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骨文是世界四大古文字之一,为推动文明进程作出了巨大贡献,最初出现在哪个朝代?

如题所述

【出现时间】
甲骨文记录和反映了商朝的政治和经济情况,主要指中国商朝后期(前14~前11世纪)王室用于占卜吉凶记事而在龟甲或兽骨上契刻的文字。殷商灭亡周朝兴起之后,甲骨文还使用了一段时期,是研究商周时期社会历史的重要资料。
以现有考古资料发现,甲骨文并非商代特有,早在商朝之前就有经存在。(西安市西郊斗门乡花园村原始社会遗址)

【产生背景】
王室贵族上自国家大事,下至私人生活,如祭祀、气候、收成、征伐、田猎、病患、生育、出门,等等,无不求神问卜,以得知吉凶祸福决定行止。于是,占卜成了国家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朝廷设置了专门的机构和卜官。有刻辞的甲骨,都作为国家档案保存起来,堆存在窖穴之中。因此甲骨上的卜辞成为研究商代历史的第一手材料,它反映了从公元前1300年到公元前1000年的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

【发展历程】
甲骨文由龙山文化时期的成熟文字骨刻文发展而来,甲骨文因镌刻于龟甲与兽骨上而得名,为殷商流传之书迹;内容为记载盘庚迁殷至纣王间二百七十年之卜辞,为最早之书迹。
商代晚期自盘庚迁殷至商纣王共约273年,经历8世12王,这一时期的甲骨文也应有早晚先后之分。对商代甲骨的分期断代研究,有多种说法,如今主要采用的是董作宾依据世系、称谓、贞人等十项标准划分的五期说,即第一期:盘庚、小辛、小乙、武丁;第二期:祖庚、祖甲;第三期:廪辛、康丁;第四期:武乙、文丁;第五期:帝乙、帝辛。

【文字特点】
甲骨文是镌刻或写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其内容绝大多数是王室占卜之辞,故又称“卜辞”,或“贞卜文字”。这种文字基本上都是由契刻而成,又称“契文”、或“殷契”等。
从甲骨上的文字看,它们已具备了中国书法的用笔、结字、章法三要素。其用笔线条严整瘦劲,曲直粗细均备,笔画多方折,对后世篆刻的用笔用刀产生了影响。从结字上看,文字有变化,虽大小不一,但比较均衡对称,显示了稳定的格局。从章法上看,虽受骨片大小和形状的影响,仍表现了镌刻的技巧和书写的艺术特色。“甲骨书法”现今已在一些书法家和书法爱好者中流行,就证明了它的魅力。
从用笔上看,甲骨文因用刀契刻在坚硬的龟甲或兽骨上,所以,刻时多用直线,曲线也是由短的直线接刻而成。其笔画粗细也多是均匀;由于起刀和收刀直落直起,故多数线条呈现出中间稍粗两端略细的特征,显得瘦劲坚实,挺拔爽利,并富有立体感。
就结字而言,甲骨文外形多以长方形为主间或少数方形,具备了对称美或一字多形的变化美。另外,甲骨文在结字上还具有了方圆结合,开合辑让的结构形式,有的字还具有或多或少的象形图画的痕迹,具有文字最初发展阶段的稚拙和生动。
从章法上看,卜辞全篇行款清晰,文字大小错落有致。每行上下、左右、虽有疏密变化,但全篇能行气贯串、大小相依、左右相应、前后呼应的活泼局面。并且,字数多者,全篇安排紧凑,给人以茂密之感,字数少者又显得疏朗空灵,总之,都呈现出古朴而又烂漫的情趣。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10-13

甲骨文出现的朝代是商朝(约公元前17世纪-公元前11世纪)的文化产物,距今约3600多年的历史。

甲骨文是镌刻或写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出土在河南安阳小屯一带,因为这里曾是商代后期商王盘庚至帝辛的都城,史称为“殷”。商灭国,遂成为了废墟,后人便以“殷墟”名之。

因此,甲骨文也称“殷墟文字”。其内容绝大多数是王室占卜之辞,故又称“卜辞”,或“贞卜文字”。这种文字基本上都是由契刻而成,又称“契文”、或“殷契”等。

甲骨文距今已有三千余年,它不仅是研究我国文字源流的最早而有系统的资料,同时也是研究甲骨文书法重要的财富。从书法的角度审视,甲骨文已具备了书法的用笔、结字、章法一共三个基本要素。

扩展资料

产生背景

商代统治者非常迷信,例如十天之内会不会有灾祸,天会不会下雨,农作物是不是有好收成,打仗能不能胜利,应该对哪些鬼神进行哪些祭祀,以至于生育、疾病、做梦等等事情都要进行占卜,以了解鬼神的意志和事情的吉凶。占卜所用的材料主要是乌龟的腹甲、背甲和牛的肩胛骨。

通常先在准备用来占卜的甲骨的背面挖出或钻出一些小坑,这种小坑甲骨学家称之为“钻凿”。占卜的时候就在这些小坑上加热使甲骨表面产生裂痕。这种裂痕叫做“兆”。甲骨文里占卜的“卜”字,就像兆的样子。从事占卜的人就根据卜兆的各种形状来判断吉凶。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甲骨文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2019-11-26
到甲骨文最早成为龙骨,发现和重视甲骨文也是光绪末年,属于近代时期了。甲骨文记载了商朝的很多的历史内容。其中也是大量采用龟甲兽骨来作祭祀时占卜、判断吉凶的材料,当然,这个不仅仅是自商代才有的。

我国考古发掘的资料证明,占卜术早在新石器时代就已经有了,占卜使用的材料就是动物的骨头,如牛、羊、猪、鹿等的骨头。不过新时器时代遗址中出土的甲骨,目前还没有发现刻有文字。占卜前先要在甲骨反面施行钻凿,占卜时用火烧灼,骨经加热后上面出现裂纹便以裂纹来判吉凶。商代畜牧业很发达,牛骨易得,内陆地区江河湖泊不少,盛产胶龟和陆地龟。大龟甲是来自近海,这是进贡给商王朝的。甲骨文中有一种叫做“记事刻辞”,就有氏族、方国向商朝进责龟或龟甲的记录。还有一种叫“骨臼刻辞”,记录着有某人(或某族)进贡骨的数目。这里所说的这些内容有很多事来自甲骨文。这就为我们后人们研究古代人们的生产生活提供了史料。
商王朝的统治者们,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除了建立起一套国家机器,如官吏、军队、刑罚、监狱等,作为镇压、统治人民的工具。还要借助于宗教来从思想意识上对人民群众进行欺骗。要利用宗教这种工具就必须有一套迷信的方式。这种方式必须是能欺骗被统治者,又能欺骗统治者自己。于是原始社会中对自然崇拜的方式到奴隶社会中就演变成为一套完整的祭祀占卜活动。不仅是对自然界中的一切都会变为有“意志”的神,就是死去的祖先也还要利用他的“意志”来支配活着的人。用龟甲牛骨占卜,就是统治者用来传达上帝鬼神们的“意志”的一种迷信活动,掌握这种占卜术的商王、近臣、史官等人就成为上帝鬼神的代言人。从甲骨卜辞中我们可以看到,在商王整个生活中,凡事必须通过占卜来决定,所以古书中说:“殷人尊神,率民以事神,先鬼而后礼”(《礼记·表记》)。看到这一段其实真的不用很奇怪,那时候人们对大自然,对于宇宙世界对认识局限性很大,只有通过采取违心的方法来解释这些,反过来再用来告知民众和通知民众,达到巩固自己统治地位的目的。
甲骨包括两种辞的文字,一种是占卜的记事辞叫做甲骨卜辞”简称“卜辞”。一种是非占卜的记事刻辞,这种记事刻辞又分为刻在龟腹甲左右甲桥上的叫“甲桥刻辞”和刻在龟背甲边沿下部的叫“背甲刻辞”。刻在龟腹甲尾部右边的一二字叫“甲尾刻辞”。刻在半肩胛骨臼上的叫“骨臼刻辞”。刻在牛肩胛骨正面宽薄一边下部的叫“骨面刻辞”。这些不同的甲骨记载不同的事物,说明在商代已经具备了目录学的意识雏形。
甲骨卜辞数量最多,记录了商王活动的各个方面。大到祭祀、征伐,小到做梦、牙痛。一条完整的卜辞由前辞、问辞、占辞、验辞四部分组成,但不是每条都如此完整。长的卜辞有几十个字,短的只有一二个字。商代时候对于辞的完整性是有很严格的规定和规范的。说明了统治者比较强调规矩和完整。这些卜辞的出现对我们研究商朝的历史细节提供了有力的史料证据。
上篇图文我们说到从“龙骨”到甲骨,从“刻文”到文字,使沉睡在地下3000年的商王朝后半期遗物、记事文字再现人间,使商代的历史,有了新的、直接的和可靠的资料。这不仅仅是对商代历史的研究起了促进作用,也为了解、研究我国古代社会提供了可信的资料。殷墟甲骨文的发现是我国近代史上一件震惊世界的大事。面对数千年前的文化与文明,我们作为商代后人、华夏儿女由衷感到骄傲和自豪。
第3个回答  2019-10-13

甲骨文是商朝(约公元前17世纪-公元前11世纪)的文化产物,距今约3600多年的历史。

大约一个世纪以前,中国河南安阳,有一项重大的考古发现,这就是殷墟和甲骨文的发现。2017年11月24日,甲骨文顺利通过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记忆工程国际咨询委员会的评审,成功入选《世界记忆名录》。

扩展资料:

甲骨文因镌刻、书写于龟甲与兽骨上而得名,为殷商流传之书迹;内容为记载盘庚迁殷至纣王间二百七十年之卜辞,为最早之书迹。殷商有三大特色,即信史、饮酒及敬鬼神;也因为如此,这些决定渔捞、征伐、农业诸多事情的龟甲,才能在后世重见天日,成为研究中国文字重要的资料。商代已有精良笔墨,书体因经契刻,风格瘦劲锋利,具有刀锋的趣味。

受到文风盛衰之影响,其大至可分为五期,底下分别介绍。商代晚期自盘庚迁殷至商纣王共约273年,经历8世12王,这一时期的甲骨文也应有早晚先后之分。对商代甲骨的分期断代研究,有多种说法,如今主要采用的是董作宾依据世系、称谓、贞人等十项标准划分的五期说,即第一期:盘庚、小辛、小乙、武丁;第二期:祖庚、祖甲;第三期:廪辛、康丁;第四期:武乙、文丁;第五期:帝乙、帝辛。

1899年(清光绪二十五年)殷墟甲骨文经通过三千多年的沉睡首次被发现,当时就给世界历史和考古学界带来了强烈震撼。中国悠久的文明因此有了更确凿的证据,甲骨文自被发现后大量有字甲骨文遭私人滥掘。90多年来,累计出土有字甲骨总数为154604片,不重复的字约有四千五百多个,可用的约有一千七百字。其中中国大陆38个城市的98个单位收藏有95880片,47位收藏家藏有1731片,台湾省藏有3020片,香港藏有89片,另有2万多片流散于日本、加拿大、英国、德国、瑞士、瑞典、法国、新西兰、新加坡、比利时、南朝鲜等12个国家。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甲骨文

第4个回答  2019-10-19
甲骨文是商朝(约公元前17世纪-公元前11世纪)的文化产物,距今约3600多年的历史。
甲骨文因镌刻、书写于龟甲与兽骨上而得名,为殷商流传之书迹;内容为记载盘庚迁殷至纣王间二百七十年之卜辞,为最早之书迹。
殷商有三大特色,即信史、饮酒及敬鬼神;也因为如此,这些决定渔捞、征伐、农业诸多事情的龟甲,才能在后世重见天日,成为研究中国文字重要的资料。商代已有精良笔墨,书体因经契刻,风格瘦劲锋利,具有刀锋的趣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