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雀东南飞》里婆婆刘母为什么那么厌烦刘兰芝?刘兰芝做错了什么?

如题所述

这个标题应该似乎有些问题“《孔雀东南飞》里婆婆刘母为什么那么厌烦刘兰芝?刘兰芝做错了什么?”,我觉得应该是“《孔雀东南飞》里婆婆焦母为什么那么厌烦刘兰芝?刘兰芝做错了什么?”。

《孔雀东南飞》用现在的观点看,就是一位刁婆婆拆散了一对恩爱夫妻,导致焦仲卿和刘兰芝双双自杀殉情,是一出人间悲剧,究其原因是封建礼教导致的。焦母按照封建标准来衡量婚姻的幸福,还有对女人在社会上所处的位置,以及封建价值观,最主要的是两个内容,一个是“女子无才便是德”,另一个是“不孝有三无后为大”。

我们先看刘兰芝:

“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十七为君妇,心中常苦悲。君既为府吏,守节情不移,贱妾留空房,相见常日稀。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三日断五匹,大人故嫌迟。非为织作迟,君家妇难为!妾不堪驱使,徒留无所施,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

不仅多才多艺,而且勤俭持家,而且非常守妇道,丈夫忙于工作,妻子在家做全职太太,家里打理得井井有条,虽小心伺候公婆,却得不到认可,还要被赶出家门。造成这样的结果,其实也有刘兰芝自己的原因,因为在婆婆的眼中,儿子不回家,肯定是媳妇有问题,而不会是怪罪儿子,这就是人性,古代人更是如此,即使是现在,一旦出现结婚后多年没孩子,婆婆也会怪罪媳妇,而不是怀疑自己的儿子,自古人性都是如此;

多年的媳妇熬成婆,相信刘兰芝的婆婆当年也受了非常多的苦,她的婆婆应该也是这样刁难她的,如果说她的心理有一些问题,相信很多人都不会有意见,再有他自己的丈夫对她的态度,也会影响她的决定,女人看见自己儿子跟媳妇过于亲密或者感情过于好,是会“吃醋”的,如今也存在这种现象,这也是焦母讨厌刘兰芝的一个原因。

但是焦母对儿子是不会这样说的,她的理由是:

“何乃太区区!此妇无礼节,举动自专由。吾意久怀忿,汝岂得自由!东家有贤女,自名秦罗敷,可怜体无比,阿母为汝求。便可速遣之,遣去慎莫留!”

其实这里充分体现了,焦母和刘兰芝之间文化的差异,她看中的所谓贤女,应该是没有知识,没有文化,接受传统“女子无才便是德”教育的典型人物,他们到了夫家一定是“三日下厨房,洗手作羹汤,未谙姑食性,先遣小姑尝”的女子,把婆婆的需求放在第一位,而刘兰芝的表现则差一些,既追求夫妻之间的感情,又显示自己非常能干,有可能远超婆婆当年,这就像“让前任领导感觉自己很没面子”。

当然最主要的是“不孝有三无后为大”传统思想在作祟:

古代有条件的人之所以娶“三妻四妾”其实根本原因在于繁衍后代,认为人丁兴旺才是让家族传承下去的首要条件,像刘兰芝嫁过来三年,还没有孩子,婆婆根本不会怪罪自己儿子工作忙,而是找媳妇的原因,一旦不能生育或者没有男孩,现在的很多婆婆也会看媳妇不顺眼的,不要说古代了,如果是儿孙满堂,相信焦母就不会这么激进了,总能有个商量的余地。

最后,我觉得人和人之间有天生的看不顺眼,也是存在的,也许在刘兰芝的眼中,早就看她婆婆焦母不顺眼了,只是她不敢说出来而已,她们就像天敌一样,也是有可能的,所以焦母才表现得非要把她赶走才心甘。

婚姻和爱情是两个人的事,虽然要考虑自己的父母和亲人的意见,但是生活在一起时间最久的还是夫妻,在这个问题上,还是应该跟着自己的感觉走,当出现这样矛盾的时候,还是不要像焦仲卿和刘兰芝这样采用极端手段,毕竟生命只有一次,这个结局对于焦母来说,也是她不想看到的。

造成这个结果,焦仲卿也有责任,他的最后决定其实对焦母也是一种极大的伤害。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2-04

《孔雀东南飞》取材于东汉年间的一桩婚姻悲剧,主要讲述的就是焦仲卿和刘兰芝夫妇被迫分离并双双自杀的故事。故事中出现了很多人物,造成焦仲卿和刘兰芝最初分离的导火索就是刘兰芝的婆婆、焦仲卿的母亲。可是婆婆究竟为什么讨厌刘兰芝而非要让儿子休妻不可呢?我们一起按照原文分析一下:

一、刘兰芝的性格和能力

开篇第一段就先介绍了故事发生的背景。

“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十七为君妇,心中常苦悲。君既为府吏,守节情不移,贱妾留空房,相见常日稀。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三日断五匹,大人故嫌迟。非为织作迟,君家妇难为!妾不堪驱使,徒留无所施,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

刘兰芝善女红、有才华,每日鸡鸣而作、日落还未休息,就是这样婆婆还嫌弃太慢了。刘兰芝内心的第一反应是“做你家的媳妇太难了!”刘兰芝的自我评价是比较高的,认为自己勤劳优秀,就是想不通为什么婆婆还是不喜欢自己。

或许她也会想,这要是在其他人家里做儿媳,自己肯定非常受重视的。这样一来落差就产生了,自己心理预期的受重视程度和现实受苛责的处境,让刘兰芝产生了低落、想放弃的情绪。所以后来,她自己主动跟丈夫提出,“我实在难以担任这个儿媳,跟婆婆说,送我回家吧!”自己主动提出休了自己,放自己回家,这反映的刘兰芝的性格是很坚毅的,绝不是封建女性的听之任之,而是对自己的人生有主宰想法。

焦仲卿目前是一个府吏的官职,日常公务繁忙,经常让妻子独守空房,相处时间很短。他不在家里的时间,婆媳相处他也没有机会参与。侧方面也反映了刘兰芝对丈夫缺席生活的一种在意,二人感情虽好,却少有朝夕相处的时光。

对于封建女性来说,刘兰芝不同于大部分女子,她和丈夫感情和谐,焦母想要刁难,刘兰芝都一一忍下并解决,这反而会让焦母更加怨恨。我们想想宫斗戏里,受宠的嫔妃屡遭陷害,但总能逢凶化吉,这就更加助长了宠妃被妒忌、被陷害的气焰,越是让人看不顺眼,从而引发后面更大的危机。

阿母谓府吏:“何乃太区区!此妇无礼节,举动自专由。吾意久怀忿,汝岂得自由!东家有贤女,自名秦罗敷,可怜体无比,阿母为汝求。便可速遣之,遣去慎莫留!”

后来焦母和儿子说了上面这段话,也体现在焦母眼中,刘兰芝就是一个“举动自专由”的人。这是焦母最不满意,而且反复强调的地方,并且拿出了别人作对比,说“东家有贤女”。一个“贤”字,体现了这个婆婆更在意的是儿媳是否“贤”,并不是会写多少诗、会弹奏什么乐器。

刘兰芝独立、自主的性格在封建社会是不被认可的,即便有才华又贤惠,但是焦母只希望儿媳贤惠就好了,甚至是更加贤惠,而不管才华如何。

二、不孝有三,无后为大

虽然原文中并没有提及焦母因为刘兰芝没有生育子嗣而提出休妻,但我们可以倒推来假设,如果刘兰芝有子嗣,焦母肯定也不会整天唠叨刘兰芝干活勤不勤快、是不是讲礼节。这样来推测,刘兰芝可以确定是没有生育的。

上面也提到了,焦仲卿长期在府吏为官,很少回家,所以没有子嗣也属常理。但作为母亲,肯定不会责怪儿子,唯一的出气筒就是刘兰芝了。

焦仲卿对焦母说:府吏得闻之,堂上启阿母:“儿已薄禄相,幸复得此妇,结发同枕席,黄泉共为友。共事二三年,始尔未为久,女行无偏斜,何意致不厚?”

刘兰芝告别小姑:却与小姑别,泪落连珠子。“新妇初来时,小姑始扶床;今日被驱遣,小姑如我长。勤心养公姥,好自相扶将。初七及下九,嬉戏莫相忘。”

这些都反映了,刘兰芝嫁入焦家至少两三年了,可是没有子嗣。难免让婆婆不满。焦母一个人把儿子抚养长大,如今儿子做官很少回家,儿媳有没有生育后代,作为一个封建社会的老人,心里空唠唠的啊。整天就在家里,看着儿媳妇,就想到儿子。日积月累不满就多了。如果刘兰芝有子嗣,焦母每天会很忙的,一颗心都会扑在孙子孙女身上,估计就是偶尔抱怨一下。

三、家世匹配结果,按照“士农工商”排序

刘兰芝辞别焦仲卿时候的场景:

新妇谓府吏:“勿复重纷纭……妾有绣腰襦,葳蕤自生光;红罗复斗帐,四角垂香囊;箱帘六七十,绿碧青丝绳,物物各自异,种种在其中。人贱物亦鄙,不足迎后人,留待作遗施,于今无会因。时时为安慰,久久莫相忘!”

鸡鸣外欲曙,新妇起严妆。著我绣夹裙,事事四五通。足下蹑丝履,头上玳瑁光。腰若流纨素,耳著明月珰。指如削葱根,口如含朱丹。纤纤作细步,精妙世无双。

刘兰芝都要回娘家了,自己出嫁的嫁妆还有自己做的女红六七十箱都不带走了,而且还说都是些粗鄙的物件,留给焦仲卿做纪念。什么样的人家可以有六七十箱的嫁妆啊!想必是当地的富绅吧。而且被休回家,刘兰芝没有“自暴自弃”,反而是精心地梳妆打扮,“精妙世无双”。种种迹象都表明,刘兰芝家里是富裕的,而且从小教养极好,对于个人的要求也很高。

再看焦母另外看中的儿媳人选,就是她家的邻居,当官还是经商就不知道了,总之就是一个普通人,贤惠是最大优点。封建社会对商人的评价并不高,婚姻的门当户对多数是“商商结合”、“官官结合”,这样能够更加壮大自己的优势。估计焦母也是希望儿子在官场上能够更上一层楼,所以觉得只有“钱”不够让自己有脸面。

还家十余日,县令遣媒来。云有第三郎,窈窕世无双,年始十八九,便言多令才。

媒人去数日,寻遣丞请还,说有兰家女,承籍有宦官。云有第五郎,娇逸未有婚。遣丞为媒人,主簿通语言。直说太守家,有此令郎君,既欲结大义,故遣来贵门。

刘兰芝回到娘家,不过十几日就有县令、太守的媒人来提亲,虽然都是家中的小儿子但条件都很好了。可是刘母疼爱女儿,尊重刘兰芝的意愿都拒绝了。敢拒绝当官的,刘家看来条件是不错的,不管女儿能不能再嫁,反正家里绝对养得起,也不担心丢人。毕竟古代那时候,女子被休妻回家是件很丢人的事情。可是刘母的反应,看来女儿被休回家影响不大。

再对比看焦母的态度,钱多了只会让自己显得卑微,自己只有一个儿子,仕途需要大好前程。她自己也说了:“汝是大家子,仕宦于台阁,慎勿为妇死,贵贱情何薄!东家有贤女,窈窕艳城郭,阿母为汝求,便复在旦夕。”

焦母自恃清高,为官世家,自然看不上刘兰芝,她就是再优秀,刘家哥哥还是蛮横无理。文中并没有提到刘兰芝的父亲,估计是不在世了,这样的人家应该是靠着祖上的积蓄,有钱是最大的特点。

综上,刘兰芝的性格和能力,以及出身放在当今社会并没有什么错,只是在古代的封建社会,主流思想对她的偏见太大。不说焦仲卿是否是个“妈宝”,在那个大环境中,能够完全忠于自己的心做选择都是很不容易的一件事。焦母只是众多封建婆婆中的一个,况且这种情况,如今社会也存在着。

第2个回答  2020-12-06
因为刘兰芝不是很听她婆婆的话,而且她和她老公结婚后,三年没有孩子,古代认为无后就是不孝顺。
第3个回答  2020-12-06
自古以来婆媳关系都很难处理,而婆婆厌烦刘兰芝一是因为刘兰芝不受她控制,二是因为刘兰芝没有生孩子,所以婆婆对刘兰芝从来都不喜欢。
第4个回答  2023-04-29
整篇文章是以刘兰芝的视角去描述,并没有把婆婆嫌弃她的真实原因写出来,从文中的一个细节描写可以发现其中的真相——小姑的变化。文中虽然说结婚2-3年,但古代的数学基本是约数,特别涉及到3,多数情况下不是指3,而是多年,兰芝嫁过来时小姑刚在地上学步,由此可见大致2岁左右,而被休时的小姑已经快和兰芝一般高了,少说也有十来岁的样子了,由此可见,这段婚姻至少有个7-8年的时长,而如此多年竟然“无后”,我们知道,古时候无后是最大的不孝,因为无后而休妻的例子就太多了。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