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观察力具有什么特点?

如题所述

孩子观察事物的特点是目的性不强,持续时间短,系统性差,概括性低。由于整个心理活动的无意性,使得孩子极易受客观外界条件的左右而时常不能自觉地观察。观察对象越符合他们的兴趣和需要,越清晰越有利于辨认,成人提出的观察目的越明确越具体,孩子观察的目的就越容易坚持和实现。

观察受兴趣制约

孩子对事物的观察常依据本身的兴趣。能引起孩子兴趣的事物,往往无须成年人的安排,孩子也会全神贯注地去观察。例如,如果孩子有兴趣看蚂蚁排队搬运粮食,他们就会兴致勃勃地蹲在地上观看。又如,一本有趣的图书也能使孩子静静地翻阅。

观察容易受到干扰

学龄前孩子进行观察时,容易受到外来事物的干扰而使他们转移注意目标。例如,当家长带一群孩子观察绿豆发芽的情形时,如果从窗外飞来一只昆虫之类的东西,或者街上传来警车呜呜的声响,孩子便会被这些新的刺激物(昆虫或警车声)所吸引,不能自制地从原先的观察目标转移到别的事情上,通常年龄越小的孩子越容易受到外来事物的干扰。孩子到了5~6岁时,能够排除一些干扰,依原先的计划进行观察,但仍要看观察的事物能不能引起他们浓厚的兴趣。

观察不能持久稳定

学龄前的孩子观察事物的持久性和稳定性都较差。例如,如果给一个孩子一幅图画由他随意观看,他只用很短的时间便说看完了。年龄越小的孩子观察的持续时间越短,一般来说,孩子3~4岁时自由观察一幅图画所需的平均时间是7秒,4~5岁时约为9秒,6岁时约为12秒。

观察不够细致全面

孩子观察事物通常不够细致。年龄越小的孩子观察越不够细致。3~4岁的孩子一般只看到事物粗略的轮廓,观察不够全面和细致,很少自觉地去注意隐蔽和细微的地方,并且做有选择的观察,对喜欢的或感兴趣的事物就反复地看,不感兴趣的事物就会视而不见,因而观察时常常发生遗漏现象。孩子直到5~6岁时才会进行较全面和细致的观察。

观察不能独立始终

孩子观察时极容易受到家长和其他孩子的暗示所影响,往往不够独立。例如,父母让孩子观察一只兔子且说出他所看到的兔子是怎样的,如果孩子说:“我看到兔子的鼻子一动一动的。”那么,另外听到的孩子多会把注意力移向兔子的鼻子上,并重复着他的说话:“兔子的鼻子一动一动的。”如果父母这时说:“我看到兔子有一对长长的耳朵。”那么,孩子甚至未经自己观察过,也会复述父母的话。

概括来说,学龄前孩子的观察按照年龄的不同而有所差异,家长培养孩子的观察力时,便要依据他们的年龄阶段,并配合各自观察的特点加以指导,才能收到理想的效果。

观察是有预定目的、有计划、比较持久的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知觉。孩子大约在半岁以后出现观察的最原始形态,2.5~3岁期间正式开始发展,4岁以后逐渐转变为初具目的性的独立过程。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9-22

幼儿观察力有什么特点?#星知计划#

第2个回答  2020-05-29
观察力是科学探究过程中一种基本的和普遍的能力,捷克著名教育家夸美纽斯说:“一个人的智慧应从观察天上和地下的实在的东西中来,同时观察越多,获得的知识越牢固。”。幼儿观察力的提高不仅对于科学学习有益,对幼儿的思维发展、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也十分有益。
幼儿的天性中,对一切新奇的东西都有着极大的兴趣,周围的世界都能引起他们的注意。但是,幼儿往往不能自觉地进行有目的地观察。以下一些
问题值得幼儿教师在科学教育过程中进行深入研究,例如:
1、
幼儿教师如何激发幼儿的观察兴趣?
2、
幼儿教师如何对幼儿观察进行有目的地指导?
3、
幼儿教师如何如何引导幼儿正确地进行观察?
4、
幼儿教师如何如何设计活动来培养幼儿的观察力?
5、
幼儿的观察里培养的目标是什么?评价的具体指标如何确定?
6、
如何利用心理学对注意和观察的研究成果,促进幼儿观察力的培养?等
例如:运用色彩鲜明的教具,生动形象的讲述,活泼有趣的游戏。先调动起他们的兴趣,情绪高涨时,不时地向他们提出一些观察任务,让他们注意色彩的差异、游戏中不同幼儿的行动、过程等,从而使其观察力得以发展。
培养幼儿观察力的途径多样。可以通过动手做科学实验活动培养幼儿的观察力。例如在《空隙》一课中教师提出问题:你能将桌上的大石块、小石块、沙三种东西全部装在给你的瓶子中吗?这时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大石块、小石块、沙三种东西的特点,可以提示学生观察三种东西的大小有什么不同。这样对幼儿的观察起定向作用,并为下面的动手装入瓶中的活动打下基础。在《玉米》一课的观察活动中,教师可以给幼儿提供各种形态、大小、颜色的新玉米,让孩子用手摸、用鼻子闻、用嘴尝的方式,获得对玉米的充分的感性认识。引导幼儿在充分观察和感受的基础上归纳出玉米的共同特征。
在幼儿美术教育活动中努力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注意观察能力对智力发展的重要性。幼儿对美术绘画有着天然的兴趣,让其在信手涂鸦的过程中,引导幼儿去观察所画物品的形状、大小、颜色、质地、反光性等特点。
在种植、养殖活动过程中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幼儿天生对小花、小草、小鸡、小鸭等生物存在强烈的兴趣。家长、教师在与孩子一起种植、养殖的过程中,作出一定的观察计划,填写观察记录,记录下不同时期的观察结果,对幼儿观察力的目的性的培养有益,同时培养幼儿观察活动的坚持性和科学观察的规范性,幼儿能够经历几次这样的观察和记录对其科学素养的培养其作用是不可低估的。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