, 怎样才能提高听课效率呢?我认为 要做到:看、听、记、问、思五点。 1 、眼看 科学实验表明, 从记忆的保持速度上说, “看”的记忆为最好, 课堂上老师既是演员又 是导演,上课要注意看老师的表情,手势等各种体态语言,看黑板上老师的板书,挂图、投 影、屏幕等等, 更要看所学课文的具体内容。 板书是老师精心设计的一课的重点内容, 要一 字一句看明白, 力争做到过目不忘。 还要注意看同学的板演, 更应在老师的指导下看课文内 容,边看、边思、边记。眼、脑、手并用,这样的学习效果才会好,学习效率更高。 2 、耳听 上课时要耳听一方。听老师的点拨讲析,听同学的讨论发言,跟上老师讲课的思路, 听出重点、难点、疑点。只要认真用心听,听出这几个关键,不仅可以以点带面,提高记忆 力,还可以增强理解能力。 3 、笔记 看明白听清楚还不够,还要认真记笔记。上课以看、听为主,笔记为辅。要学会抓住重 点记录,一般老师的自学指导,开场白、板书、是重点。有的学生课前准备不足,开头没注 意听,再听后话,不知所云。有的认为自学指导、开场白是闲话,不注意听,当听到正题, 才知闲话不闲, 想记晚了。老师提的要求是重点, 如“××段要重点分析理解,××内容了 解即可。”老师的课堂总结往往是“画龙点睛”之笔。应记录下来。 笔记记在哪?语文课上笔记一般记在书的空白处即可, 学完一课后再归纳整理记到笔记本或 积累本上,自己整理总结笔记的过程又是一次消化吸收的过程,强化记忆的过程。 什么时间记笔记?应充分利用老师讲课的间隙,如重复、 停顿、板书时抢记, 逐渐培养听记 结合的能力。 4 、积极问、答,锻炼思维 课上答问, 一种是“内心独白”自问默答; 另一种是老师提问时, 与同学齐答或举手起 立独自答。这是学习的有效方式,回答无论是对,还是错,你总会有收获。积极答问能锻炼 自己的思维反应能力与口头表达能力, 当然问还包括向老师、 同学提出疑问, 请老师同学解 难答疑。及时解决自己在学习、听课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大胆发表自己对问题的见解。 四、学会积累,多读多写、 在你学习的这三年中,要下定决心广泛而深入的阅读,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 有神”我们阅读时, 要做到课内课外结合, 多读古今中外名家名篇, 因为这些均是人类心灵 智慧的结晶,能开拓眼界、启迪思维、陶冶情操,现实中,我们许多同学只读书,而不愿写 作文, 不注意自己感性和理智的锻炼,其情思通常表现出两个缺陷:一是“浅”: 情感幼稚 化,思维平面化,既无深情,更无深意;一是“窄”:生活面窄,导致了关注的主题窄,既 少阅历,又缺大气。要纠正这两个缺陷,使自己的情思“深”、“广”,在读万卷书、行万 里路的同时, 必得加上一个字: “写”! “写”可以酝酿和升华情感, “写”可以锻造思想, 坚持写日记,这是许多伟大成功者的良好习惯;至少要坚持每周练习写作两次:生活札记 一篇,记录所见、所闻,读书心得一篇,记录所思所想。 五、 学会独立思考,学与思结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8-07-05
刚升入初中的你们,
怀着对新的学习生活的美好憧憬,
带着家长的殷切希望,
都愿在新
的环境中展现一个辉煌的自我形象。
可在学习了一段时间后,
有些同学的语文月考成绩不尽
如人意,
部分同学对语文学习产生了畏难情绪。
其实这种现象的出现不足为奇,
是小学升初
中后语文学习衔接过渡阶段的必然。

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是没有认识到初中语文与小学语文学习上的不同:
①小学阶段学
生年龄小,
升学压力小,
全凭家长老师督促学习,
没有养成良好的自学习惯;②小学语文知
识单一,内容简单,初中语文知识丰富,内容复杂,文体多样;小学学语文以老师教读带读
为主,
中学学语文则在老师指导点拨下学生自学为主,
学生需要自己用心去体会感悟;
④小
学以课堂上听课为主

,升入初中后要求学生自学能力提高,要求学生自己主动发现问题。
老师由过去的“保姆型”变为“指导型”这就要求学生自己有意识培养自己的自学能力。

解到以上初中与小学语文学习的异同,
我们就要改进自己的学习方法,
搞好中小学语文学习
的过渡衔接,
养成学习语文的良好习惯,
使中学的语文学习在小学的基础上,
循序渐进螺旋
形提高。

我认为升入初中后的语文学习要做到以下几点:



、学会读语文书

刚升入初中的学生有的不会读书,认为读书就是念字,泛泛而读,收效甚微。因此有
必要首先在读书上下一番功夫,
首先读语文书,
学会从整体到局部再从局部到整体,
认真阅
读研究课本。

假期或学期初,新书一到手,我们先要读目录看说明,甚至要看插图、附录。明确本学期的
任务和重点,
然后逐单元阅读单元提示,
明确各单元的具体内容和要求

还可以摘抄或列表
格来加深印象,随时参照。在每一课的课文阅读上学会“读提示—做预习—提问题—解疑
难—做练习—写总结”的六步读书法。对每一篇文章做到读通、读懂、读好。



、学会用语文书

“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学会使用课本是学好语文的必要条件。
具体做法是:
在阅读语文
课本的同时,
还要注意勾画出文中的重点句、
生字词及疑难问题。
鲁迅先生就喜欢边读书边
在书上勾画,浓圈密点、脚注眉批,当有人向他借书时,他总是另外买一本借给别人,因为
他的书经过勾画批注,已变成他的服务工具了。再如老师的教科书,也是如此,这种在课文
的字里行间勾画读书的做法,
既可以使我们读书时思想集中,
提高效率,
养成“不动笔墨不
读书”的良好学习习惯,
还有利于我们日后的复习归纳整理,
复习时只要翻翻书,
重点难点
一目了然。勾画圈点的符号很多,常见的有以下几种:

“————”画在重要的句子下面(中心句、重点句等)。

“~~~~”画在文章的主旨句或中心下面。

“△”画在文章段落旁边(精彩语段或结论)

“·”点在生字、生词下面。

“□” 圈画出重要的字,词或优美词语。

“!”画在某句、段旁,表示此处需要认真思考。

“?”画在某句、段旁,表示自学中或听课时有疑问,需向人请教或查阅参考书。

“①、②、③”标在有关文段、文句左上角,一般表示文章有几个自然段,或某段中包含了
几个要点。

书上做的标记符号没有统一规定,
你也可以自己设计一套适合自己学习习惯的符号使用,

记符号一经使用就不要随意改变。
但应注意不要在书上标注太多的符号,
因为标的太多反而
起不到提示作用了。

学会用语文书,
还应做到把文质兼美的课文当作自己学习写作的范文,
尤其是初一学生写作

文应从有意识的模仿开始,然后逐渐形成自己的独特风格。写作的初期阶段应以模仿为主。
古人谓学文有“三偷”:浅者偷其字,中者偷其意,高者偷其气。的确,写作是建立在阅读
的基础上的,构思精巧,
语言精美的文章,必然会在我们的记忆中留下深刻的印象,在写作
的过程中,有意无意地就“偷”用了别人文章中的东西。



、学会听讲

在校学习,
听课是获得知识,
转变能力的重要途径,
怎样才能提高听课效率呢?我认为
要做到:看、听、记、问、思五点。

1
、眼看

科学实验表明,
从记忆的保持速度上说,
“看”的记忆为最好,
课堂上老师既是演员又
是导演,上课要注意看老师的表情,手势等各种体态语言,看黑板上老师的板书,挂图、投
影、屏幕等等,
更要看所学课文的具体内容。
板书是老师精心设计的一课的重点内容,
要一
字一句看明白,
力争做到过目不忘。
还要注意看同学的板演,
更应在老师的指导下看课文内
容,边看、边思、边记。眼、脑、手并用,这样的学习效果才会好,学习效率更高。

2
、耳听

上课时要耳听一方。听老师的点拨讲析,听同学的讨论发言,跟上老师讲课的思路,
听出重点、难点、疑点。只要认真用心听,听出这几个关键,不仅可以以点带面,提高记忆
力,还可以增强理解能力。

3
、笔记

看明白听清楚还不够,还要认真记笔记。上课以看、听为主,笔记为辅。要学会抓住重
点记录,一般老师的自学指导,开场白、板书、是重点。有的学生课前准备不足,开头没注
意听,再听后话,不知所云。有的认为自学指导、开场白是闲话,不注意听,当听到正题,
才知闲话不闲,
想记晚了。老师提的要求是重点,
如“××段要重点分析理解,××内容了
解即可。”老师的课堂总结往往是“画龙点睛”之笔。应记录下来。

笔记记在哪?语文课上笔记一般记在书的空白处即可,
学完一课后再归纳整理记到笔记本或
积累本上,自己整理总结笔记的过程又是一次消化吸收的过程,强化记忆的过程。

什么时间记笔记?应充分利用老师讲课的间隙,如重复、
停顿、板书时抢记,
逐渐培养听记
结合的能力。

4
、积极问、答,锻炼思维

课上答问,
一种是“内心独白”自问默答;
另一种是老师提问时,
与同学齐答或举手起
立独自答。这是学习的有效方式,回答无论是对,还是错,你总会有收获。积极答问能锻炼
自己的思维反应能力与口头表达能力,
当然问还包括向老师、
同学提出疑问,
请老师同学解
难答疑。及时解决自己在学习、听课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大胆发表自己对问题的见解。

四、学会积累,多读多写、

在你学习的这三年中,要下定决心广泛而深入的阅读,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
有神”我们阅读时,
要做到课内课外结合,
多读古今中外名家名篇,
因为这些均是人类心灵
智慧的结晶,能开拓眼界、启迪思维、陶冶情操,现实中,我们许多同学只读书,而不愿写
作文,
不注意自己感性和理智的锻炼,其情思通常表现出两个缺陷:一是“浅”:
情感幼稚
化,思维平面化,既无深情,更无深意;一是“窄”:生活面窄,导致了关注的主题窄,既
少阅历,又缺大气。要纠正这两个缺陷,使自己的情思“深”、“广”,在读万卷书、行万
里路的同时,
必得加上一个字:
“写”!
“写”可以酝酿和升华情感,
“写”可以锻造思想,
坚持写日记,这是许多伟大成功者的良好习惯;至少要坚持每周练习写作两次:生活札记
一篇,记录所见、所闻,读书心得一篇,记录所思所想。

五、

学会独立思考,学与思结合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21-05-20

升学话你知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