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是河套古灌区的第一位引水人?

如题所述

王同春。

早在唐贞元年间(公元785~805),五原东土城西小召一带,曾“凿成咸应、永清二渠,灌田数百顷”。到宋代因战乱,渠系湮废。

清光绪7年(1881),义和渠由地商王同春开挖,初名哈拉噶尔河,仅是一条小渠,后改口于沙河渠旧口下约10公里处,更名同和渠。王同春承包杭锦旗土地后,在土城子东新开渠口,接入旧渠。光绪十八年(1892)挖至同心德,十九年(1893)挖至隆兴长,浇灌达拉旗地。

二十年(1894)挖至巴总地,浇灌渠梢地3万亩,开凿初期,渠身大部利用天然壕沟稍加修整而成。二十六年(1900),由口至梢,劈宽加深,从西南向东北经土城子、西牛犋,过隆兴长,跨邓金坝北至高三圪旦入乌加河,灌域面积28万亩,南梢由菅三壕入通济渠退水,后弃用。

扩展资料

义和渠弯多阻水,历经分期治理。1950年挖通了义长引水渠,取直了二元子、二银虎弯曲过大的渠身,加固了樊存湾渠堤。修竣了险工段,初步完成了改建工程。

1955~1960年,按农田面积,对渠系改革、渠道养护、配水管理进行了规划。之后采取了民办公助的办法。至1965年,在灌域境内,挖支渠23道,农毛渠592道,新建和补建柴草进水闸719座。

并由水利部门设计,在总干渠128.53公里处,新建钢筋混凝土三孔(每孔3米)进水闸一座。1966年在干渠33.75公里处,新建钢筋混凝土四孔(每孔2米)第二节制闸一座。为给乌加河北灌域输水,在交叉处建成了长40米的钢筋混凝土引水渡槽。

1965~1980年,由口至梢建筑进水闸一座,节制闸2座。国家投资工料费98.03万元。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王同春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河套古灌区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