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指导小学中年级学生的作文

如题所述

作文是学生认识水平和语言文字表达能力的综合体现.小学作文教学既能形成学生初步的写作能力,又能发展他们的思维,养成良好的写作习惯,还能使学生的写作能力得到真正的提高. 小学三年级学生刚刚接触"正式"作文,比较陌生.很多同学对作文有"老虎吃天,无处下嘴"的感觉, 作文课上,急得脸红耳赤,抓耳挠腮.写出的作文,常常是颠三倒四,前言不搭后语.那么如何引导三年级学生"作文入门"呢?我认为以下几"多"十分重要. 一、多说 "说",即是把所见、所闻、所思表达于语言.能说者善写,培养学生好说的能力,一定能提高学生写作的水平,可以收到一箭双雕的效果.我发现,平时不善说的学生,他们的作文往往也不能把要叙的事、要说的理,有条理、有中心地诉诸于文字.究其根本原因,则是缺乏说话的能力.针对这一现象,我在作文教学中特别注重学生说话能力的培养.我让学生介绍自己熟悉的人和事、自然景物或亲自参加的各种活动等等,在训练过程中,列出简单的提纲来引导学生先说什么,后说什么,然后按说的顺序有条理地写下来. 在一次作文课上,我先对一位爱说话的男生提问:"你给大家讲讲你的妈妈吧."这位男生先是奇怪,但还是回答了:"我妈妈三十来岁,胖敦敦的,扎着一条大辫子."我点了点头.他又补充说:"我妈妈会绣花,绣得可好啦!在我的一件新毛衣上还绣了一只可爱的米老鼠呢!"我满意地笑了.接着又问了其他几个同学,效果都不错.于是,我走到黑板前板书了《我的妈妈》,然后我又鼓励学生把刚才讲的写下来.这样做,学生感到"胸有成竹",写起来比较顺手,学生对作文感到不是太"难",而是把它当成一种乐趣. 二、多读 古人云:"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说明学生是要"多读书,读好书."在作文教学中提倡学生多读,可以提高他们的思想认识,让他们获得各种知识,加深生活体验,并积累优美的语言文字.课文是多读的起点,读好课文,揣摩作者的思路和语言表达,奠定基本的阅读量,由此扩大,根据自己的兴趣爱好和一定的需要,去阅读报刊杂志和书籍,就迈向多读的天地了. 在作文教学中,多读名家文章是重要的,但是,阅读学生的优秀作文也不可忽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