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两天就回家了!这一次过年是我最不想回家过的一次,我的本历年2016年这一年里让我身败名裂

过两天就回家了!这一次过年是我最不想回家过的一次,我的本历年2016年这一年里让我身败名裂过两天就回家了!这一次过年是我最不想回家过的一次,我的本历年2016年这一年里让我身败名裂,一分钱也没有了,现在还欠网贷几千块!路费都是别人借的,不敢跟家里人说。几乎自己感觉到了奔溃,很想不回家过年,这一年内过得很惨!以前每到过年时候都是很高兴,但这一次让我感到自己很失落,很伤心!2017年不知道我的人生又将会是怎样一条道路。

您好:
(一)
除夕夜,腾起千条万条龙!

一入腊八,人们就开始忙活起年事,每日上下班必经的商业步行街开始人头攒动。望着被人流灌满的街道,仍感觉离年还远着呢!直到腊月二十三,街上开始响起零零散散的炮声,心里才认准,年开始啦!

小时候过年,最让我开心的就是放炮。从整挂鞭上,小心地拆下一个个小炮,抓一把放进上衣口袋,点上一根香,一溜烟跑下楼去放炮。左手举着小炮,右手的香点了炮,炮一滋花,手腕一抖,炮就被甩上了半空,先是电光一闪,随着一声脆响,左手又掏进了上衣口袋。整个年里,就这样自己哄着自己乐,手冻得生痛,鼻子冻得直吸溜,全都顾不上了。偶而妈从窗子里探出头,朝楼下喊一声:“小心点!”“嗨--,知道啦--”我总是拉着长调附合一声,又独自放着乐着。

那时候,家家户户放鞭炮只在年三十、初五才放。三十放是为了驱邪,初五放是为了破小人。我家只在年三十放一挂鞭。三十放鞭炮,是最让人兴奋的事。快到午夜十二点,我兴冲冲地拿出鞭炮拆包,妈划一根火柴点上香,爸提溜出竹制的晾衣杆伸到窗外,我把鞭炮挂到铁勾上,接过妈手里的香,点上炮,我家的鞭炮响了,家家户户的炮也一齐响了。

自打中国的大门又重新打开,人们脱掉了千篇一律的正红正绿正蓝正灰色刚性十足的套装,旧有的观念也一个一个地被人们彻底摈弃。可是,天津除夕夜的鞭炮声就从来没停过,天津的父老乡亲们根本离不开这震天动地的炮声!听着那惊天的爆竹声,人们就觉乎着日子过得踏实,来年就更有劲头。随着小日子越过越火,口袋越揣越鼓,每到除夕夜,谁家的炮放得最响,也成了衡量富有的标志。90年,某委主任的三公子,人称小三儿,发了笔横财,美得不知如何拜天跪地,嫌放鞭炮不够诚意,从乡下搞来几箱土炮准备谢天敬地。除夕夜,炮还没放完,小三那根戴着硕大金戒指的手指随着一声爆响立刻飞上了天空。第二年的除夕夜,小三照样用缺了一根手指的手点炮放炮,小三照样沿着他的致富之路往前奔着。

掐指一算,大部分除夕我是在天津过的。虽然曾在、上海、哈尔滨、武汉、江西宜春经历过年三十,86年还在上海开往的列车上渡过了一个特别的除夕夜,长长一节车厢里,只有我和同伴就着四个新疆阿訇的东不拉弹唱,海吃了十盒苏州小排骨、十只罗松圈、一只直径五六寸的奶油蛋糕,原本打算带回家送给爸妈的,可怜列车上没有望眼欲穿的年夜饺子,只好用它们填饱我的肚子。但是,无论那些除夕夜怎样的特别,我仍然感觉缺少一种熟悉的味道,那是鞭炮燃放的味!少了刺鼻辣眼味的除夕夜,等不到午夜时分,眼皮就像被灌了铅一样,睁不开抬不起,转眼就呼呼入梦,梦里寻着璀璨的焰火和震耳欲聋的鞭炮声去了——

前些年的除夕都是带着孩子在妈家过的。不等午夜钟声响起,一家老少就穿戴整齐,举着两挂鞭到楼门前的空地点上。等两挂鞭全炸光,我立刻带着孩子往家跑,赶着看春晚的下半场。本不到十分钟的路程,居然要行半个多小时。楼前楼后,大街小巷,到处燃着鞭炮,绽放着烟花,不时得停下脚步,躲避四处横飞的炮屑,随时提防迎面而来的“”。冒着弹雨穿过枪林,终于钻进大楼,娘俩才放下悬着的心,哈哈大笑着冲进家门。

今年家里又了两挂一万头的鞭炮。午夜时分前,孩子带着烫金字大红纸包的两挂鞭炮乘电梯去小区平台放鞭炮。下楼前,我嘱咐孩子放的时候许一个愿,并告诉他一准灵验。我拉开窗,探出头。望着弥漫着硝烟的城,听着远近此起彼伏的爆竹声,随着烟花一忽绽放一忽散开,平静的心也漾起微澜。爆竹声突然密集成一片,孩子不紧不慢地把两挂鞭炮摆成两条长龙,我冲楼下喊:“时间快到啦——”,看他没有一丝反映,我笑了。就算是没有惊天动地的背景乐,孩子也未必能听我的叫声。春节晚会上人们齐声数着:“5——4——3——2——1——”,喊声才停,孩子点燃了鞭炮,两条长龙闪着金花舞动着。想着此时此刻在我们的城,在我们的乡村,在地球的各个落,有千条万条的长龙一起舞动着,有一种感觉在心底升腾,那是一股喷薄欲出的,是发自心底的自豪喷射出的。从“东方红”到“神一”再到“神六”,中国大地曾升腾起一条又一条巨龙。巨龙直冲蓝天,全世界的目光一齐仰望追踪,中华儿女谁不为之自豪?!我知道中华大地还将腾飞起千条万条巨龙,这不是梦想,这是我们已经付出并仍将付出努力去达到的现实!

千条万条龙继续腾跃着狂舞着。满城的人都醉在浓浓的硝烟里,醉在浓浓的年味里……

(二)
初二抢年货

有多少年没在春节前给家里置办年货已经记不清了。不是不想,是年前总是忙开会忙慰问忙应酬,实在没时间购年货;是怕街上的喧闹和商场的拥挤,一见人多我就头晕;是所谓的拒绝从众心理在做怪,大家做嘛我偏不做嘛!(哈哈,说这句话自己就感觉一个字——爽!)
这几年我把置办年货的日子多推到初二,偏要和大伙拧!外地人特别是南方人大概不会感觉这有什么不妥,天津人定会不解。因为初二在天津有个俗称,俗称姑爷节。按天津的老例,大年初二那天,女儿必须带着女婿回娘家,可本人从来没遵守过。虽然不遵,可并不表示反对,我是极赞成这个传统的,并希望大伙永远继承下去。天津人最忌讳闺女年三十在娘家过,可我偏在年三十或回娘家或把父母请到家里一起过。反正舅是上海人,不信这些妈妈例,更不怕除夕夜外甥女儿看娘家灯死舅舅。舅年近八十,身体倍棒,还做着三家建筑设计所的顾问。依我说,这娘家灯就算是看对了,越看我舅倒是越硬朗啊——!

为嘛初二办年货?天津有个ISDAN——吉利大厦,每年初二整出十几个台子,向前一百名顾客大礼包,有背的有挂的有穿的有用的有吃的,赶上嘛是嘛。每年初二咱就愿意过这把瘾,一个人跑到ISDAN把所有派点的礼包能抓的全抓到手,明知有当偏要上,图的就是一个乐子嘛!这几年让我整回家的东西无数,虽然其中一些成了废品,可我仍然乐此不疲。细想,还真有几条强词夺理的原由:它能满足女人天生的购物欲;它能满足我所谓不趋众心理——别人回娘家我购物;它确实让我抓到不少又好又便宜的知名品牌精品货。

今年的初二又快到了,我还要去抢大礼包。虽然不知道包包里有啥,可我现在要把最希望抓到的东东列一个单子,就算是抓不到,也算过了嘴瘾:

羊绒衣一件——给老妈暖身子的

羊绒T恤一件——哄老爸开心的

休闲装一套——儿子提前点的

旅行包一套——儿子今年上大学要用的

碎花对襟卡腰小棉袄——俺心眼里一直想要的

各种挂饰围巾T恤毛衣——哄姐妹们玩的

各种玩具体育用品学习用具——哄朋友们的崽子们乐的

靴子一双——去年的三双全穿腻啦,想换换样子

春秋穿的连衣裙——再不要红色系、棕色系,蓝色系啦,想换紫色系
如果能住,大衣不,包包不,床上用品不,瓶瓶罐罐锅碗瓢盆不,尤其要坚决顶住各类时装的强烈诱惑。
初二,我不仅要抓来有用没用的物什,更要抓出对老人的孝心、对孩子的爱心,我还要抓出对自身的关注和对朋友们的关心。

初二,我盼着你!
(三)
春节越来越近了,人也越来越紧张了,因为要回家了。不知是高兴还是惆怅,每次临近回家的日子总是失眠,呵呵,不管怎样,家永远是宽容的港湾,温馨得臂膀。

不知为何,年龄在长,可是年味却越来越淡了。记得小时候临近过年每家都会大扫除,把家里的东西全搬出来,擦拭一新,还要除去每个角落的灰尘,象征陈年的事情不带进新的一年。

一般在过年前半个月左右会蒸包子,每家都会有蒸笼,好几层,摞起来很高的,家里的每个人会参与进来,一般我妈妈负责火候,我跟姐姐包,爸爸就负责揉面,且面团,在擀薄。呵呵,没出一锅就会尝上一两个自己的果实(一般能分辨出哪些是自己包的)。常常阿,蒸包子是很开心的事,可是那天晚上是最不舒服的,因为忙了一天我可能吃了十几个包子,胃子太撑了。

接着就要很多礼品了,使过年送给亲戚的。以前都是那种散称的蜜枣和白糖还有龙眼(这些东西我们也只有过年才),还有很多包装的塑料袋,回家后爸爸和妈妈就会用一把小称称着分装,每次我都去观看的,期望能剩下一两个蜜枣或者龙眼我可以尝尝,可是每次都很纳闷一个都不剩,那时候巴望着自己快点长老,等老了就会收到很多蜜枣和龙眼了。呵呵,很多年过去了,生活水平也提高了,看着超的蜜枣龙眼再也没了那份奢望。

因为老家是烟花之乡,爆竹烟花,在每个节日里司空见惯,每次放烟花都很兴奋,小时候会站在门口,看看哪个方向哪户人家放的烟花多,放的烟花品种多档次高,用我们的标准品头论足,判断哪家是有钱的。

除夕前两天会忙着做肉圆和鱼圆,用切的很碎的肉和糯米饭,加很多生姜,葱,鸡蛋搅拌在用勺子舀成一个个团子放在油锅里煎熟,据说这种在城里叫做狮子头,不过个人觉得这个的确比城的肉圆口感好很多。鱼圆是用大鱼身上的肉切碎加点生姜和葱搅拌,放在油锅里煎的团团,很嫩很鲜美。

除夕上午会贴对联阿,准备午饭阿,还要烧纸钱给已逝的长辈,保佑子孙发达。我呢,虽然是女孩子,但是每次都会像男孩子一样折纸钱,烧纸,磕头,不然就会孙悟空大闹天空。下午会去那些祖辈的坟旁送压岁钱,让他们在天堂也点年货过年。

在老家,除夕的晚饭也很重要,家里的人都要聚在一起吃年夜饭,不过小时候看电视上都在吃饺子,就不明白,在老家没有人吃饺子,年夜饭就是饭还有很多菜,但是有个讲究不能泡汤,不然来年他会淋雨。 吃饭后,爸爸妈妈会准备做搓汤圆,有白的,有馅的,是用来第二天春节早晨的早饭。

现在人也大了,在城工作,觉得人情味淡薄了,年味也淡薄了,过年的气氛也感觉不适很浓烈。希望早点回家,早点感受家乡的年味。
(四)
乡音何在

" 少小离家老大回 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 笑问客从何处来!"曾经朗诵这首诗文的时候,只感觉道诗人的归乡之情,那时候毕竟是古代时期,通讯工具与运输工具的落后,使得诗人纵乡音无改,纵也难觅少时的朋友,有一切皆恍然若世之感慨!
如今读罢此诗,却于更深处品味处一处苦楚与凄凉!谁不愿意共享天伦之乐,人在外漂泊,定然有着他生存的无奈与自己的处境!
读此诗,竟然在内心有着与诗人一样的心境!打初中毕业后便在外地求学数年,学成之后在异地他乡工作至今数年,其间,回家的次数可以计量,家也罢,乡也罢,并不是路途的遥远的阻隔在阻挡自己的归路,只是,有时候,静下心来想想,真正阻隔的是自己的世俗之心,平平庸庸地活着,最想遮掩的的确是自己的另有一处生活!把笑和成功和得意之时才愿意带回去分享,在一个最明媚的场地,等着别人为自己而夸奖而羡艳!而在悲伤与失落与眼泪之间,却选择了在最孤独最阴暗的角落独处!
人,有谁不渴望保留自己最后的尊严呢!
我已带着奖金、礼物、伪装的喜悦、夸大的成功点滴归去,去面对我的家人、乡邻、亲戚,去接受他们对在外的我的满心喜悦!
年年岁岁过相似 岁岁年年人往昔
不知道漂泊在外的我等到乡音已改鬓毛衰的时候,回乡,该会是如何模样?
(五)
不大喜欢最近的生活。考研成绩,工作都让人很烦,很希望像个男人那样思考问题。沉着冷静,只是现在很难安静下来思考。我给自己画的人生的框架没有很好的被建立起来。我所苦闷的是理想与现实的差距太大。
高考的失败毕竟发生在7月,到那年过年毕竟已经半年了,所以年过得还算快活。这次很不一样,看着飘着的雨丝,很难受。庙里烧了头香,祈祷我的计划都能“得逞”。我经历的大大小小失败不计其数,因此这次的失败没有给我造成毁灭性的打击,一直觉得从小到大都很顺利的人很难有所成就,失败多有些好处。
关于未来的打算和父母一直没有达成一致。意见相左得厉害。其实我内心也很矛盾。佛说的觉悟的本意据说是能看见自己的心。我自己的心有时候已经模糊了,看不清楚了。最近一直在看百家讲坛讲庄子和道家。开始觉得很好,现在也觉得无聊了,因为道家的理论实在与我的想法冲突得厉害。那种看破一切甚至生死的理论不合我胃口,因为这个社会排斥这样的理论。不过也许这是一种大智慧的理论。
也许世界本质就如同山脚的风景,但是站得高度不同所看到的风景也不一样。也许上帝就是站在山顶看风景的人能看穿一切。道家的理论很接近上帝,而儒家的思想也许只在山腰上。但是认同这样思想的人太多了,就也许是真理了。儒家子弟可能把儒家思想放得高度太高了,仿佛是在山顶。
扯得太远了,只是07年的过年确实不舒服,什么事情似乎都有很多可能,甚至是我的心,不能有太多自信的日子实在难受。也许只有摸石头过河,走一步看一步吧。

希望能帮助到您,谢谢!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7-01-20
无论如何都必须回家,你永远不知道还能见家人多少次,肯德基的创始人也是身败名裂过的,而且他有着心脏病,但他挺住了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