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有些学生都上大学了,还让父母陪同到学校报到?

如题所述

网友一:

所说是已经读大学了,但是现在中国的这种应试教育导致很多准大学生们还无法做到独自去学校报到的能力的,至少让孩子独自去大学报到的话家长也不会放心的程度。

就拿我来说吧,我来自于山区农村,上高中之前的活动范围基本上是自己所在的镇子周围,偶尔去一下相隔40多里外的一个比较繁华的镇上,就这样想去那镇子上转转的机会也是很少的,基本上要靠运气了,更别说是去县城了,县城距离家里面有100里的路程,坐车需要一两个小时的颠簸。

后来去县城读高中,见识相对于哪些来自于县城的学生来说还是很少的,电脑基本上是没有碰过的(2005年高一),手机也是基本上没有用过的,去过最远的地方估计就是这座离家100里的县城了。

网友二:

作为父母来说,第一次上大学,无论多忙,无论学校远还是近,都是要送的,这和孩子是否有独立性无关!又不是每次上学都去送,何谈独立性不强?

父母坚持去送孩子,首先也主要是心理原因,儿行千里母担忧,只有父母亲自去看看学校、看看宿舍、看看舍友、看看食堂,父母才能放心,毕竟这是孩子真正意义上的“出远门”;再就是,站在孩子的角度想想,进入一个陌生的环境,对于多数孩子来说,还是有一些焦虑的。

网友三:

首先,通常我们报大学都是离家较远,可能在校四年期间父母亲只有这一次机会来参观我们的大学,机会很难得。并且也可以在入学时分担一下孩子们的行李,随同孩子一起参观一下大学校园,这也是一次很难忘的经历,毕竟再之后这样的机会就很难得了。

其次,在开学期间,校内校外闲杂人很多,对于在开学期间的各类新闻,相信家长同学们已经看到不少。许多人借由开学纳新期间寝室楼全面对外开放,借机进去混水摸鱼,偷窃他人重要财物,家长陪同也可以多一份保障。并且一般新生报到排队时间较长,家长跟同学一起在此也可以轮流交替班。

网友四:

我是“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型的,小学就能买菜做饭,到了直到上高中我父亲开学报到第一次送我上学(小学初中都没送过都是跟同学一起去的),别人家的家长又是挂蚊帐又是整理衣物……我家老大只是坐着看我自己收拾,整个高中因为我的原因我家人只去过这一次——即便是高考也没去学校给我打气什么的。

上大学报到我自己去从“技术”角度看没有一点难度,但是父亲还是也给自己买了一张票,于是就有了我整个大学期间唯一一次坐的卧铺上学、回家。

网友五:

第一种,孩子缺乏独立性,这种很常见,现在很多孩子从小到大都被父母捧在手心里,甚至自己做饭、洗衣服、骑自行车等都不会。见过大学里很多女孩需要一段时间去独自煎熬度地过一个人生活的日子,同时也见过很多女孩一个人拉个行李箱、背着大书包独自到学校报到的。看到那些女孩盯着大太阳一个人来报到,心疼却也替他们父母感到欣慰。

第二种,送孩子是父母表达关爱的一种,是牺牲很多繁忙的时间来陪孩子,毕竟读大学了,也是家里的骄傲。另外一部分是家境不好,东西又多,快递不发达,父母不得不陪送。

网友六:

大一新生开学报到,有很多都是父母送到学校,其实这也无可厚非。毕竟孩子就要远离父母独立生活,在此之前没离开父母,生活能力不强。做为父母送孩子报到,一方面孩子独自出远门不放心,另一方面也可到儿子的大学去看看,甚至顺便去旅游一下。

我姐17岁去西安上大学,从家到西安没有直达火车,需要在郑州火车站转车。一个从没出过远门的农村女孩独自坐三十多小时火车去上大学,父母是不放心的。但限于经济条件,来回车费付不起,也是很无奈。让一个女孩自己带着行李出发,在郑州火车站转车时又是晚上,她真的很无助的。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