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训机构为什么招生越来越难?

我是做鼓校的,这两年招生越来越难做,有什么好的招生方法吗?

招生对于培训行业从业者来说,永远是最头疼的几大问题之一,招生不到位意味着企业得成本收不回来,没有正向现金流,随着教育行业越来越白热化竞争,传统传单、送小礼品的方法越来越见不到效果,小编这里给大家带来一些新的思维模式:

    信息流、竞价推广、抖音等渠道推广,信息流和抖音类似的短视频渠道,都是流量洼地,如果培训机构能够结合自身的行业特点,用户关注点等方向,推出自身的精品内容,以内容的形式宣传企业的实力以及特点,并适当的给与用户一定优惠,招生的效果还是不错的,我们有一个合作案例,就是单纯利用抖音渠道完成了今年秋招200人的效果,当然他们做的是成人教育,不一定就能完全照搬给您的培训机构,但是这个思维模式是可以参考的;竞价推广这是一个比较高效的渠道,由于用户主动找上门,如果您在投放的细节上可以适当的做出一些差异化的特点,也还能做到很好的效果,现阶段的招生千万不要以为线下渠道的成本就是最低的,这个观念已经过时了,及时抢占用户不在线下的时间更为关键

    开设线上的体验课程,在用户付费之前就输出课程优势、占领用户心智,同时线上体验课由于用户可以直接进行体验,打破了用户的时间调配,空间距离感,通过线上试听课的互动以及一些干货的输出,可以更大程度的抢占用户心智,从而达成招生效果;同时对用户登陆进行限制,高效获取用户联系方式,剩下的就交给招生顾问吧,相信你们的招生顾问是专业的

    这样做的好处:

    线上体验课结合线上流量渠道可以最大程度得帮助培训机构以一种更高效得形式进行招生,此外,我们建议培训机构在招生得过程中可以尝试用低价课程得模式,而不是完全免费,先一步培养用户得付费意愿,同时提升用户对产品优质得一个预估

    注意事项:

    竞价在企业招生预算不够得时候,不建议盲目投放,竞价相对来说热门行业尤其是热门时间段得点击单价还是比较高得。重点推荐尝试抖音等线上渠道得探索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2-11-27

大家好,我是羽翼课堂创始人Benny。

一、教育行业已经过了粗放式增长年代,过了风口上猪都能飞起来的年代;

一个城市的校外的培训机构没有十几年,也至少有七八年了,原来的培训机构少,市场上学生多,自然招生难度要低很多。

就好比在某地新发现一个钓鱼的好地方,开始钓鱼的人少,随便准备点鱼饵扔下去,一群鱼围过来,鱼儿多,钓鱼的人又少,竞争小,就算不怎么会钓鱼的人只要去钓,都能钓到不少鱼。

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口口相传,越来越多的人知道了这个钓鱼的地方,越来越多的垂钓者,纷至沓来,钓鱼的人开始都还能钓到一些,但是随着钓鱼人的增多,钓鱼难度自然越来越大。

二、家长有了“免疫力”,老一套招生方式不好使了。

鱼塘里的吃过的鱼饵种类也越来越多,已经能分辨哪些是鱼饵,鱼的嘴巴也越来越叼,过去拿米饭都能钓到鱼,现在池塘里的鱼早都不吃了。

十年前的培训机构都开始在校外发传单拉学生了,区域内的培训机构都会发也都在发,家长一条路走完,手里能收到一摞传单......

传统常规的招生活动大家都在做,套路都让家长免疫了,所以感觉市场越来越难做,招生成本越来越高。

如何破局?

1、外部的大环境我们无法改变,坦然接受现实;

无论是外部的竞争环境,还是家长对于市场招生套路的免疫,这些外部环境都是我们无法改变的,既然不能改变的,坦然接受,积极想办法应对。

2、少一些套路,多一些真诚,先跟家长学生之间建立信任感;

上来就让家长交半年或者一年的学费,家长一方面本身对培训机构老师没有信任感,另外因为市场上做一段时间就跑路的培训机构越来越多,家长戒备心理是很强的。

所以我们会看到,对于有教培经验积累的老师创业去做培训机构,积累了家长群体中的口碑和信任,再去做少儿编程,招生相对容易很多。

3、降低家长第一次接触的决策成本;

尽量不要想着一下子收半年和一年的学费,尤其是赶上疫情特殊情况,很多家庭收入都有减少,花钱也都会更加慎重。面对一次五百或者八九百的短期课和一次只要19.9/29.9元,家长的决策成本和决策时间是不一样的。高的门槛首先就把一部分家长排除在外了,机构丧失了与家长接触的一次机会。

总结下来:

1、先想办法和家长、学生多接触,建立信任关系;具体如何建立,没有固定的方法,一个原则:想家长之所想,急家长之所急。

2、引流一批,体验一批,转化一批,持续的做,坚持做,不懈怠。

第2个回答  2022-01-06
最好的方法就是金钱奖励,可以发动已在读学员,进行邀请、推荐,引进新学员享低价优惠,邀请成功的给与奖励。
第3个回答  2022-01-06
一、没有特色产品。二、没有好的销售管理流程。三、欠缺对网络招生的深层次掌握。四、推广营销缺乏全面性。
第4个回答  2022-01-06
第四,越来越多的教培机构失去教育的本心,把教培机构当一个商业投资去做。所以很多机构只重招生(重...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