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上的晋商票号为什么没有持续辉煌?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4-05-10
历史上的晋商票号,管理运营中有着类似于近代西方企业管理中的“持股分红”模式,也具备类似于近现代“职业经理人”雏形,然而竟不能完成由近代而现代的金融管理进化,终至完全覆灭。本文拟从组织特征、管理特点、制度缺陷等方面予以论述,以期厘清原委。
关键词:秘密社团 制度缺陷 明清两季,山西的经济地位十分特殊。一方面“山西土瘠天寒,生物鲜少,故禹贡冀州无贡物”而财赋有出,且所出皆为千百万两白银之数;一方面是十室九空、惯于“挟轻资牵誉困牛车走四方”的山右行商,眨眼间风云际会,以票号经营独步天下、笑傲江湖,令近现代的海内外研究者,对“其兴也勃、其亡也忽”的票商际遇或突增感慨,或仰慕之情有如滔滔江水。
明清500多年历史中,鲜有一个商帮能够异常幸运地仰仗天时、地利、人和诸要素,迅速爬上神话般的财富巅峰然后又全然衰落。当年富商巨贾云集的祁(县)、太(谷)、平(遥)三地,如今只存留了几座令人乍舌的明清高规格民居建筑,所有的辉煌似已化作尘土。山西票号因何而起,又因何而败?本文试图从一个新角度予以解释。
一、组织特征:晋商票号的“秘密社团”属性
原则上讲,“晋商”不能与“票号”划等号,晋商的历史要远早于票号的历史,远可追溯到两汉甚至春秋时期时期。但晋商最辉煌且成就突出者,非票号莫属于。至于其他行业的山西商人,与同期的徽商等国内大商帮相比,似乎并无明显过人之处。因此,讲晋商多涉票号。票号的起源颇具传奇性,近现代曾有过多种说法。其中又以“顾炎武创立票号”最为缺乏根据也最具传奇性。类似的说法还不止一家。而且每有知名学者附议。20世纪60年代,山西大学历史系王守义、郝树侯两位先生也曾关注于此。
票号传说的“秘密社团”内容
顾、傅创票号说并非本文中心内容,仅以引证票号创制起始的扑朔迷离,及其某种程度的“秘密社团”(secret societies)性质。事实上在中国的历史传统中,始终存在着一种很特别的士子类型。他们受前朝教育却身在当朝,在精神上比本朝的贵族还高傲,但并未(或者说不屑于)获得上等职业和显赫地位,他们拒不认同社会的特权显贵,并对现存秩序保持不满和对现行体制总在进行批判。士子所处的社会通常经济上落后政治上较前朝更为专制。正是因为如此,当这些士子群体企图将批判精神化为具体运作,试图引出激烈社会变革的时候,他们会组建秘密社团以求一逞。
晋商票号既传说是清季著名的反政府士人所创立,自然纲领、宗旨和管理手段总要异于常人。因此“号中规则极严密”且“尊行不废”,而非简单的在商言商。同样地,由于其“秘密社团”的性质,保守机密与保护社团的需要,决定了有关票商的档案文牍是极难获得的。能够相对完整、准确复原票号业务状况的账册、信稿之类,因为有人拿了粘贴房屋的顶棚,才偶然存留了下来而且也已经残存不堪。
总之,传说虽不同于历史,背后却往往隐藏若干不见诸文字的历史真实。事实上,山西票号缘自管理上的高度自闭、经营过程的固步自封以及对从业人员严密控制的事实颂颤本身,已然带有某中“秘密社团”的倾向。有学者认为,票号与其说是个企业,不如说更像“一支秘密部队”或是“一个地下帮派”。山西票商一手造就的这个纪律严明、赏罚分明而又与世隔绝的组织,通过“秘密社团化”的管理,给票号带来了历史上短暂的大繁荣,也注定了其覆亡之路。
二、票号经营中的秘密手段
秘密社团通常都有自己固定的圈子,也少不了让外人看得一头雾水的暗号和密码。这些内容手法,除了防伪的作用,还有其他的寓意在内。平遥“日升昌”票号当年的营业大厅中,墙上张贴着票号的规章以及一篇看似普通的诗作。解说员总会主动告诉旅游者,墙上的诗作其实是“日升昌”的密码表:客户的汇款地点、汇款金额、提现地点等,都用汉字编码写在汇票上予以保密。从密码表的操作方式来看,日升昌票号所使用的密码完全具备密码学中有关编码法(code)和加密法(cipher)的核心原理。当然,了解并掌握这一原理,需要一个时间过程。平遥“西裕成”颜料行改为“日升昌”票号后,由日升昌而分化随诞生了著名的“蔚字五联号”。早期的“蔚泰厚”票号的汇票“暗号”还是比较简陋的,可见日升昌的商业密码经历了较长时间的演变。
所谓“编码法”,就是用字、词语和数字来替代明文。例如,“谨防假票冒取,勿忘细视书章”12个字,是一年当中12个月的代码。“堪笑世情薄,天道最公平。昧心图自利,阴谋害他人。善恶终有报,到头必分明”30个字,是一个月中30天的代码。“生客多察看,斟酌而后行”是“壹、贰、叁、肆、伍、陆、柒、捌、玖、拾”。“国宝流通”,其实是“万、千、百、十”。这些密码过一段时间就要更换,外人无从破译。这种情况下,从码文(codetext)还原成明文是不需要算法和密钥的,而生成码文或还原明文则需要一本密码本(codebook)。密码本列出了所有数字(或替代文字)和与之相对应的明文字或短语。加密法,则需要算法和密钥来加密信息。
日升昌的票号凭证上不仅有水印标志,而且各分号写银票的笔迹上也有约定的暗号内容。有时候,某个字的间架结构上或是笔划上,便可能早做了手脚且暗藏玄机。这些载有密码的银票一旦兑付之后,往往立即销毁。仅凭保留下来的几张残损汇票,判定一段时间内兑付过的银票并不销毁的说法,是缺乏解释力度的。总之,票号在运营过程中许多做法上的神秘性,远远超过了同时期西方银行正常开展业务所涉及的内容。给外人的感觉是,金融业务虽涉及钱银马虎不得,却也不至若此。
三、管理特点:票号内部制度的问题所在
中外历史上,举凡宫廷政变、地方谋反、帮派争斗、宗教结社之类,都是要在不可能存活的地方“置之死地而后生”,并打败更为强悍的对手。为此,这些团队不仅要纪律严明、号令有度,而且都带有极强的“秘密社团”特征。
票号对成员的严密控制
为此,这些团队不仅要纪律严明、号令有度,而且都带有极强的“秘密社团”特征。“大德通”票号规定,“勿论老少人位,每逢下班归里,总得先到祁铺,不准私先回家,然后到铺。如与别伙捎带物件,亦应先送本号留底转寄。”员工派驻外地的时间一般是三年。员工去外地之前,所携带的所有的衣物,都要在总部一一登记。三年之后回总部时逐一核对。这种对成员人身的控制可谓登峰造极,超越现代人的想象。
在严密控制的组织中,必定有高压的手段。除上述伙计没有得到身股时不许回家,稍有过失即予开除且别的票号亦不录用之外。而且因为职员多是本乡本土人,“若有作弊情事,老板很容易找到他的家族追究。这正是中国人爱用同乡的一种理由”这种用人制度、内部防范制度以及相应的人身的限制,从票号的用人制度来看,几乎可以概括为“生是票号的人,死是票号的——死人”:这一切,是你从进入票号的那一天开始的。晋商的股份经营有两种:银股与身股。出资为银股,出力为身股。合股经营中亦较易产生矛盾和纠纷,有时雇佣的店员携资逃跑,店家可能采取羁留店员家属或财产的办法。倘若是经营方面单纯的亏损过失,则实行无限责任制,一直要对当事人追究到底。
关于票号伙计的选定,资料显示是这样的:“必俟基础确定,而后从事开拓。且择齿近若冠之年少略知写算者,使习为伙,历数载,察其可造,酌与身股,不给工资。唯岁给置备衣服之资……未得身股之前,不得归,毫厘有差立摈之,他号亦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