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集论文资料对论文写作有帮助吗?

如题所述

搜集材料对写论文的重要性
全面搜集材料是论文写作过程中继选题之后的又一
重要环节。虽然在实际的写作中,经常出现这样一种情
况,即先搜集一定的材料,然后确定论题,最后再围绕
论题搜集和整理材料。但是,任何一种方法都是殊途同
归的,搜集材料、积累材料、整理材料都是必不可少
的。王力先生在谈论文写作时说:“一个小小的题目,我
们就要占有很多的材料,往往几十万字,要做几千几万
张卡片,”他还说:“别看写出来的文章只有一万字,几
千字,搜集的材料却是几十万字,这叫做充分占有材
料。材料越多越好,材料不够就写不出好文章。”由此
可见,搜集材料对论文的写作,有着重要的意义。俗话
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同样的道理。没有丰富适
宜的材料,再好的论题也会失去利用价值。因此,在写
作之前,必须搜集大量的材料,并详尽地占有材料。
材料的意义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搜集材料与选题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
一方面,在选题过程中,总是要参考大量的材料,
从材料中提取较有价值的论题,然后又要利用相关的材
料进行论证、分析和研究,考察其是否有写作价值,在
大量材料的辅助下,经过逐层筛选,最终才确定论题。
另一方面,一旦明确了写作的论题,那么,就要有意识
地围绕论题搜集和选择材料,而将那些与论题无关的材
料排除掉。
其次,材料是论文写作的基础,是论文的血肉,材
料的质量高低是体现论文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准。
从事研究工作的基础就是最大可能地占有材料,没
有研究材料或者缺少研究材料,研究工作便无法深人。
搜集、积累材料的过程,同时也就是研究深人并逐步取
得进展的过程。就毕业论文而言,它的撰写过程其实就
是在事实根据的基础上,通过作者的观察、实验、分
析、综合,从中找出规律性的东西来,并上升到理论高
度的过程,这便是一篇论文的构思。这里?要强调指出的
是,材料不仅包括事实根据,而且也包括理论根据,为
了方便起见,我们一般把它们称作事实材料与理论材
料。对于论文的写作,这两种材料都是不可或缺的,如
果光有事实材料,缺少理论材料,论文就会零乱不堪,
没有主题;反之,如果只有理论材料,而没有事实材料,
论文就没有说服力,显得空洞无味。毕业论文属于学术
论文的范畴,所闻述的.内容无非是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
两大类。写这类文章除了选题要科学和有价值外,在写
作中就是要尽量让事实说话,以理服人。如果一篇论文
的论述分析很“精辟”而材料很单薄,那么给人的印象
也只能是头重脚轻,根基不稳,从而严重地影响到论文
的质量,
再次,材料是产生和表现主题的基础,是论文内容
的基础,甚至关系到论文结构形式的选择等。
当写作者确定了自己的论题后,他就会围绕这个论
题,主动地、由浅入深地搜集和整理这方面的材料,其
中包括有关论题的研究动向,新的研究成果,著名学
者、专家的专著等。经过对材料的分析研究,就会自然
而然地形成自己的见解和看法,再经过一番思考和提
炼,就形成了论文的主题,也就是平常所说的中心论
点。
论文主题的产生离不开材料。同样在一篇文章里,
主题的表现也离不开材料。材料是表现主题的基础,论
文主题的表现是否准确、妥当,是由内容决定的,同时
也和论文的结构、语言、表达方式都有着密切的关系。
但是。材料却是论文内容构成的重要因素,是表现主题
最根本的东西。运用材料证明观点。是写文章最基本的
方法。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12-01
一、毕业论文撰写前理论准备的重要性
由于毕业论文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是检验学生数年学习中掌握知识的程度、运用所学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水平的一份综合性答卷,所以毕业论文撰写前的理论准备显得十分重要。
首先,毕业论文撰写前的理论准备是毕业论文撰写的基础。选好了毕业论文的题目,必须进行理论准备,否则积累资料、形成论点和论据都会迷失方向。以《对发展和完善建筑市场的有关问题思考》一文为例,论题一旦确定,必须接着实施理论准备,对什么是市场?什么是建筑市场?建筑市场的地位和作用是什么?发展和完善建筑市场的条件和基础是什么?等等,必须先进行理论回答,然后再按照理论思路去搜集资料,再形成论点和论据。有人以为这种做法违背了“结论产生于调查研究的末尾”的惯例,其实,学生所选的一般都是自己比较熟悉的,已有相当程度感性接触的领域的论题,从已有的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这是毕业论文撰写的重要一步,只有这样才能在以后的调查研究、搜集资料阶段来验证这种理性认识的正确与否。
其次,毕业论文撰写前的理论准备是积累资料的向导。毕业论文的撰写应积累什么资料?这是极大多数没有毕业论文撰写经验的学生所碰到的最大难题。有许多学生在那里盲目地搜集资料,但一旦到想使用资料时才发现已有的资料没有什么用,赶快再去搜集要用的资料,时间却已不允许,问题就出在没有理性认识的资料搜集只是一种盲目的搜集。比如,有一命题为《试论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论文,由于作者对劳动者素质的认识没有上升到理性的高度,结果作者只搜集了人们接触最多,最易关注的劳动者的身体素质、文化科学素质的资料,而没有搜集深层次的劳动者思想道德素质的资料,导致了搜集过程中的片面性。
最后,毕业论文撰写前的理论准备是形成论点和论据的必要条件。确定论题只是确立了中心论点,还必须提出相应的从属论点,使中心论点得以展开,为此,必须拥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包括政治的、经济的、社会的,乃至自然科学的知识,否则只能把文章写成就事论事式的工作报告,比如毕业论文《“城市更新”与园林绿化关系的几个问题》一文的作者,由于没有从理论上剖析两者关系,没有深刻认识到两者关系实质上是人口、经济、社会、环境之间如何协调,如何使整个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问题,结果虽拥有大量的第一手资料,但只限于一般的泛泛之谈,成为如何搞好城市绿化建设的报告书,层次太低。
二、毕业论文撰写前理论准备的范围
撰写毕业论文必须掌握较为广博的理论知识,只有知识面广、功底深厚,才能在论文撰写中左右逢源,得心应手,显示出很大的能动性。如果知识面窄、底于很薄,在论文撰写中往往会受到很大的局限,写出来的论文要么空空洞洞,要么处处出错、闹出笑话。所以,在毕业论文撰写前必须进行理论准备,以积累知识。那么,撰写毕业论文必须具备哪些方面的理论知识呢?
以经济学论文来讲,首先要掌握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研究人类社会中支配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和交换的规律的科学。”(恩格斯:《反杜林论》。《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三卷,第259页)它指出了社会经济发展的一般规律,因而是所有经济学科的理论基础。在当前尤其显得重要的是要掌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它是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重要部分,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在社会主义时代的新的发展,是指导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基本理论。因此,撰写各种经济学毕业论文,都必须首先以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基本原理作指导,它是撰写经济学毕业论文时必须掌握的最重要的基础理论。
其次,还要掌握应用经济学知识,包括工业经济学、农业经济学、商业经济学、财政学、外贸经济学、金融学、企业管理学,等等。这些学科所研究的规律性问题比政治经济学具体得多,不仅涉及生产关系改善、调整、改革,而且涉及生产力的合理配置;不仅研究经济规律,而且研究管理方法,具有较强的可操作、可应用的特征。因此,它对于研究现实经济问题具有更直接的指导意义。比如撰写《试论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论文,就必须掌握人口经济学知识,任何一本人口经济学教程都没有例外地指明了劳动者的素质实际上说的就是人本身认识、改造世界的条件和能力,其中主要的根本的素质就是人口的身体素质、思想道德素质和文化科学素质。不少教材还提出了对这三方面素质测定的一些数量指标,如果学生掌握了这些理性知识,就不至于闹出前面所讲的笑话,从中可见掌握应用经济学知识的重要性。
再次,还要掌握研究经济现象必须具备的方法论知识,这主要是指经济数学、统计学、会计学、电子计算机的应用技术等有关数量分析方法的基本知识。任何经济现象都表现为质和量的统一。因此,对经济问题要进行深入的分析就不能只停留在质的分析上,还必须进行量的分析,否则,研究只能停留在粗浅的阶段。毕业论文撰写中的一个通病就是满篇理论,而不进行实证分析,如果有也多是一些观点加例子。在不具备充足的条件下,例证分析是没有说眼力的,因为在不同的条件下,同样的事例可以传达不同的信息,而一些现代数量分析方法却可以避免发生类似错误。所以,不少人认为撰写经济学论文而不掌握数量分析的基本方法是很难取得成功的。
此外,还要掌握一些与经济相关的其他学科的理论知识。当今时代是各学科知识大融通的时代,单靠某一学科的知识已难以攻克社会经济难题,只有运用多学科的综合力量,才能完成这一任务。比如,研究经济问题除了要有较为扎实的经济基础理论外,还须拥有一般的自然科学知识,特别要了解当代自然科学的发展给社会经济发展带来的深刻影响,因为生产力的发展离不开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的运用。此外,生产关系的变革还要受到多种社会条件的制约,因此,毕业论文的作者还应掌握政治、历史等其他社会科学知识。
三、理解和正确运用基本理论的基本方法
为了深刻理解和正确运用基本理论,要注意下列各点:
首先,与论题有关的经典著作和重要文章要做到读懂读通。毕业论文作者要选定与论题密切有关的经典著作和重要文章,加以反复阅读,边读边想,直到读懂、想通与论题有关的理论问题,切忌一知半解或片面的理解。为了加深理解,最好的办法是做读书笔记,把与论题有关的理论要点、警句摘录下来,有了体会还可写读书心得,如果是自己的书或报刊、杂志则可以作眉批,或把疑点、难点作出标记注在上面,以备日后进一步研究。
其次,要科学地掌握理论,必须善于联系。一是联系理论所形成的客观条件,这样可以帮助我们更确切地理解这一理论的内容。比如,要撰写《关于培育和完善建筑劳动力市场的思考》,就必须把市场形成的前提条件联系起来考虑,掌握了市场形成的一般前提条件,自然而然也就引申出建筑劳动力市场形成的前提条件:其一,体制条件;第二,相关市场条件3其三,行业用工特殊性条件。二是联系与其相关的理论,这可以帮助我们进一步把握这一理论的实质。仍以上文为例,要揭示建筑劳动力市场产生的客观必然性,不仅要掌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还应掌握与此相关的理论,譬如哲学原理,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是普遍联系的,一事物的产生总是它事物作用的结果,从这一原理我们认识到,建筑劳动力市场之所以能在当代中国应运而生,也存在着孕育它产生的必然的前提条件,这推动着我们去探究促使建筑劳动力市场产生的“他事物”。
最后,必须在理论指导下进行创造性的思考。撰写毕业论文必须有理论的指导,但是,理论并不能为人们提供解决问题的现成答案。因此,阅读经典著作和重要文章,决不能只是消极被动地接受其中的某些结论,而要创造牲地思考,努力从前人的知识中寻求某些启发,用以指导自己探索当前面临的问题。对于前人提出的结论中那些已经不适合现实情况部分,要敢于提出疑问,敢于提出新的看法,这并不像有人所认为的是“高不可攀”,只要我们刻苦钻研和思考问题,把所学到的前人论述一一用实践去检验它,把它一分为二,孰是孰非,把正确的错误的区分开来,分别排队研究,就自然会产生自己的见解,对前人的观点作出补充、发挥、纠正、批驳,就自然会形成自己的新观点,产生自己的毕业论文。历史学家张荫麟还在上清华中学时,就去大学旁听梁启超讲课,听后有不同意见,写了一篇反驳文章,文章质量很高,在杂志上刊登后,编辑以为是教授写的,将稿费寄到清华教授宿舍。梁启超十分欣赏他的才华,便精心培养他,结果,张荫肠二十几岁就成为一位历史学教授。一个十几岁的中学生能做到的,我们二十几岁的大学生,三四十岁的成人高校学生通过努力,为什么就做不到呢?更何况社会在不断地发展,前人提出的理论中那些没有涉及的问题必然会越来越多,我们要勇于思索,勇于开拓新的领域。
第2个回答  2021-12-19
您好,是有帮助的,论文不是凭空就能够写出来的,需要查阅大量的的相关文献才可以的,首先要了解课题背景,其次还可以看别人的写作思路,所以多看文献的对写论文很有帮助的。
第3个回答  2021-12-01
在撰写论文过程中,选择论文材料有两种:一种是事实材料,主要是指曾经或将要发生过的事情,或存在的客观存在性。一种是理论材料,主要是指前人研究积累下的理论知识或思想。这两种材料对于研究课题来说,都是很重要。只不过,这两种材料在使用范围上有些侧重点,但在一篇文章中两种材料都会使用,只不过根据研究课题需要谁使用多些,谁使用少些而已。一般意义上说,基础性研究文章,主要使用理论材料;应用性和综合性研究类文章,主要使用事实材料或兼而有之。
材料是文章的构成要素,没有材料,文章就如“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学界认为材料对写作文章来说具有很重要意义,没有材料,文章就如无源之水,失去生机与活力。
其意义具体表现在:
①详尽地占有材料是写作论文的前提。
②材料是构成文章的要素。
③材料是产生、表现主题的基础。(徐融编著,《毕业论文写作(文科类)》,北京:中国商业出版社2002年5月,第37-38页;尹才忠 等编,《毕业论文写作指南》(修订本),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1992年,第27-34页)从这个意义上说,搜集到可能能多的材料是写作论文的基础,也是写好论文的前提条件。

不过要收集到与主题或研究相关的材料是要费一定的功夫的。要注意收集资料的一些原则和方法,这些原则和方法有助于更好地查找或收集资料。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