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行苑答疑解惑共修(2)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29
  知行苑答疑解惑共修(2)

      妙果寺   则金法师

     二0一八年二月三号

下面还有些问题我们再看。

       第一,上周五师父在讲经时,说到我们在梦中也能感觉色声香味触法,但醒来时知道那是假的空的。那么在这个梦中的感觉是我们的意识及灵魂在感觉吗?

        不是,佛法是不承认灵魂的,灵魂是世间人的概念,灵魂的概念就是不死的,不停地在换身体,转来转去换到各种身体里面,但是那个灵魂始终是灵魂。佛法是不承认这样的东西,但是为什么在梦中能感觉。刚才讲了就是我们的心,心在运作。这个心可以叫意识,但是这个心,不是一个永远不变的东西,比如说我们见到一个杯子吧,或者说它是白色的,其实就是我们的意识在分别,意识是在分别它是白的,你才知道它是白的,那我见到这个话筒的时候,你知道这是话筒,这个话筒是黑的,那这个分别的意识不就变了吗,刚才分别白的,现在分别黑的,它就不像那个灵魂的概念一直是不死不变的,不是一回事。

       这个美国片《生死与轮回》里面,濒临死亡的人能脱离身体,看到自己在手术台上做手术或被抢救的情景,这也是灵魂在看吗?不是灵魂,还是意识,佛法给他取个名字叫意生身,就是意识生出来的身体。其实就是我们迷惑颠倒的凡夫,执着有一个自我,然后在自己的心里面执着出来一个身体,这个身体也能起作用,就像梦中做了一个身体出来了,梦中梦境当中不是有个身体吗?那个梦中的身体也能起作用,他也能看到梦境当中一切事物,能听能看,能尝能吃。你现实生活当中能干什么的,他都能干。但是你醒的时候就知道,没有梦中那个身体的,那个身体根本就不存在的。本质上其实就是我们的心,我们的存进去的那些信息,他不断地呈现境界出来。然后我们有一个主观的能就是唯能无所那个能啊,那个心那个是真的。只是他在幻化,但是那个能,即唯心无境的那个心真的没有形象,它不是一个独立存在的一个个体,它不是这样的一个时空内的事物,它超越了时空。比如说我们在做梦的时候,梦中有山河大地有空间,对吧?也有时间。比如说我爬山爬了老半天,在梦中爬到山顶了,我觉得我爬了一个小时爬到山顶,梦中有时间有空间,但是真的有时空吗?醒了就知道没有,对吧?既然梦中没有时空,那么在梦中起作用,能够感知这个梦境的那个心,有时空吗?它本身也不是时空里面的事物。从这个能做梦的心和所做梦的境界来看,都不是时空当中的事物,或者说都是超越了时空的,佛法唯识学就告诉我们时空是假的,是我们众生根据需要、根据种种错觉捏造出来的一个概念而已,它不是真实存在的东西。做手术时不是灵魂在看,是心执着出来的一个意生身,意生身在看,就像梦中的身体一样在看。那么这个后面都是说灵魂,那就不对了,就不去管它了。

        第二,工作生活当中总是遇到不愿意做的事情,但是又不能不做,绕不开,这种事情怎么处理?

        你要不学佛就没办法,就是苦死了。学佛了就有办法。你好好学佛,然后把佛法运用到这个当中去调心,就可以解决这个问题。不愿意做是因为你有立场,你内心有一个执着的东西,或者说你内心有别的要求,那么这个时候你就知道用佛法的道理来说服自己,所有的这些事情,所有自己遭遇到的,都是自己自作自受呈现出来的一个果报,先接受这个果报,接受了这个果报,痛苦就减少了一部分了,因为你不对抗了,不对抗了以后,然后你的苦就消除了一些。同时在这个过程当中,你又慢慢地去了解,通过学佛啊,不学佛我不知道怎么办,通过学佛了以后,你就知道,你所面对的一切身心世界,本质上就是一场梦,就是个游戏。是游戏是梦境了,还要去解决问题吗?不用,釜底抽薪了,那你就随着缘该怎么玩怎么玩,该怎么处理怎么处理,那个原来执着这个世界是真实的,然后种种不如意的事情压到心里面像大山一样的,就消失了。关键是你要用心,去真的体会佛法真实的义理,内在的道理!一旦体会到接受了,所有的问题都不是问题。

        第三,正因为无常才可以改变,但佛授记众生以后的成就,或者指出以后的轮转,又是有好似不变,这如何理解?

       佛授记众生以后成佛,或者说干什么,不是不变。成佛以后,只是说他体会到了那个真理,他圆满成佛以后,他怎么不变呢?他主动地变出种种梦境了,可以度众生了,这个问题可能理解上有点问题,不是不变,会变,一切都在变化当中,包括佛的净土,佛的净土也是一个在变化的一个梦境,但是受用不一样。就是说在那个当中生活,这种体会,那种感受跟我们凡夫不一样,先这样讲。

       第四,那些乘愿再来的菩萨来娑婆世界还会迷掉吗?如果不会迷,那他们示现的一生是不是都是在给别人看的?而他们的内心能保持佛的清净。

       乘愿再来的菩萨,会不会迷跟前面一个问题一样的,要看他的境界,看他的等级。初地一般就不会迷了,他要迷也是示现给我们看的,那么八地整个的过程全是清清楚楚的,更不会迷。只要是来示现的,乘愿再来的圣者菩萨,这个圣者就是说已经达到初地,初地以上,这个就是叫示现的,这个问题前面讲过,先到这里。

         第五,请法师慈悲开示,凡夫怎么知道自己修到哪个法界,怎么证实?

       凡夫怎么知道自己修到哪个法界,这要问自己,六凡法界有地狱、恶鬼、畜生、人、天、修罗,那我们现在是在人道这个不用证实的,是吧?你自己也知道,但是自己内在的境界修到哪个法界,这要看你对佛法的道理体证到什么程度。比如说五蕴皆空的道理,你体会到了,不光是道理上知道,要像观世音菩萨一样,照见五蕴皆空的,照见五蕴皆空是有标准的,什么标准?至少你的身心世界,禅宗讲叫做虚空粉碎,大地平沉,就是你整个身心世界都消失了,在你生命当中消失了没了,你证到这个地步的时候就叫证空性。证空性了,按照大乘佛法的菩萨阶位次第,次第境界来看,你就已经到达了七住位的菩萨,就是三贤位,十住十行十回向里面十住里面的第七住了,就是贤人了,然后再通过十行位,行六波罗蜜,行四摄,就是十波罗蜜,去度众生,然后十行位结束以后要进入到十回向位。十回向位就是不断地去度众生的过程当中,慢慢地离开那个所证得空的境界,回归到这个中道实相,什么中道实相?就是不住空,不住有,然后慢慢地去体会生命内在的佛性,不断地回归佛性。十回向位最后第十回向后心,后心再继续用功,就达到了四加行,就是一个加行位,就是暖,顶,忍,世第一,四加行位一旦突破过去了,就证到初地,证到初地了,就是真正的大乘的圣者,圣位的菩萨,或者叫法身菩萨。这个佛法里面是有标准的,至于自己修到什么程度,你按照佛法提供的标准去验证就可以了。

       第六,欧美西方社会为何佛教徒数量远远少于其他教的教徒数量?

这也是因缘,因为佛法是从印度发源的,发源以后就往我们中国及东南亚这个一带发展传播过来。当然这个外在的形式不能说明什么问题,根本的原因是众生对佛法接受的程度导致的。能接受佛法的一定是有善根的,一定是之前跟佛结过缘的。所以说,你说为什么欧美西方社会学佛人少?因为跟佛的缘不深,他们跟基督的缘深,知道吧。那基督就在那里弘扬他的基督教。但是现在随着这个地球村的这个概念,就是交通发达,信息发达,地球好像缩小了一样,所以佛法传播起来也比较容易,很多人就有机会了解佛法了,所以欧美佛教徒慢慢地也在增加,但是毕竟是末法时代的佛法传播,所以能够真正得到很多很大利益的人比以前要少。这是一个众生业缘的问题。

        第七,凡夫怎么知道自己有把握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这个标准是什么?

        凡夫你能不能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这是你说了算的,你坚信自己能往生就一定能往生。因为阿弥陀佛那边没有问题的,你坚信能往生,信愿行,你做到了,就一定能往生。

      第八,念念清净,如何分辨迟钝与如如不动。

      修行,看你修什么法门,如果你是观心的话,尽量不起心动念,这个时间久了会有一个过程,就是反应会迟钝一点,但是你内心是可以保持稳定的。不管你怎么样,你至少要保持清晰地觉知就没错了,保持清晰的觉知,就不要怕迟钝,过了一段时间以后,他反应会更敏感,因为他的心稳定了,细了,观察能力更强,所以他反应会更敏感,不要怕。

        第九,那些古佛包括释迦牟尼佛化身前的是怎么修成的?那时候并没有释迦牟尼佛的经典与教理。在人们熟知的前贤中,有哪些是依照释迦牟尼佛的经典与教理修行而成道的?

       这后面几个问题是跟我们学习内容不太相干的,也简单说一下。古佛是怎么修的?那些古佛,有古佛吗?时间空间是凡夫的概念,那么从实相的角度来讲,古佛就是证得实相的,回归于实相的,从回归实相的角度来讲,实相是是超越了古今的,所以说古佛这个概念本身是站不住脚的,是不成立的。你不要去纠结这个问题。佛也告诉我们凡夫,你众生现在要关心的问题,不是那个第一因的问题。第一因,用语言来讲,怎么都成立不起来的。第一因之前是什么因?如果之前有因,它就不是第一因,如果之前没有因它就叫无因,无因而有第一因,所以这个第一因就是成了无因论了。所以这是凡夫境界当中的一个悖论,是我们凡夫的智慧现在根本解决不了的问题。那佛告诉你,你现在要紧的是赶快成佛,赶快按照我教的方法吃药,把病治好了,这些问题都不成问题。佛有十个大问题是不回答的。因为对于我们反凡夫解脱没有任何的意义,而且跟你说也说不清楚,说白了就是这样子。所以这个问题,不要去讨论了,大家按照释迦牟尼佛教的去如法修行就很好。

       这个后面说人们熟知的前贤中,有哪些是依照释迦牟尼佛的经典与教理修行而成道的?在佛经当中有,我们地球上有龙树菩萨,是佛授记的初地菩萨,就在这个地球上修成了初地的,而且是历史上的真实人物。还有一位是无著菩萨,无著菩萨也是证得初地以上的,藏密里面有授记,他们说有授记的,具体我没看到没找到,但是藏传佛教是讲有,经典里面有讲的。还有一个就是弥勒菩萨,弥勒菩萨也在这个地球上示现过化身的,在印度,然后他在释迦牟尼佛圆寂之前就去兜率天了,回去了。那么这些都是有经典授记的,还有经典当中没有授记的,比如说禅宗祖师。从释迦牟尼佛传到迦叶,传到达摩祖师,传到六祖慧能大师,一代一代传下来的,这些都是有成就的。这些祖师没有成就他那个禅法就传不下来,传心嘛,就传不下来了。所以他们,你看从佛到达摩二十八代,到六祖六代,三十四代,至少这三十四代,三十四位是有成就的,然后后面就散开了,一花开五叶,有不少人成就的。

       第十,朋友说晚上出去给三恶道的众生施食,就是口袋里面带上米,晚上出去散步,撒在路边,请问这样做如理如法吗?

        如果你是以慈悲心出去散步,顺便带一些放在口袋里,撒一撒念念咒也可以的,但是不要把这个当成一个负担,也不要很刻意地去这样子,可以做,关键是看你怎么发心。其实存这样的心是非常好的,也可以念咒加持食物,把它布施出去,可以。

        第十一,空是不是什么体验也没有的状态?平常有一种力量,它引导我去体验,我不断创造新体验,新的体验,让人精神。可是体验太丰富以后,又想着收回来,回到啥体验也没有的状态。

        五蕴讲了,色受想行识都是虚妄的。你这个体验是一种感受,不要追逐这种感受,就以佛教导的般若智慧去观照,先去观照,你不要管它空是什么样的,现在是猜不到的。空到底是怎么样?佛法讲的五蕴皆空到底是怎么样的?你把执着不断地放下放下,放下到有一天对整个身心世界都不执着的时候。不执着了身心世界它就消失了,就叫大地平沉、虚空粉碎,那个时候的空就是真正的空。都说了这个世界是意识分别出来的嘛!是我们凡夫的心意识分别解读出来的。第一步你知道它是空的,知道它是梦境;第二步你不去解读它,不再坚固的执着它了,它慢慢地就松了,就粉碎就瓦解了。所以所有佛法讲的道理,整体上去看,没有任何矛盾,没有任何漏洞。这个世界没有哪个学问像佛法这么的圆满、圆融。真的是,你要是认为它有矛盾有冲突,有一些什么问题,是你还没有真正地从总体上去看,没看懂。

       第十二,学员建议下班路上经常堵车,明年时间可否定在七点钟开始上课?

       这个要看大家的意见啊。是啊!这个学佛不容易,时间也比较紧张,尽量协调到大家都方便一点。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