彷徨包括哪些作品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4-03-10
《彷徨》中的作品有:《祝福》《在酒楼上》《幸福的家庭》《肥皂》《长明灯》《示众》《高老夫子》《孤独者》《伤逝》《弟兄》《离婚》共十一篇。
《祝福》是民国时期文学家鲁迅创作的短篇小说,写于1924年2月7日,最初发表于1924年3月25日出版的上海《东方杂志》半月刊第二十一卷第6号上,后收入小说集《彷徨》。作品叙写一个离开故乡的知识分子“我”在旧历年底回到故乡后寄寓在本家四叔家里准备过“祝福”时,见证了四叔家先前的女仆祥林嫂瘁死的悲剧。
《在酒楼上》最初发表于1924年5月10日的《小说月报》上,通过讲述主人公吕纬甫由一个在辛亥革命时期的热血青年变成意志消沉的文人这样的转变,对当时社会上新型知识分子的形象及心态做了深刻的探讨剖析。
《幸福的家庭》最初发表于1924年3月1日上海《妇女杂志》月刊第十卷第三号。该小说讲述了青年为了捞几文稿费,面壁虚构,要写一篇题为《幸福的家庭》的小说,他苦思冥想,但家庭生活的嘈杂声,让他注意力无法集中,最终写而不成。作者从一个特殊视角塑造的这一艺术形象,深刻地批判了当时的污浊社会。
《肥皂》于1924年3月27日在《晨报副镌》上首次发表,通过四铭见孝女、买肥皂的事件,以及由肥皂掀起的家庭风波,集中揭露了封建复古派政治上的极端反动、道德上的极端堕落,戳穿了他们关心世道人心、国家命运的画皮,把封建复古派的反动本质和肮脏灵魂暴露在光天化日之下。
《长明灯》最初连载于1925年3月5日至8日北京《民国日报副刊》,该小说讲述了疯子想要吹熄庙里的长明灯,引起了全屯人的恐慌,最后他被关押的故事。这篇小说期待着长明灯的熄灭,并塑造了一个“疯子”的艺术形象以此再次向封建统治宣战。
《示众》发表于1925年4月13日《语丝》周刊上,讲述了大街上一个犯人被示众的场景,期间出现了各色人围观。
《高老夫子》最初发表于1925年5月11日的《语丝》周刊,讲述了主人公高老夫子“留心新学问,新艺术”,因仰慕俄国大文豪高尔基而改名“高尔础”,以为换了“名号”就成为了现代新型的知识分子。但他道貌岸然的外衣却被自我的不学无术,以及无意识的性冲动所撕毁。他想钻到里面去看女学生,不仅没看到东西,反而被“可怕的眼睛和鼻孔联合的流动而深邃的海”,骇得“草木皆兵”。为此,他感到“无端的愤怒”,最终用道学来平复自我受挫的意识,最终在牌桌上找到了缺失的半个灵魂。
《孤独者》发表于1926年,讲述主人公魏连殳是一个独具个性的现代知识分子,他以逃避的方式活在自己亲手造就的“独头茧”中品味孤独,最终以“自戕式”的“复仇”向社会作绝望的反抗。鲁迅通过这个故事表明,中国还远不具备让青年人作为自由个体可独立生存,运用其天赋,服务于社会的社会环境。
《伤逝》是鲁迅于1925年创作的一部以爱情为题材反映五四时期知识分子命运的短篇小说。以主人公涓生哀婉悲愤的内心独白的方式,讲述了他和子君冲破封建势力的重重阻碍,追求婚姻自主建立起了一个温馨的家庭,但不久爱情归于失败,最终以一“伤”一“逝”结局。
《弟兄》发表于1926年2月10日,主要叙述主人公张沛君的弟弟生病后带来的一系列影响。通过对主人公的心理刻画,生动地展现人物的虚荣与自私,以及对人性的深刻剖析。
《离婚》最初发表于1925年11月23日,讲述勇敢泼辣的爱姑在七大人的淫威逼迫之下,放弃了自己为之坚持了三年的斗争而同意离婚。形象地揭露了封建统治者腐朽空虚的本质,同时又相当尖锐地反映了农民群众对统治者抱有幻想,缺乏明晰的认识。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