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楼站还是工业大学站?一个地铁站名称为何这么抢?

如题所述

一个消失的村庄:丁楼村


2015年9月15日,郑州地铁1号线二期站名公示,当时在该站点的名称上,有两个方案,一个是丁楼站,一个是工业大学站。

由于该站主要是工业大学的数万师生通行,最后,站名就定位“工业大学站”,对此,村民当时就表示很不服气。

丁楼村有几百年的历史,从明朝永乐年间到现在,丁楼村有三处不可移动的文物,其中两处清代古建筑,一处还是古庙。

不过,为了工业大学的建设开发,为了支持教育,他们将原本属于丁楼村的3000多亩土地,卖给了河南工业大学1000多亩,卖给郑州大学1000多亩……至于他们村,更是在2012年就被拆迁,现在村民们反而不得不在外租房……


因此,当工业大学站落实下来之后,村民们意见很大,甚至在站口,用其他的招贴,把工业大学站给糊掉了……上图, 依稀可以看工业大学站的刻印……

说来好笑的是,当时还在网络发布站点名投票,让几万常年混迹网络的学子,跟几千土生土长的本地村民投票,结果可想而知……最后网络投票结果当然是工业大学站的胜利。

一个巨大的象征性资本:工业大学站

与丁楼站跟工业大学站相似的事情,发生在了华南农业大学正门口的地铁站, “华农站”让位于“五山站”,也掀起了巨大的讨论跟风波……

为什么,明明只是一个普通的站点,站点名字叫什么,真的很重要吗?

真的很重要,它不仅仅是一个站点的名字,更是一个地方品牌的形象。


以上面这张北京某区域的站点为例,我们熟知的王府井、天安门、东直门……如果换个名称,也是可以,但是背后所体现的位置、品牌价值就完全变了味道。

假如丁楼村有足够强势的人物,或者在某一方面有突出的特点,比如说文物古迹,比如说某位大师,那么他们在站名未确定之前,就会具有很大的优势,何况,为了教育,整个村庄都没有了,改个站名,也可以体现尊重教育,为教育让步的丁楼村的历史佳话……

只是,没有如果,工业大学赢了,以后去郑州的人,都只知道工业大学站,而不知到丁楼站了。

当然,从地铁站取名的三个要素来说,地铁站名应该名实相符、采用地标名、留住历史地名……而工业大学站,更多是名实相符、地标性名称……

这个名字带来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首先在交通上,可以快速地找到这个站点,查找通行路线也比较方便,师生出行都更简单。其次在品牌效应上,郑州一号线,工业大学站、郑大科技园站、郑州大学站,提升的不仅仅是交通的便利,更是形成一个象征性的资本,以后出去,都可以跟人说,我们学校还有地铁专门开个站给我们坐车,可以看出我们学校的地位……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7-06-14

每一个地铁站的名字应该是独一无二的吧,而且只要有地铁到站,就会报站点,我想这不仅仅是一个名字这么简单的事吧,要不怎么都抢呢,这肯定有利益关系的冲突,一般只有涉及到个人利益时,才会互相争抢,这也是宣传知名度的一种方式吧。


我们的城市还没有地铁,可能是因为太小吧。我们只有公交车,而且公交车也是到站报站点,你像什么眼镜店,什么超市的,还有什么报社之类的,这明显就是宣传,扩大知名度,也许不知道的乘客忽然听到这个站点,而正好又有这个需求,就可能会在这里下车去寻找这个地方,然后这家店就多了一个消费者,以此类推,慢慢的就会有更多的消费者被吸引,这就是利益的竞争,也是广告宣传的作用。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