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在学校受欺负了,家长应该怎么做?

如题所述

当孩子被同学欺负或受到暴力对待时,家长应该尽快采取行动。下面是一些家长可以采取的措施:
1. 鼓励孩子讲出来:家长应该鼓励孩子向他们讲述事情的真相,听取他们的感受和经历,给予关心和支持。为孩子制定一个应对欺负的计划,并跟孩子沟通,告诉他们如何应对类似的情况。
2. 建立联系:家长应该与孩子的老师和学校管理员建立联系,向他们反映孩子被欺负的情况。这些人可能会采取适当的措施来帮助保护孩子的安全和福祉。
3. 教育孩子:家长可以教育孩子,告诉他们如何避免受到欺凌。孩子可以从小学会如何保护自己,避免让自己成为欺负的对象,这包括如何表达自己的意见、如何说“不”、学会说服别人遵守规则以及如何寻求帮助等。
4. 给予爱和支持:家长应该给予孩子充分的爱和支持,让他们知道他们不是被孤立无援者。父母可以给孩子在家的安全感,让他们感到有人关心他们,不仅能帮助孩子缓解压力,同时也有助于防止孩子受到欺凌的情况进一步恶化。
总之,家长应该尽快采取行动来保护自己的孩子。他们可以通过建立联系、教育孩子、给予爱和支持等方式,来帮助孩子成长并克服受欺凌的积极态度和技能。同时,如果情况变得更加严重,家长应该考虑联系专业的咨询师和心理医生以获得额外的支持和帮助。
一些额外的措施包括:

5. 教授孩子“安全密码”:给孩子指定一个安全密码,让孩子在遇到陌生人或不安全的情况下知道何时寻求帮助。安全密码可以是一个短语如“妈妈来接我”或是一个数字密码,但是必须确保孩子理解并记住它。

6. 学习与人沟通的技巧:教授孩子沟通和解决问题的技巧,让他们学会自我组织、说服和解决冲突的能力。这有助于他们更好的了解和处理与同龄人之间的关系。

7. 定期检查:家长应该在定期给孩子检查身体,关注任何身体上的夹带、伤疤或其他明显的侵犯同学或他人权益的行为,并及时采取行动。

8. 扩大社交圈:建议孩子参加各种活动,扩大他们的社交圈并与同伴互交,这将帮助孩子与同伴关系更好,同时降低被欺负的可能性。

当然,家长也应该注意自身的言行举止和行为,尽量保证自己言行一致、稳定和可信,让孩子知道在自己身上寻求支持和安全感。家长还可以寻找其他资源,并参与到社区和学校的计划和活动中,并关注任何有可能影响其孩子的环境变化。总之,严重对待孩子受欺负的问题,通过教育孩子,与其它关注安全和幸福的机构合作,使孩子在一个安全和有人关心的环境中成长。
除了上面的措施,还可以采取以下方法来帮助孩子应对欺凌:

9. 帮助孩子发现和挖掘自己的优势:建议孩子找到自己的优势和兴趣,并鼓励他们在相应领域发挥自己的能力。这样可以提升孩子的自信心和自尊心,让他们更容易与同龄人建立健康和平衡的关系。

10. 示范如何做好一个榜样:家长可以成为孩子的模范,并充分地展示自己解决问题、面对挑战并处理挑战的能力。通过这种方式,孩子可以模仿父母的良好态度和应对方式,以期逐渐培养适应不同环境和解决各类问题的能力。

11. 培养孩子独立思考的能力:通过引导孩子对事物进行严谨的思考和反思,建立学习意识和创新意识,让孩子学会独立思考,并根据自己的判断力和创意能力来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

总之,帮助孩子应对欺凌需要家长耐心和长期的坚持。家长应该做好一名导师和教练的角色,进一步培养孩子的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孩子在面对各种挑战和难题的时候,学会从中获取有益的经验,并为个人成长打下坚实的基础。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3-12-08
1、鼓励孩子说出心里的感受

当孩子因受到委屈感到伤心、愤怒、害怕、困惑或者痛苦的时候,我们要用关心的交流取代批评、说教和意见,用人与人之间的理解去给予孩子慰藉,帮助他们康复。我们可以这样对孩子说:我觉得你很生气、很委屈,是吗?这时孩子就会把心里的感受和父母说,也就是把心里的愤怒和委屈倾吐出来了。当孩子倾诉完之后,心情就会平静下来。这样做有三点好处:

1)促进了亲子感情,孩子会把父母当成朋友,以后遇到事情仍然会和父母说。

2)父母的处世方式直接影响到孩子,我们让孩子的情绪安静下来,其实也是在教孩子在面对问题的时候,首先要把情绪安静下来,不能意气用事。

3)接纳了孩子的负面情绪,让孩子的坏心情得以疏导。

但是,如果家长采取愤怒、嘲笑,或是逼迫的方式对孩子,孩子会感觉更加的无助,孩子也会认为事情大的不得了,非要以暴力争取胜利才是对的。而且,孩子还可能变得更加的懦弱。

2、要想孩子长大,变得成熟、理智,应该给他们机会,让他们自己解决自己的麻烦。在遇到孩子之间的矛盾时,我们家长除了做一个倾听者外,我们还应教会他们处理问题的能力。但,这些不是家长直接灌输给孩子的,我们可以建议性地询问:你想怎么处理这件事情?需要我的帮助吗?不要觉得孩子小,什么都不懂,其实孩子喜欢接受他们能接受的结果。

例如,有些孩子和父母诉说完了委屈之后,就会没事了,不需要家长任何的帮助。这时候,家长的情绪如果比孩子还激烈,这将给孩子带来更大的伤害,让孩子觉得家长这么不可靠,以后宁愿闷在肚子里,也不想看到家长这么对自己了。

在学校里,其实是孩子学习人际交往最好的地方。家长过于敏感的态度正好会限制孩子自己的思维。而大人偏激的做法也会让孩子效仿,容易养成孩子攻击性的行为。研究文献极具说服力地证明:冷漠排斥的家长常会反复无常地惩罚孩子。并且容许孩子表现攻击性冲动,他们更容易培养出攻击性的儿童。这些冷漠排斥的父母总是挫伤孩子的情感需要,给孩子树立了对人漠不关心的榜样,当孩子对别人表现出攻击性时,他们采取不管不问的态度,这就使孩子的打斗行为合法化,使孩子失去控制自己攻击性冲动的锻炼机会。这些家长往往还有另一个特点,当他们对孩子的攻击性行为无法忍受时,就会惩罚孩子,打屁股,打耳光,这又向孩子提供了一个攻击性行为的模仿原型,不但达不到控制攻击性的目的,反之却变相的暗示孩子。当别人使你不满意时,应该怎样对待他?所以,研究证实了这一事实。常靠体罚约束攻击性行为的家长,他们的孩子在家庭之外往往是强侵犯性的。

3、家长要有一个正确的意识,在小学,孩子和孩子之间的磕磕碰碰都是难免的。我们不要只看到行为的结果是什么,同时还要清楚孩子发生矛盾的原因是什么。如果因为不小心碰撞,也就不至于发这么大的火,家长和孩子都应持原谅对方的态度,及时给予安慰;如果事情起因是因为自己的孩子而起,那就要和孩子一起分析自己行为的不当,然后让孩子得以启示。

案例:我的儿子三年级时,曾经三次借钢笔给他的同学,而这个同学三次把儿子的钢笔弄坏,头两次,儿子和我说完之后,我问他:你想怎么处理?儿子说:我叫他赔,他没赔。我再也不借给他了。可是第三次,那个同学又来借,儿子想他不会在弄坏了,于是又把新买的钢笔借给他。那个男生用了一天,连钢笔都没还。儿子回家后,感觉自己受欺负了,委屈地哭了。儿子要也要不回来,心想告诉老师老师也不会管。还好,儿子什么事都喜欢回来和我说,把心底的委屈、愤怒表达出来了。我一直都是鼓励孩子自己处理在学校发生的事情,自己解决不了的,可以找老师解决,老师如果解决不了的,可以回来找家长帮助解决。但是,这次,儿子说什么都是认为老师不会管的,非要我出面找孩子家长。于是,我对他说:我们明天先找老师沟通此事,好吧?如果老师不管,那我们再想办法。第二天,当孩子把事情经过和老师复述了一遍后,老师温和地对他说:你把钢笔借给别人,就有可能被别人弄坏、弄丢,是吧?就像借给别人钱一样,借出去之前,其实就存在不还回来的风险儿子连连点头称是。

4、家长需要告诉孩子,在学校里发生的事情该如何去面对。首先自己去解决,自己解决不了的找老师帮助解决,如果老师不管,还有父母。当然,在孩子求助于家长的时候,要按照以上分析的去做。我们要以一颗平常心看待孩子的问题,就像我们也是从小时候走过来的一样,和同学之间的矛盾,其实也是沟通出了问题。家长多倾听、多了解孩子内心的想法,适当的时候给予孩子帮助、引导。

5、对于一个胆小、害羞的孩子经常受到同学的欺负,家长就要告诉孩子不要怕,即使打不过他,也要在气势上不服输。在小学,那些有攻击性的孩子大多不是品质上的问题,而是由于家庭教育、父母的影响、以及孩子自身缺乏控制能力而形成的。如果家长找家长,即使那个孩子回家被打了一顿,也是无济于事的。但是,这样的孩子容易欺负那些胆小、懦弱的孩子,告诉自己的孩子不要怕,下次再遇到这样的事情,就大喊:为什么打我?或者我讨厌你!这样,爱打人的孩子就不会自讨没趣了。

温馨提示:

近几年来,校园暴力事件不断发生,有些甚至让人瞠目结舌,我们很困惑,问题究竟出在哪里?不可否认,除了不良社会风气的影响外,一些家长的教育方式也难逃其咎。校园暴力中,受暴者身心受到伤害,施暴者最终也会受到相应的制裁,可以说,双方都是受害者。作为家长,我们就应该从源头上杜绝此类事情发生,在孩子很小的时候,就要教育他,与人和平相处,不要欺负别人,拳头不是解决问题的方法,同时也要教给孩子辩理、保护、反抗的能力,从小锻炼他解决棘手问题的能力。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