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爱咬指甲真是因为缺锌吗?真相并不是!

如题所述

很多妈妈会发现从某段时间起,孩子特别爱吃手,爱咬指甲,求助身边或是圈里的妈妈,往往会被建议说:孩子可能是缺锌了,去给孩子查查微量元素,补点锌吧~

孩子爱咬指甲真是因为缺锌吗,我们先来了解一下锌对宝宝生长发育的影响,以及缺锌会出现哪些表现?


除了异食癖,缺锌还会有哪些影响?

锌是一种微量元素,在人体中含量很少,但它对生长发育、免疫功能、物质代谢和生殖功能等都有重要的作用。

锌是很多金属酶的重要成分和酶的激活剂,是核酸代谢和蛋白质合成过程中重要的辅酶。锌与蛋白质结合可促进生长发育,对性腺发育和成熟也有促进作用,锌还可以促进细胞免疫。

严重的先天性锌吸收不良在人类证明为肠病性肢端型皮炎(ACrodermatitis),这种严重缺锌引起的皮肤损害和免疫功能损伤,目前并不常见。

如果锌缺乏还可造成生长发育停滞、性成熟推迟、嗅觉减退,出现厌食或异食癖、伤口愈合慢、易感染,孕妇早期缺锌还可造成畸胎。

不同年龄段的宝宝每天对锌的需求量是多少?

《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2016版)》规定了不同年龄段儿童每天锌的生理需求量:

而母乳、配方奶和鲜牛奶中的锌含量分别为:

母乳中锌含量:6个月内婴儿从母乳中可获得锌为2.22mg;

配方奶锌含量:0.6mg/100ml;

鲜牛奶锌含量:1mg g/100ml。

所以不管是吃母乳的宝宝、喝配方奶的宝宝或是喝鲜牛奶的宝宝,除了奶中摄取的锌外,再加上辅食(小麦胚粉、海产品、动物内脏、红肉等)补充,一般是不会缺锌的。

到底用不用额外给孩子补锌,过量补充会有什么危害?

有的妈妈相信一些广告的宣传,或是理解片面,会针对一些症状来断定孩子就是缺锌了,就会自觉给孩子补锌,并且把一些锌剂当做保健品给孩子吃。

要知道:1~4岁儿童可耐受最高量是每天8mg,4~7岁儿童每天可耐受最高量才12mg。

但是有些锌剂中锌含量很高,这样盲目给孩子补锌,很容易导致给孩子过量补充,但却不知过量补锌会造成孩子锌中毒或者导致孩子性早熟。

孩子锌中毒表现主要有:呕吐、头痛、腹泻、抽搐等。

另外,体内高锌状态,还会抑制吞噬细胞的活性,降低抵抗疾病的能力,也就是影响孩子的免疫力。

同时,高锌还会影响铁的吸收,影响钙和镁的代谢。

影响铁吸收就容易导致孩子发生缺铁性贫血,从而导致孩子情绪低落、萎靡不振、注意力不集中等,严重的影响孩子认知水平的提高。

怎么给孩子补锌效果最好?

其实,主要平时注意营养均衡,给孩子的膳食搭配合理,让孩子吃多样化食品,粗细、荤素搭配,一般是能保证孩子对锌需求的。

另外,动物性食物中的锌生物利用率较高,如贝壳类海产品、红色肉类、动物内脏等都是锌的极好来源,所以可以平时多给孩子吃这些食物;另外维生素D可促进锌的吸收,因而补锌的同时可以同时补充维生素D。

如果孩子真的是通过检查后,发现缺锌,并且程度严重,医生建议通过服用锌剂补充,也可以按医生的治疗指导建议来补充。但是一定是要在医生的指导下科学的补充。

孩子爱咬指甲不一定是缺锌,反而是心理问题

咬指甲是儿童期常见的不良习惯性行为,一般开始于3-6岁,可持续至青春期,甚至持续终身。很多人小时候都有过咬指甲的经历。

美国心理学家弗兰克·卡德勒也有过咬指甲的经历,而且一直持续到16岁,他曾说,每当忍不住咬指甲的时候,他都能感觉到自己内心强烈的焦虑。

咬指甲的发生与心理紧张和情绪不稳有关,反映出紧张、抑郁、沮丧、自卑、敌对等情绪状态,其根源可能是受关注不够或缺乏安全感。而有些孩子,由于一直咬手指甲,反过来又会产生紧张、焦虑的情绪,成为继发性精神刺激因素。

儿童开始咬指甲前往往有诱因,如家庭气氛不和谐,父母关系紧张、经常吵架,受到老师和家长的批评、训斥等,通过咬指甲的行为可以缓解自我紧张情绪,长久以后形成习惯。

部分孩子是在模仿他人咬指甲后形成这种行为。还有部分孩子这是多动行为表现之一,因为孩子好动而不能安静,当控制孩子其他的过度活动后,就会转化为咬指甲的行为。

针对这种情况,给孩子对因治疗就可以,通过去除孩子咬指甲的诱发因素,纠正这种不良习惯。

①给孩子创造宽松的生活环境和家庭氛围,多从正面关注和肯定孩子的良性行为,不要给孩子过大的压力。

②给孩子表达自己的意愿和对家庭事务不同意见的机会,特别是让其有表达愤怒等不良情绪的机会,通过释放不良情绪而建立自信。

③引导孩子多参加一些娱乐活动,多交朋友,通过从事感兴趣的活动或与其他小朋友开心地游戏,转移其注意力,减少咬指甲的机会。

④定期给孩子剪指甲,千万不可体罚和大声训斥孩子,不要粗暴地强行将孩子的手指从嘴里拉出。当孩子咬指甲行为减少,或者主动把手指从牙齿间移出时,要及时给予赞扬。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