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病情的轻重判断方法是什么?

如题所述

病情轻重是糖尿病患者及其家属十分关心的一个问题。对于这个问题,大部分患者甚至包括一些医生在内也并非十分清楚,他们往往片面地把血糖视为评价的唯一标准。那么,究竟应该如何正确判断糖尿病的病情轻重呢?笔者认为可以根据以下几项指标来进行判断。
(1)儿童期发病的糖尿病一般比成人糖尿病的病情要重。儿童时期发生的糖尿病在我国绝大多数(>90%)为Ⅰ型糖尿病。由于胰岛β细胞严重受损使胰岛素分泌几乎丧失殆尽,必须用胰岛素治疗才能防止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昏迷和死亡。也就是说,Ⅰ型糖尿病比Ⅱ型糖尿病的病情要重。
(2)糖尿病病程长的患者比病程短的患者病情要重。大量临床研究已经证明,糖尿病并发症的出现与病程长短呈正相关。例如,糖尿病肾病的5年并发率是2%,10年为5%,20年为10%;糖尿病眼底病变的5年并发率为16%,10年为26%,20年为48%;糖尿病神经病变的5年并发率为15%,10年为26%,20年为40%。
(3)血糖长期居高不下者病情较重。长期高血糖、高血脂对血管内皮的毒性作用以及继发的血液黏稠度增高,易使患者发生动脉粥样硬化和大、小血管病变。国内外诸多临床研究(如“DCCT”和“UKPDS”)证实,严格控制血糖可以显著减少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同时控制血压、血脂、吸烟等危险因素,对降低糖尿病性大血管病变有明显的效果。
(4)已出现各种慢性并发症(尤其是合并心、脑、肾、眼、神经、肢体坏疽等)者病情较重。糖尿病慢性并发症是糖尿病患者致残和死亡的主要原因,而糖尿病治疗的重点就在于预防、减少或延缓糖尿病的各种慢性并发症和合并症的发生和发展。
(5)多次发生急性代谢紊乱(如酮症酸中毒、乳酸性酸中毒)或反复出现急、慢性感染(如结核)均属重症糖尿病。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是糖尿病常见的急性并发症之一,其死亡率在美国为1%~19%(平均为14%),北京协和医院报道为21.4%。糖尿病患者的感染也是严重影响患者生存质量和生存寿命的重要因素,因为糖尿病患者防御能力降低,容易发生感染,而感染的存在增加了对糖尿病控制的难度,两者相互影响。有学者认为,如果在一个患者糖代谢颇好的情况下突然发生恶化或失控,应当首先从感染方面寻找原因。
(6)糖尿病合并高血压等症者病情较重。据wHO报告,糖尿病患者合并高血压的占20%~40%,是普通人群的4~5倍;同时合并脂代谢异常的就更多。糖尿病患者若同时合并高血压、高血脂,其动脉硬化及心血管并发症(心肌梗死、脑卒中)的发生率将大大增加。所以,糖尿病患者伴有高血压、血脂异常者也应视为重症糖尿病。
(7)体重控制不理想的糖尿病患者较正常体重的患者病情为重。肥胖,尤其是中心性肥胖,可以导致胰岛素抵抗和高胰岛素血症。这不仅是Ⅱ型糖尿病的诱发因素,也是导致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重要原因。
(8)凡符合下列几点,无论其性别、年龄、糖尿病型、病程长短,均可划为轻型糖尿病:血糖长期保持稳定,无低血糖发生;无任何急、慢性并发症;体重正常,生活起居自如,能胜任正常工作。
每个糖尿病患者都应明白,病情的轻重是相对而言的,两者之间可以互相转化。轻者若不能长期坚持正规治疗,将血糖等各项代谢指标控制在基本正常水平,就极有可能由量变到质变,由轻变重;而即使病情偏重者,只要没有严重的并发症而且脏器功能尚属正常,亡羊补牢及早开始正规治疗,病情就可能有一定程度的减轻,至少可以使糖尿病各种并发症的发展得到一定程度的减轻和延缓。
归纳起来,在判断糖尿病病情轻重的众多指标中,最为重要的指标就是两条:血糖控制如何以及有无并发症。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