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朝对死去大臣的封号有几个级别,都是根据什么追封的?

清朝对死去大臣的封号有几个级别?

按照官员在世时,所居官职的品级,以及官员的品德和才能这两方面来综合考量,给予谥号。谥号也就是死后称谓是古代棺定时对死者生前功过的最简洁概括,有的谥号起褒奖的的含义,有的则正好相反,这也成为统治者倡导和维护价值取向的一种手段。在清代,在庞大的官僚体系中,除了王室贵族和家族成员之外,几乎没有什么官员获得美谥,其中尊贵的谥号是“文正”。

纵观清朝获得“文正”美谥的官员有曾国藩、李鸿章、刘统勋、汤斌、朱珪、杜受田、曹振镛、孙家鼐等人。这些人都是朝中功能最大又最得皇上赏识的,所以死后能获得统治者能给予的最高谥号。

当然了谥号除了“文正”之外还有很多其他的叫法,比如:文正、文忠、文襄、文端、文肃、文恭。这六个谥号是所有谥号中最为尊贵的一批。

《鸿称通用》中,便有官员百官谥号的记载,常见的主要包括:忠、孝、纯、诚、文、端、恭、献、成、宪、宣、昭、明、哲、度、武、烈、勇、壮、刚、果、威、恒、毅、正、肃、简、靖、节、平、贞、思、慎、定、直、毅、勤、襄、景、敏、达、通、恪、悫、懿等等。

请点击输入图片描述

谥号是古代名人死后加上的一种追名逐利的称谓。从群体的角度看,主要包括皇帝、妃子、高官和社会上有影响的人。各朝各代统治者根据他生前的行为和贡献所授予的头衔被称为“死后头衔”。死后的称谓存在于西周时期,一直沿用到清代。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9-09-10
对大臣的封号有许多级别上的讲究,一般是按照大臣生前的功绩去评价追封的
第2个回答  2019-09-10
 一般说来配享諡号的,仅限於帝王和高官贵爵,平民百姓是没有这个资格的,而帝王将相们生前荣华富贵,对自己死后能得到一个怎样的諡号,也极为关注。
第3个回答  2019-09-10
清朝对死去大臣的封号有几个级别,就是根据他们所作出事情的贡献。
第4个回答  2019-09-09
其实就是根据他们所作出事情的贡献,以及他们贡献的大小去追风的。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