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力与组织决策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7-07
这周继续是烧脑的政治。

政治的本质是权力,国家, 组织就是将权力甚至是暴力合法化的权威代表。政治还可以通过经济等其他手段实施决策和协调。(个人推测还可能通过文化等形式,但书里没提到)

政治过程的特点

1. 不同的阶段和时期,不同的利益群体有不同的目标。因此部门和集团间必定存在 冲突和分歧 。因而导致政治制度制定和实现过程中的效率低下,资源浪费等问题。

2. 由于所处地位阶层的不同,利益分配的不同,各部门间又必然存在 竞争 ,对立和联盟。一项政策的提出,如农产品的提高关税或禁运,影响的不仅仅是农业部本身,很可能会影响到产业链,价值链上其他部门。没有永恒的敌人朋友,只有永恒的利益和相应战略。

联系一下最近争论的大豆关税和禁运问题。

中国大豆的进口依赖很强,美国又是主要的大豆出口国,如果对美进行大豆禁运,那只能从其他国家进口。其他国家很有可能借机提价,势必在一段时间内造成原料大豆涨价,大豆加工业成本上升。如榨油,蛋白质提炼,酱油制造,以豆渣为饲料的家禽养殖业等等所有产业链上的行业,企业,部门都会收到影响。而且最主要的是,这笔额外的成本最终还是由广大消费者来承担了。

我们应该不会因为大豆就造成社会动荡,但一定会影响百姓生活的很多方面。

3. 权力 是政治的本质。政治的参与者总是在争夺权力,或将其作为某种达成目标的手段,或仅仅追求一种满足感和权威感。因此权力的分配是政治过程中必然要考虑的因素,其效用很可能大于物质经济效用。(可以结合马斯洛需求层次来理解)

4. 存在冲突的同时,所有的政治参与者又必须达成基本 共识 ,即维护和维持制度本身。共识使得利益集团最终得以妥协和解。尤其是在过程中,一部分政治参与者的牺牲奉献,使国家在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环境等各方面仍能保持健康有序的发展。

结合上周的课程和自己的那个疑问: 即一个 有效政府的统治 ,其效用远远大于政体之间的差别。

这也是国家和组织宣扬共同的愿景、价值观,提倡和谐的巨大作用所在。

因此,国家或组织的政策决策过程,并非像传统经济学的“理性人假说”那样,综合考虑所有内部外部条件,给出最优解。政治的过程不能看成一个简单的黑匣子模型,而是“ 组织过程模型 ”。即并非一个理性人,而是多个个体和组织共同决策的过程。每个个体与组织都有大小不同的权力,都负担责任和目标,都有利益分配的要求。而各个体和组织的权力权重又在决策过程中发生动态变化。决策的过程,更是组织间协调,妥协过程最终达到的结果,很可能既不理性,也不符合逻辑 甚至是各种非理性的叠加过程。但这才是真实的政治过程。

书里具体分析了七个典型的政治决策案例。拿古巴导弹危机来说,真觉得很多政府的“昏招儿”都像是“突发奇想”出来的。而具体实施过程中,执行人员又经常只带手脚,不带脑子的干活。。不过有点没看明白,这个案例跟“组织过程”的关系是什么?是不是说该过程里,为了协调军方和经济部门间的利益冲突,结果政府和领导人反而给出了一个对谁都没好处的“荒唐”之举?

传统企业部门间最大的问题就是争夺资源,攀比效益和重要程度,而这些又是环环相扣的。互相打压争抢来的资源会造成部门发展不均衡,资源优势的部门绩效更好,越容易引起内部矛盾,导致资源分布更加不均甚至分裂。而现在企业的组织问题更多是组织与个人间的,如目标不一致等。

想起马季老师的一个相声,身体的各个部分都在争抢到底谁更重要,其实作为一个整体才能发挥组织最大的效能。问题是,不同部门的比较优势不同,具体决策的时候,该在哪些不同时段,哪种情况下把哪个部门放在前面呢?

企业,组织,政府,如同个人一样有“路径依赖”,更倾向于根据以往的经验教训指导和解决当前问题。也如个体一样有认知盲区和偏向“节能模式”:更倾向于做擅长的而不是该做的。

举例我所在的生产型企业,但同时向信息化电子化转变。

与传统第二产业结合的部分,我强调确定性和规章制度: 每个环节,分工要明确,给予其他环节和部门稳定可预期的输出结果。

与新兴第三产业结合的部分,我提倡个体“索能”,组织“赋能”,打破自己习惯,不断动脑尝试新办法,新创意,给自我他人不断注入活力的同时,更对人文关怀。“串珠引线”,将个人智慧结成集体大脑网络。

参考书目

《防务与外交决策中的政治》

《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