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从中医学和全科医学的哲学基础入门

如题所述

从中医学和全科医学的哲学基础入门如下:

气是中国古代哲学的本体论范畴。作为一种物质形态,气的原型是可感知的大气、水汽、云气及它们的冷暖、晦明的变化和生命体内的气息。在汉以前,对气的认识多半限于这些具天有六气,降生五体的状态,进而联想到它们的相互转化。

春秋时代的医学家医和说:味,发为五色,征为五声,淫生六疾。六气曰阴、阳、风、雨、晦、明也。这些话反映出古人独特的思维方式。他们把一切无定形而可感知的物质形态,如气味、颜色、声音等等,都看做是气的变态,这里面包含着把气作为物质本原的思想萌芽。

《内经》则明确提出了气是世界的本原,是构成万物的基始。据统计,《内经》所论列的气多达八十余种,其具体含义十分复杂。《素问·阴阳应象大论》指出积阳为天,积阴为地,认为天是轻清的阳气积聚而成的,地是重浊的阴气沉降而成的,而万物则是天地合气的结果。

人也不例外,人生于地,悬命于天,天地合气,命之曰人。最早论及元气的医籍是成书于东汉的《难经》,称脉有根本,人有元气。《难经》之后元气说广泛流传与运用,特别盛行于宋、元、明、清。若追溯其源,则来自战国末年和汉代的哲学。

元气论本体论作为中医学理论的重要基石,对中医的影响:

1、一是奠定了人体物质一元论的医学模式。中医学视人体为有机的统一整体,这与气一元论有着密切联系,是气一元论思想在中医学理论体系中的具体体现。既然气一元论认为构成世界万物的气是整体无形的,那么,构成人体生命之本的气也理应是整体无形的。

2、二是气作为人体的基本物质,是有机的,其有机性在于物质和功能的不可分。医学将人体结构看成是一种活的、动态的气化结构。中医学认为气是人体的物质基础,是人体生成的条件,气聚则形存,气散则形亡。

3、三是气作为人体基本物质的一元论和有机论自然导出人体的整体观,使中医以整体论思维方式认识和治疗疾病。元气论一无论始终把气看成一个连续的、不可分割的整体。因此,在元气论本体论的引导下,必然遵循整体论的思维方式来探讨疾病。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