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05-29

如题所述

第1个回答  2022-06-17
聆听余映潮老师解读新课标

傍晚从老家回来较早,就准备第七次语文研课的作业,看看要求需要先研读2022版新课标中的“学业质量”和“评价建议”两部分,我在解读时还是有所难度的。

余映潮是中学语文教坛一棵常青树,晚饭后,我有幸聆听他的讲座《从三个方面谈谈对2022版语文新课标的初步理解》,三个方面分别是指“要点,重点,难点”。于老师虽然聚焦第四学段,七至九年级的语文教学,但是教学方法与理念是相通的,身为小学语文教师的我深受启发。

于老师这样说:我这样给义教阶段的“学习任务群”下一个定义,“学习任务群”是围绕核心素养、经过提炼整合并由课程标准规定的、学生在义务教育阶段需要以“完成任务”为实践过程的不同范围和角度的丰富的学习内容。

于老师指出:

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学习任务群有6个,它们整体地呈现出语文课程的教学内容。

每个学习任务群都贯穿4个学段,是学生在9年的学习中要接受与经历的丰富学习内容。

每个学习任务群都有相互关联的众多的细节性的学习内容组成。

学习任务群之间的关系有阶段性、侧重点,也是相互交融的。“学习任务群”也是一种教学理念,让我们时时将自己的教学与之进行对照与反思。教材不可能单纯按“学习任务群”进行编写,我们需要提升理念,用好统编教材。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语文课程致力于全体学生核心素养的形成与发展。

重点在于教师教学理念的提升和陈旧教学习惯的变化:所有学生课堂上都应该在真正的实践活动中完成学习任务,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地提升核心素养。设置学生的学习“任务”与组织学生的“实践”活动,是语文教师目前提高教学能力的重点。这两个方面的教学要求需要我们痛改陈旧的教学方式。

要改变教学板块不清晰,训练视点欠集中,教学活动不成形的教学习惯。

要改变不关注单元训练要求和课后训练题的习惯。

以解读课文为目的碎问碎答式的教学,是危害最大的让无数学生白白浪费课堂宝贵时间的教学。

设计“学习任”务,关注学生的“实践活动”,尽可能的减少,几乎没有训练作用的课堂碎问,是语文教师目前提升教学能力、向新课标要求走近的重点。

综合训练课

任务一  朗读,字词志及积累任务

    任务二  微写,文意描述训练

任务三  朗读,深情背诵课文

任务四  批注,表达艺术品析

孤独之旅

实践活动一:文意把握  根据故事内容阐释标题“孤独之旅”的含义。

实践活动二:细节欣赏  探究故事中表现人物心理活动的直接或间接的描写方法。

实践活动三:片段精,赏析文中“暴风雨”描写段的表达之美。

重点

紧扣核心素养,利用课文资源设计富有美感的任务,指导所有学生都参与课中实践活动,克制课堂教学中的一切零碎的提问。

活动“探究”课

完成单元中的任务一,第一步读书笔记:把握戏剧冲突,理解人物形象,品味戏剧台词。

第二步,读文随感:如何把自己对剧本的感受与理解在舞台上表现出来。

课文连读,大容量训练,板块式教学思路,主问题设置任务,着眼于所有学生的课中实践、自主、合作、探究,表现出审美的教学意味。

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感恩于老师的解读,有助于我有效解读新课标,指导我改变陈旧的碎问碎答的教学方式,还学生为主体的课堂,让学生站在教学的正中央。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