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时政热点之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

如题所述

教育时政热点: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

一、协同育人机制:

1、学校积极主导

2、家庭主动尽责

3、社会有效支持

二、主要目标:

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进一步强化,家庭教育指导服务更加专业;家长科学育儿观念基本树立,履行家庭教育主体责任更加到位;城乡社区家庭教育指导服务站点普遍建立,社会育人资源利用更加充分。到2035年,形成定位清晰、机制健全、联动紧密、科学高效的学校家庭社会协同育人机制。

三、学校充分发挥协同育人主导作用:

1、及时沟通学生情况,落实家访制度。学校领导要带头开展家访,班主任每学年对每名学生至少开展一次家访,鼓励科任教师有针对性开展家访。

2、加强家庭教育指导,学校要把做好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作为重要职责,每学期至少组织2次家庭教育指导活动。

3、用好社会育人资源。要充分利用共青团和少先队、关工委、科协、体育、文化和旅游等方面资源,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有效丰富学校课堂和课后服务内容,更好满足学生多样化学习需求。

四、家长切实履行家庭教育主体责任:

1、提高家庭教育水平。家长要强化家庭是第一个课堂、家长是第一任老师的责任意识,注重家庭建设。

2、主动协同学校教育。家长要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家庭教育指导和家校互动活动。引导子女完成每日学业,保证每天校外运动一小时,培养阅读习惯,从事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引导子女合理使用电子产品,保障子女营养均衡,按时就寝,加强安全教育。

五、社会有效支持服务全面育人:

1、完善社会家庭教育服务体系。将家庭教育指导作为城乡社区公共服务重要内容,积极构建普惠性家庭教育公共服务体系。

2、推进社会资源开放共享。社区要面向中小学生积极开展各种公益性课外实践活动,促进学生身体健康,增强社会责任感。图书馆、博物馆、科技馆等要面向中小学生及学龄前儿童免费或优惠开放。

3、净化社会育人环境。加强校园周边环境治理,强化安全风险防控,不得在学校周边设置营业性娱乐场所和酒吧、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等不适宜未成年人活动的场所。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