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该如何促进孩子“自我接纳”?

如题所述

在生活中,大家一定遇到过这样的人,总是在不断地抱怨。

抱怨世界、抱怨家庭、抱怨工作,好像他们的生活就是灰色的。

当然在这些人当中,或许有些人是真的充满了说不出的苦难,但是也有一些人是因为不会自我接纳,从而产生了各种痛苦。

什么是“自我接纳”?

相信很多人都有过差不多的经历,父母期望用贬低的方式,激起孩子的好胜心。但是这种方式最有可能导致的结果,却是让孩子完全失去自我接纳的能力。

什么是自我接纳呢?其实非常简单。

自我接纳从字面意思上来看就是接受自己,接纳自己的真实性格,不管正面还是负面、积极还是消极,接纳真实的自我,和自己和平相处。

不会“自我接纳”,会有怎样的现实缺陷?

自我接纳对于一个人的生活和学习都是非常重要的,不会自我接纳的人在生活中都会遇到很多的问题。

第一,挫败感太强

不会自我接纳的人在遇到问题,遇到挫折的时候,很容易就会想要放弃,在困难的事上会感到很强的挫败感,不利于学习和工作的进步。

第二,无法解决问题的自我怀疑

不懂得自我接纳的人通常相比其他人都会更加心理脆弱,在遇到无法解决的困难时,他们不会和普通人一样,想着如何去解决,而是第一时间开始自我怀疑,沉浸在对自己的愤怒情绪当中。

第三,总是跟别人对比

不会自我接纳的人,对自我的认知度不够,总是喜欢和别人对比,不断的自我怀疑、自我否定。

有些时候自己不如别人,就会开始沮丧,怀疑人生;如果自己比别人厉害,就会开始骄傲自满,认为自己天下第一了。

第四,总是在抱怨,但是不去改正

抱怨生活环境对于这些人群来说是非常自然的,他们总是把对生活的抱怨挂在口边,但是他们并没有想过要去改变。

因为对自我的怀疑,让他们恐惧于踏出改变的第一步。把自己经历的挫折和磨难全部归咎于社会,认为自己现在之所以会成为这样都是别人的问题,丝毫不愿意在自己身上找找原因。


为什么人做不到“自我接纳”?

不懂得自我接纳的人在身边其实并不算少见,每个人的身边肯定都会有一两个。归根到底,他们之所以会发生这种情况,还是因为以下几点原因。

1,从父母那里就没有被接纳

我们说过,家长对于孩子的影响是巨大的,很多时候,家长可以说是影响了孩子的一生。

就像前文中小王的母亲一样,不断地通过言语贬低孩子,不管家长心中到底是如何想的,对于孩子来说,都是父母没有接纳自己的证明。

连父母对自己都是这样,孩子自然也更加怀疑自身的能力了。

2,确实自身能力不足

有些时候,现实远远比想象残酷,在面对困难之前充满信心,在出现问题之后瞬间陷入谷底,这样的情况并不少见。

有些不会自我接纳的人,很可能就是没有走出自身能力不足的这个泥沼,在看不清自身能力的情况下,信心突然遭收了猛烈的打击,以致于完全不敢踏出脚步。

3,不懂得纵向比较自己的进步

人们总是把目光放在别人身上,就好像大部分人制定目标都是以他人为对象,却从来不想着我要超越我自己。

有些时候,过分的严格,把目标制定得太过遥远,也会引发不好的结果。


家长该如何促进孩子“自我接纳”?

现在,家长们应该知道,不懂得自我接纳究竟会给孩子带来多大的问题了,在教育孩子的时候,让孩子学会自我接纳也是非常重要的。

1.父母首先接纳孩子的一切

正如人都有两面性,孩子自然也是一样,作为家长,应该学会接纳孩子的一切,不管是好是坏,不要单纯的否定孩子的某一方面。

家长接纳孩子,才能让孩子产生自我认同感,同时也让孩子对家长产生信任感,有了这些,家庭给孩子带来的安全感也会更多,孩子对于家长的信任度增加,家庭教育也能更好的展开。

2.表扬和批评一样都不能少

很多家长认为严格对待孩子才是对孩子的负责,但是实际上,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需要的不仅仅是来自家长的适当敲打,还有家长的鼓励。

家长的敲打是为了让孩子不要过分骄傲,而家长的鼓励则是为了让孩子相信自己,对自己产生信心。

3.让孩子学会善待自己

很多孩子对自己过于严格,以至于在出现不能解决的问题时,第一反应总是沉浸在对自己的怀疑当中。

家长应该告诉孩子,不管发生什么,孩子都不能对自己产生灰色情绪,不能让自我怀疑影响自己的生活。


“自我接纳”对孩子非常重要

自我接纳对于很多人来说,可能都不算是一个新鲜的词汇了。但是很多家长却不能把这个词汇和孩子的教育相连接。

因为在家长们的既定想法中,这种听上去感觉更像是现实性的词汇,和孩子应该扯不上什么关系。

但是实际上,自我接纳算是人生的一个过程,这个过程对于有些人来说,甚至可能会持续一辈子。

在孩子的自我接纳的过程中,家长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家长首先要接纳孩子,这算是孩子自我接纳的第一步。

自我接纳能让孩子对自己、对世界产生认同感,在遇到问题和困难时,不是先伤春悲秋的想着自己多么失败,而是考虑解决的方案。

同样的,自我接纳也能让孩子更好的认清现实,了解到自己的优点和缺点,改正自己的毛病,在面对自己真的无法做到的事情时,不会为了一时的逞强和冲动做出错误的选择。

懂得自我接纳的人对自己的认知更加清楚,这样的人不管是在生活,还是在学习中,都是最好的搭档。

所以家长们把孩子的自我接纳教育划上重点吧,因为这对于孩子来说,可能是一辈子的事情。

父母首先要接纳自己

没有人愿意和整天抱怨的人交朋友,同样的,整天都在抱怨的人,生活也不会过得很好,自我接纳对于每一个人来说都是非常重要的。

而且家长在教育孩子的同时,也可以自省一下,因为现在很多成年人可能都没有做到自我接纳,要么是对自己怀有过分的期待,要么就是妄自菲薄。

所以在教育孩子学会自我接纳的过程中,家长同样也可以试着去了解自己,接纳真实的自己,这不仅仅是为了自己的未来,同样也可以让家长在之后的家庭教育中更加明确,也算是给孩子做一个良好的榜样吧。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6-19
想要促进孩子自我接纳,那么就需要不断的去鼓励他尝试一些新的东西,并且要夸奖他们
第2个回答  2020-06-19
对其进行认知教育,告诉孩子这世界上是没有完美的人的,每个人都会有缺点,要学会接纳自己的缺点。
第3个回答  2020-06-19
要时时刻刻引导孩子,让他认清自己的行为和性格,做到自我接纳自我认知。
第4个回答  2021-04-08
NaN位粉丝
这是一个自我接纳的问题。很多孩子都会存在这个问题 就是在做一件自己没有把握的事情,或者自己觉得做不好的事情的时候会非常的抗拒且有明显的情绪。所以让我们的孩子去接纳真正自己原来的样子,才能真正的成长起来,才能更好的去接纳别人,更好的去尊重别人 。
从中可以体现出以下四个问题
1对自己的否定以及他人对自己的评价都主观判断:觉得自己做不好 或者自己一点做得不好的表现出来 被他人看到就是不好的
2家长所给予的安全感:如果你没有办法接纳孩子的不好的,所以孩子也会没有办法去接纳自己的不好。
3家长所给予的爱: 孩子经常自己做的不好的时候,体验到父母的伤害,或者没有感受到充分的爱 那么孩子就会形成这样一个认知 我做的不好 爸爸妈妈不爱我了
4情绪问题情绪是建立在认知的基础上的,一但产生不好的情绪,就说明在他的认知世界里这件事情是不好的。
遇到这样子的孩子,我们在教养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1.在孩子做的不好的时候告诉孩子,不管你做的好与不好,爸爸妈妈都是爱你的 把这个想法植入到孩子的内心
2.在生活中要非常注意,不要经常去指责孩子的不好,孩子很容易从中受到伤害,并且更加没有办法接纳自己
3.自己对孩子的接纳,我们一定要做到能够接受我们孩子的所有,孩子可以感受到父母是可以接受所有的我的,那么孩子才会一点一点开始学会接纳自己
4.培养孩子成长型的思维人是不断成长的,是不断从不好走向好的过程 而一点一点成长起来的,所以做的不好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不敢面对
5.陪伴孩子去经历挑战,就有孩子足够的支持,获取良好的体验感,培养孩子的自信心
欢迎关注张丽芳说儿童心理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