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延当时已经是蜀汉军中数一数二的人物,为何要"反"呢?

如题所述

公元234年,诸葛亮在北伐期间因病去世,杨仪在接管军权后,遵照诸葛亮的遗命率军撤回汉中,此举着实让魏延的气不顺。魏延于是怒而逆击杨仪,然而终因名不正、言不顺而败亡,落得个凄惨结局。魏延或许没有反心,但是确实是有"反行"了。那么,魏延为何要"反"呢?原因主要来源于两个方面,分别是:魏延的能力与性格、魏延和杨仪之间的权力之争。

魏延自从带着麾下人马投效刘备后,备受重用。公元212年,刘备和刘璋交火,魏延先与黄忠一起攻下涪城(今绵阳),后又与黄忠等将领攻取广汉郡(今川北、甘南和陕南部分地区),因"数有战功",被刘备提拔为牙门将军,这个军职看似不高,然而当时黄忠和赵云的军职同样是杂号将军,黄忠是讨虏将军,赵云是翊军将军。

汉中之战后,刘备从曹操手上夺得汉中,考虑到汉中的重要性,需择一有勇有谋的大将镇守,当时很多人认为张飞是最合适的人选,毕竟张飞和关羽是跟着刘备一起打拼出来的,能力和声望都有目共睹,有关羽守荆州、张飞守汉中,隆中对上提出的战略目标就有机会实现。然而刘备却出乎众人意料地选择了魏延,让其担任关键的汉中太守一职,可见魏延的能力是经过检验,并且得到刘备高度认可的。

汉中虽然残破,但是在魏延的精心治理下,依然成为曹操可望不可及的地方。公元221年,蜀汉政权正式建立,魏延因功被升为镇北将军,值得一提的是,当时赵云的军职是征南将军,"四征将军"在当时可是低于"四镇将军"的。

刘备病亡于白帝城后,魏延成为了蜀汉政权中数一数二的统兵大将,诸葛亮将其视为左膀右臂,甚为倚重。诸葛亮北伐期间,魏延有两件值得称道的事情:其一,提出"子午道奇谋",由他率领一支精兵,走子午道奇袭关中,可惜一直未被采纳,后来蜀汉反被邓艾用此战略所灭;其二,以少胜多,大破曹魏名将郭淮。魏延一生是罕有败绩,堪称常胜将军,更为难能可贵的是,他还很有智计,也因为这点,他还担任过前军师一职。

陈寿用了"性矜高"三个字评价魏延,意思是说魏延高傲自负。纵观魏延的一生,陈寿的这个评价可谓是一针见血。当然,但凡有能力的人,总会有些傲气的,关羽也是一样。那么,魏延傲在哪儿了呢?刘备在准备任用魏延为汉中太守时,当着众臣的面问魏延,"今委卿以重任,卿居之欲云何?"意思就是让魏延做一下就职演讲。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2-22
因为当时诸葛亮留下了后手,魏延如果不反他是必死无疑的,因此他选择造反,这是为了活命。
第2个回答  2020-12-22
因为他目中无人,以为自己是蜀汉的第一掌权人,所以说他有自己的想法
第3个回答  2020-12-22
我认为他并不是真的要,反而是立功心切,急于攻下许昌,所以我认为他当时只不过是败敌心怯,并不是真正的要反。
相似回答
大家正在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