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中你不知道的曹操那些事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8-18

“治世之能臣,乱世之枭雄”是东汉名士许邵对他的评价。“周公吐哺,天下归心”曾是他的梦想。而曹操本人的一生就是一部大丈夫的 历史 ,也是一部屠龙少年的进化史。

公元57年3月29日,东汉开国皇帝,被人戏称为“位面之子”的刘秀永远地闭上了他的双眼。留下了他一手重建的大汉,不同于先祖刘邦通过草莽起家,一路征战数十年,打破并重建 社会 秩序最终获取中原。刘秀通过与世家大族之间的合作,谋取他们帮助下重建大汉。他不会知道,依靠世家重建的东汉也最终毁灭在了世家手上。

我们本期要讲的曹操,也属于官宦世家的一员。官宦官宦,不是官总有宦。不同于袁绍这种四世三公的世家。曹操的家庭有点尴尬,虽然是官三代,但准确地说,是阉三代。他的父亲曹嵩是老一代东汉大太监曹腾的养子。同时他爹曹嵩也是个十分会来事的人,连国防部长太尉一职都能通过money买到手,在这种家风影响之下曹操办事情也十分慷慨,这一点在后来天下大乱时卖尽家产也要起兵上体现的淋漓尽致。

但曹操并不是一开始就如部分电视剧中所展现的那样是位狡诈的奸雄。曹操19岁时踏入政界,一只脚迈进政界大门后,不久便升入首都洛阳警察局北城分局任局长。一般来说,在这个年纪,以家族的身份能从事这个工作多少是坟头上打手电筒——祖上有光了,那按照一般小说剧情发展下去,也就是一个有点背景的路人甲凭家族势力混到了地方官职以后便开始鱼肉乡里,最终被正义的主角团击败的故事了。但曹操不一样,尽管靠着干爷爷的“爷气”和有钱父亲的“爸气”混到了这个岗位,但他本人严格执法,甚至敢对权势滔天的宦官亲戚动手。因此许多领导对小曹另眼相看“小曹这小伙子能处,宦官势力犯事他真敢上啊,另外,组织觉得你很不错,你就去去河南顿丘当当县令吧。”可是去了顿丘还不到一年,他就在县令的位置上扑街了,因为他堂妹夫的妹妹宋皇后被废,因此他作为亲属,仕途自然也受到了牵连,还没来得及施展政治抱负就被政治的大浪先卷翻了一次,只能回老家谯县当回无业青年。

机会总还是没有让曹操等太久,东汉除了错综复杂的地方势力之外,朝中宦官的影响也随处可见,在曹操从顿丘回来的两年以后,朝中的宦官势力重新洗牌,他也被重新召回朝廷,担任皇家顾问的议郎,在此期间还是热血青年的曹操针对当今错综复杂的天下形势提出了许多自己的建议的看法,原以为会得到领导欣慰的采纳,最后没想到除了递上去的建议信被接受外,其余一概不接受。除了一些鸡毛蒜皮的小建议以外,重要的意见能接受的没有。

本来照这样发展下去也只能算个愤青,但是在他29岁时,命运再次眷顾了他,黄巾军起义爆发了,这场破产农民与封建大地主之间矛盾引发的战争席卷了青、徐、幽、冀、荆、扬、兖、豫八州,他们高喊着“苍天已死,黄天当立”向东汉的世家门阀和堕落的朝廷举起武器,沉重的打击了东汉朝廷的实力,削弱了中央集权。我们在三国演义中所知晓的众多 历史 人物也随着这场战争逐渐进入了我们的视野。而这场战争也是曹操军事生涯的开始,在他第一次出任骑都尉与黄巾军的战争中就斩敌数万,因为光辉的战功,他升任了济南国。在齐国当国相的这段日子是齐国官员最黑暗的噩梦,五分之四的官员被裁撤,鱼肉百姓的,目无法纪的,KPI不合格的统统被裁撤,换来了百姓的安居乐业。曹操的工作成绩也引起了中央的重视很快的,另一份调令便来了。“嗨呀,小伙子年纪轻轻便有如此魄力,难得啊,升迁先不谈,你去东郡任同级的太守吧,中央看好你哟”讲真的,这种无视下属光辉成绩还不予升迁的情况是个人都忍不住骂一句 “娘希匹” 曹操则是愤而辞职,此处不留爷,自有留爷处!另一拨看中央不顺眼打算另立新主的地主豪强同样看中了曹操,想拉他入伙,干一番大事业。但是代表庶族地主阶级利益的曹操对这些大地主豪强本身并不感冒,因此也并没加入他们,但也没举报,回到老家过上了打猎读书的清闲四年生活。

曹老太爷一看儿子在家这副摸样实在放心不下,又发动自己的专属技能,用钱给曹操砸出了一个皇帝直属卫队四号首长的位置。有点尴尬的是,一号首长是他之前当城北公安局局长时得罪过的jian蹇硕,但因为二号首长是他发小哥们袁绍的原因,也就在这个岗位上继续混了下去。但是过了许久一直没能得到什么升迁(京师你得罪宦官,地方你得罪豪强,没砍了你就不错了)。因此,他将目光重新看向了军界。当时在东汉的西北方向上还有十数万的羌族叛军,搞定他们也足以实现自己治国平天下的人生抱负了。可他还没来得及向朝廷申请外调呢,一件魔幻现实主义的事情发生了。

就这样关东联盟还没开打就解散了,曹操也只能带着自己手下的兵开始流浪。但在东汉末期这种动荡的局势下,机会总会眷顾有能力的人。同为大院发小的袁绍拉了好兄弟曹操一把,在他出任冀州牧的同时,推举曹操成为东郡太守。第二年,兖州刺史刘岱被死灰复燃的黄巾军砍了,因此曹操也随之升为了兖州一把手,兖州牧。这段时间或许是曹操一生中最幸福的一段时光,好哥们照应自己,自己又是一方大诸侯,可以开始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了。曹操在39岁时再征徐州,但因为粮食耗尽不得不退兵,在四十岁时,让他五雷轰顶的事情发生了——自己的父亲曹嵩和弟弟曹德被陶谦的部下杀害了。说起来,这事也不一定完全怪陶谦,因为曹操老爹比较有钱,又是陶谦手里的人质,曹操又和陶谦一直在干仗,因此陶谦的部下就觉得,这块肥肉不吃还有天理吗?这乱世什么时候最有用?金子啊,不杀人越货跑路难道等着曹操攻进城来宰了自己吗?但这样干的后果就是,徐州百姓遭殃了。悲愤之下的曹操领兵对徐州展开了报复式的进攻,凡是进攻的位置一律鸡犬不留。这也是曹操一生当中无法用任何功绩可以抹去的黑点。没过多久,另一件事的发生则让曹操开始出现多疑的性格,并最终影响了他的一生——他的大院发小张邈捅了曹操一刀,迎接吕布当兖州牧,整个兖州只剩下三个县城还听从曹操。

原来袁绍、张邈、曹操之间的联盟并不像大院铁哥们的情谊一般稳固,袁绍之前就与张邈闹翻过,甚至劝曹操尽早砍了这厮,但是毕竟都是铁哥们,这种事他能干嘛?必不能啊,曹操还劝袁绍,毕竟咱们三都是哥们,天下又乱着,我们再内讧,那还能生存吗?必不能啊。可嫌隙的种子一旦种下就会生根发芽,在袁绍击败公孙瓒后,他的势力膨胀太快,张邈担心一直看自己不爽的袁绍早晚要对付自己,而曹操虽然和自己关系好,但这乱世亲兄弟都能拔刀相向,谁能保证谁完全可靠呢?不如自己先下手为强。但是张邈也就算了,兖州其他县城为什么也同意迎吕布出任兖州牧呢?答案还是门阀士族,曹操来到兖州后一直唯才是用,这就与当地氏族的利益产生了冲突。(我们老兖州的爷就是爷,除了吃和喝就没别的,你一个外来户还敢不用我兖州氏族的子弟?反了你!)

经历这些事的曹操原本打算这辈子就这样了,干脆在袁绍手下安心当个小弟,但在程昱的鼓舞之下还是决定与吕布死磕夺回兖州,终于三战三捷逼走了吕布,靠着手里的三个县城完成了反杀。

曹操并没有一直倒霉,在他四十一岁时,他最大的机会来了——皇帝从长安逃难到洛阳了。这颗金元宝其实最有希望被袁绍捡走,但此时袁绍无比膨胀,皇帝?你有几个师?我占着青幽并冀四州,都够我另立新主了,捡你个累赘干嘛?就这样,这块挟令诸侯的大旗被曹操捡了漏,连夜将皇帝和文武大臣迎到了许昌。在一段时间之内,曹操还不敢与势力如日中天的袁绍撕破脸皮,只能暂时维持表面兄弟的关系,默默积攒自己的实力。而就在积攒实力的过程中,出问题了。曹操招降了一个小军阀,叫张绣,他有个婶娘颇为貌美,看得曹操春心荡漾,由于众所周知的癖好,他非礼了张绣的婶娘。匹夫一怒血溅五步,更何况是有兵有枪的军阀,在贾诩的建议之下,张绣夜袭了曹营,造成保安队长典韦和自己长子曹昂战死的惨剧。也为曹丕成为第一顺位继承人创造了条件。

在此之后。曹操于次年利用刘备被吕布赶走的大好时机攻下了徐州,同时在次年派刘备拦下了称帝战败的袁术,袁术呕血而死,失去了和哥哥袁绍再见面的机会。

曹操对刘备是欣赏的,毕竟对于同样和自己有理想主义情怀的、处处碰壁却又百折不挠的人你很难对他产生什么恶感,而且,刘备简直就是曹操年轻的翻版,对于这样一个像自己的人,曹操给与了刘备很大的信任,甚至说出了“天下英雄,唯使君与操尔“愿意让他带兵去出差。但是,刘备他反水了,刘备依靠曹操的信任对徐州发动了无耻偷袭。正在准备与袁绍进行战略决战的曹操听闻此事大惊失色,又觉得不能放过刘备这样的真英雄,于是决定先收拾刘备永绝后患再说。

要说刘备的背叛为曹操带来的不只是惊吓(Σ(っ Д ;)っ),还为他和袁绍大战的胜利送来了一员猛将。

官渡之战是我国 历史 上以少胜多,以弱胜强,奇谋妙计妙趣横生,斗智比勇层出不穷的经典战役。它既是三国 时期三大战役之一也是曹操集团与袁绍集团的一场生死之战,不仅是决定当时中国 社会 命运走向之战,而且是曹操与袁绍个人综合素质的较量之战,最终,以曹胜袁败而告终。公元200年前后,在群雄割据的三国初期,袁绍、曹操、刘表、孙策、刘焉、马(腾)韩(遂)、张鲁等均称霸一方。其中,袁绍、曹操是两支劲敌。袁绍雄踞北方军事力量最强,号称“带甲百万”,而曹操已将天子汉献帝刘协迎奉到了许都,完成了“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政治目的。于是,袁曹之争不可避免。

这两位好兄弟最终还是避免不了刀剑相向,在战役初期,兵力占优的袁绍主动发起进攻,起兵30万以黎阳为大本营,派大将颜良重点进攻白马,曹操守将刘延带1千兵拒之告急。派大将文丑进攻延津与带4千兵的于禁、乐进对峙。曹操军则采取了谋士荀攸的“声东击西”之计,佯装增兵延津渡河攻袁绍后方,待袁军

回救时,遣轻骑奇袭白马。在颜良3合斩宋宪,1合劈魏续的严峻形势下,关羽领诺斩颜良而解白马之围。在此之后,曹操与袁绍打的有来有回,双方都没占到什么便宜,但随着许攸的叛逃,胜利的天平开始倾向曹操袁绍集团大量军事机密的许攸一到曹营,就献出了“火烧乌巢”之计,一把火烧光了袁绍所有的军需物资,武器装备。要知道,在冷兵器年代,在完全靠人力打仗的原始战争中,几

十万人没吃没穿,没有武器装备更换基本就等于自尽了,战争的形势就自然发生了颠覆性的转折。最终在荀攸所献的“八路冲营”之计中,张郃、高览自荐为先锋,破袁营地,杀得袁绍败回冀州。不久,三个儿子和一个外甥带兵21万助阵,又在仓亭大战,被程昱献的“十面埋伏”之计,杀得袁绍仅带8百骑落荒而逃。

官渡之战是曹操的军事生涯中最闪亮的一点,他以一两万人的绝对劣势兵力战胜了袁绍的十一万大军,彻底确立了曹操天下第一军阀的地位,基本上统一了整个中国北方。在官渡之战后,曹操改变了以往朝廷的用人习惯,改用政绩KPI的模式,让寒门士子与世家大族之间展开竞争,经济政策上,改用屯田制的土地政策保证政权的稳固和粮食安全。在消化完战争的胜利果实之后,为了永远消除袁氏一族在北方的势力,在曹操五十二岁那年,亲征乌桓大破敌军,将袁绍的两个儿子逼到了辽东太守公孙康处,公孙康不久之后就将袁绍二子的头送到了曹操面前。原来反叛的匈奴摄于曹操军威,向曹操臣服。东汉乱世之下的中国北方,逐渐趋于稳定。

北方平定了,接下来,该到南方了,南方的荆州在刘表十八年的运营之下也算得上兵强马壮。但刘表已经66岁,没过多久就嗝屁了,他的继承人十分软弱,面对曹操,居然直接投降了。这意外惊喜来得太突然,曹操甚至觉得自己很快就可以荡平南方,统一全国了,孙权,刘备?虫豸罢了,这群人怎么能搞好政治匡扶大汉呢?还是我来吧!(荆州地方,历来,大规模征战万八千次,是非曲直,难以论说,但有识之士无不注意到,正是在这个古战场上,影响了多少代王朝的盛衰兴亡,此兴彼落,我不明白,为什么大家都在谈论着关羽大意失荆州( 历史 跳跃),仿佛这荆州古战场对我们注定了凶多吉少!数年之前我从兖州挥师北上,中华北方遂归于一统,本人本军所到之处,民众竭诚欢迎,那种勃勃生机万物竞发的境界,犹在眼前,短短数年之后,我就要在荆州挨这么一个大逼窦吗?!无论怎么讲,会展兵力是二十万对五万,优势在我!)

会战兵力虽然是曹操优势巨大,但在军中十分不合时宜的爆发了瘟疫,另外北方士兵在南方作战容易晕船,加上黄盖诈降的无耻偷袭,在刘表处获得的水师全部葬送在了赤壁,曹操在最志得意满的时候惨败在了荆州,只能沿着华容道向北奔逃。这场失败也让曹操渐渐明白,这统一大业怕只有交予后人了。在此之后,曹操发布《求贤令》为后继者储备人才,又在56岁时亲自提马上路,西征马超韩遂,平定关中。58岁时不甘心失败的他再次尝试进攻孙权,仍旧无疾而终,只留下一句“生子当如孙仲谋”的评价。回到朝廷以后,朝廷下旨封曹操为魏公,加九锡,正式拥有自己的宗庙。按曹操的功劳来看,汉室的老臣是不敢有意见的,但独独有一个人站出来反对——荀彧。

在荀彧看来,曹操做个权臣,哪怕是像周公、伊尹那样也好,至少不会是王莽,在名义上还是在匡扶大汉,可现在的曹操不再是以前的屠龙少年,即使他想像以前的理想那样,他手下的将领文官们也不会答应,在汹汹民意下,荀彧终究改变不了大局,最终郁郁而终。荀彧死后,在曹操61岁时,终于还是加封了魏王,在平日所用的仪仗上无限趋近皇帝。他的手下仍旧不满,毕竟只有自己真正的老板曹操的当了皇帝才能更好的保护他们的利益,士族领袖陈群劝曹操“大汉早已名存实亡,取而代之有何不可”但曹操不知作何考虑并未答应,或许是理想主义还在心中有一丝残存,或许是他已经太老太累,顾及名声,不想千年之后史书唾骂,他终究未走出这一步。

在曹操生命的最后两年,他的爱将夏侯渊在定军山被刘备斩杀,刘备夺取汉中称王,关羽在宛城叛将的帮助下降于禁、斩庞德,水淹七军。

但好景不长,次年,在曹操和孙权联合绞杀下,关羽战败走麦城,首级被孙权送到了曹操面前。看着自己十分欣赏的将领头颅,曹操颇感悲凉,脑中回忆不断想起。他将关羽安葬在洛阳,在其之后便一病不起,没过多久便撒手人寰。


我们该如何评价曹操呢?从理想主义的青年走到权倾天下的魏王,这位东汉末年优秀的军事家、政治家、诗人,在一个乱世的年代,向着食利者的权贵发起挑战,最后自己又创造了新的食利阶层。我们无法用现代的标准去衡量那个时代下他的功过,在他的时代,是中华第一帝国阶梯的末尾,他的名字和刘备孙权一般耀眼,天下大乱,民不聊生,他的出发点是结束乱世,还人民安宁。或许在他的心中还存在着“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海灿烂,若出其里”般波澜壮阔的景色与宏图大业。他的功过如沧海之水,水不自争,自有后人争之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