悬念、伏笔、铺垫三者有何不同?

如题所述

悬念,伏笔,铺垫,三者的区别:

一、含义不同

1、伏笔是文学创作中叙事的一种手法,就是上文看似无关紧要的事或者物,对下文将要出现的人物或事件预先作的某种提示或暗示。

2、铺垫,也可指写作手法中的烘托手法,为了表现主要写作对象而提前做的基础性描写。

3、照应指文章中某些内容和意思在不同部位上互相关照与呼应。

二、作用不同

1、伏笔的作用是:交代含蓄,使文章结构严密、紧凑,让读者看到下文时,不至于产生突兀、疑惑之感。有助于全文达到结构严谨、情节发展合理的效果。

2、铺垫的作用是:通过铺垫,可以渲染气氛,形成“山雨欲来”的情势,促使读者产生期待、盼望的急迫心情,这样就大大增强了作品的吸引力。

3、照应的作用是:使文章更加严密、脉络清楚、中心突出。

三、运用位置不同

伏笔常见于文章中间,铺垫一般在文章开头,照应用于文章结尾。

伏笔与下文照应的“点”有一段距离,甚至是文首与文尾;而铺垫一般是紧接着,如前面写环境景物,接着就写人物。

四、目的的不同

铺垫是为了衬托。作者尽管是在次要人物、事件或者是环境上下功夫,其着眼点却是突出主要的人物或事件。

伏笔是“对将要在作品中出现的人物或事件,预作提示或暗示,目的是以求前后呼应,情节合理”。它常常与“照应”配合使用,即所谓前有伏笔,后有照应。

设置悬念则是为了造成读者心中的紧张和期待心理,以求情节的曲折,故事的起伏。

五、形态的不同

为了达到衬托的目的,铺垫对起陪衬作用的部分往往大肆渲染,惟恐读者不见,因此,铺垫可以说是“显性”的。

与铺垫类似,为了达到悬念的目的,作者在设置悬念的时候,也往往是把它放在显著的位置,或者是大肆渲染,它也是“显性”的,唯恐读者不见的。

而伏笔一般说来,贵在一个“伏”字,通常比较隐蔽,所谓埋下伏笔,即指这一点。因而,伏笔是“隐性”的。巧妙的伏笔,在没有看到“照应”之前,往往貌似“闲笔”。

六、笔墨上的不同

铺垫所使用的笔墨往往较多,可谓浓墨重彩(当然,其程度不及对主要人物或事件的描写,极特殊的情况是一两笔);而伏笔通常只是一两笔,点到为止,否则就失去了“伏”的意义;设悬念则没有特别统一的规定,其笔墨根据实际需要有多有少。

判断是铺垫、伏笔还是设悬念,关键看它们的目的和作用。如果某段文字是为了和后文构成衬托(有正衬也有反衬)以求更好地表现人物或事件,那就是铺垫。

如果某段文字只为了提示下文,与下文的照应句共同组合,达到前后照应,情节合理的目的,那是伏笔。如果某段文字,吊起了读者的胃口,激起读者的紧张感或急切心理,那就是设置悬念。赏析时,还是应因文而论。

当然有时候一句话或一段话,几方面作用都起,那么就是兼有各种写法了。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