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杀了一个该放的人,放了一个该杀的人,为什么呢?

如题所述

在中国历史上有一句老话叫“人非圣贤孰能无过”,细细品味起来,这话说得真是一点不假。作为普通人,平时会犯错,即使是古代皇帝,他也会犯错,当然了朝廷大臣,同样会犯错,说到这里便想起三国时期有一位大贤,此人道号“卧龙”,复姓诸葛,他是公认的智多星,神机军师,后来成为蜀中丞相。


虽然诸葛亮声名远扬,但是在他的一生之中,却也犯过错误。说到诸葛亮犯过的错误,相信不少朋友便会说“错用马谡”,没错,公元228年,诸葛亮率领蜀军北伐,正是由于当时坚持重用马谡,才导致街亭惨败!致使蜀军,退无所据,粮草断绝,最终诸葛亮只有率军回朝。为了正法令,诸葛亮最终只得斩了马谡。

孔明先生,除了错用马谡之外,他一生还放了一个该杀之人,这个人其实在世人看来也是一个小人!就连吴主孙权都说过这样的话,“杨仪、魏延竖牧小人也!”当然了,要说魏延是小人,或许很多人会为他打抱不平,但杨仪确实是十足的小人,对于这一点,诸葛亮在去世之前,就已经发现,但并没有对杨仪进行处置。


公元234年,诸葛亮在五丈原去世,在孔明去世之后,杨仪便与魏延火并,最终魏延被马岱所斩!杨仪此时认为他除掉了叛贼魏延,功劳巨大,回到朝中应该坐上诸葛亮的位置。不过,当杨仪回朝之后,只是得到了一个虚职,“中军师”。

孔明死后,蒋琬则成为了诸葛亮的接班人,对此杨仪是大大的不满,而且后来杨仪还对费祎讲,“如果此前诸葛丞相去世之时,我便举兵投降曹魏,今天岂是这种结局?”这话一度让费祎难堪。分析到这里,杨仪也确实是该杀,可惜诸葛亮生前,虽然看出其心胸狭小,不成大事,但却未除掉这个小人,以至于蜀中朝廷动荡。


诸葛亮生前,除子未处置杨仪这个小人之外,他还杀了一个该放之人!这个人便是名将魏延,说到魏延这绝对是诸葛亮所错杀之人,倘若魏延不死蜀汉后期何愁无大将可用。根据《三国志/魏延传》记载,“原延意不北降魏而南还者,但欲除杀仪等。”,这话是什么意思,其实很明显!这是事后,陈寿所记史实,称当时魏延根本没有反叛蜀中,只是想要南还!不过他的确想杀死杨仪。仅仅如此而已…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