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官的恻隐之心出自哪个人物?

如题所述

判官的恻隐之心出自孟子实际上,“恻隐之心”这一词汇是由孟子提出的,表示的是见到了遭受灾祸或者是命运不幸的人产生的一种同情心,这个词汇在《孟子·告子上》一书当中出现,表示的并非是判官产生的故事,而是表达出孟子对于恻隐之心的阐述。

恻隐之心成语典故

原文,公都子曰:“告子曰:‘性无善无不善也。’或曰:‘性可以为善,可以为不善;是故文武兴,则民好善;幽厉兴,则民好暴.’或曰:‘有性善,有性不善。是故以尧为君而有象,以省瞽瞍为父而有舜,以纣为兄之子,且以为君,而有微子启、王子比干。

孟子曰:“乃若其情,则可以为善矣,乃所谓善也。若夫为不善,非才之罪也。恻隐之心,人皆有之;羞恶之心,人皆有之;恭敬之心,人皆有之;是非之心,人皆有之。恻隐之心,仁也;羞恶之心,义也;恭敬之心,礼也;是非之心,智也。

仁义礼智,非由外铄我也,我固有之也,弗思耳矣。故曰:‘求则得之,舍则失之。’或相倍蓰而无算者,不能尽其才者也。《诗》曰:‘天生蒸民,有物有则。民之秉彝,好是懿德。’孔子曰:‘为此诗者,其知道乎,故有物必有则;民之秉彝也,故好是懿德。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