晓窗这首诗的作者表达了本诗的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如题所述

《晓窗》应该是指中国“睁眼看世界第一人”,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清代思想家魏源的五言小诗:

晓窗 魏源

少闻鸡声眠,老听鸡声起。 
千古万代人,消磨数声里。

这是一首古体诗,不遵守平仄格律,而且是以仄声押韵。从内容上来说,前两句是直白的事件对比,而后两句则进行了思想拔高,让作品脱离了顺口溜范畴。

“少闻鸡声眠,老听鸡声起。”

年轻的时候啊,总是喜欢通宵达旦学习或者娱乐(熬夜),不到鸡叫天光不肯去休息。而到老了,则闻鸡起舞,只恨时间不够,不能消磨。

“千古万代人,消磨数声里。”

遥想千秋万代贤士、庸人,一生都在这几声鸡鸣声中消磨殆尽。

“消磨”二字颇耐深思:虚度固然是消磨,奋发也是一种“消磨”,人生苦短,鸡声无多,该如何“消磨”这“数声”,是诗人向读者提出的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

从字面上看,这是诗人就岁月的流逝发出的感慨,其中似乎饱含着诗人深深的哀怨,能引发读者无限的联想,于平易中见奇崛,言有尽而意无穷,使不同的人读后产生不同的感受,或催人猛省,或激人上进。

全诗虽然篇幅短小,文字浅近,但内容却很广,用日常生活中“闻鸡声”引起的一种微妙的感受,深刻地阐明了“时不我待”、“稍纵即逝”的道理,使人受益匪浅。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1-04-17
晓窗
魏源 〔清代〕
少闻鸡声眠,老听鸡声起。
千古万代人,消磨数声里。
译文
少年贪玩,半夜鸡叫才睡,老年惜时,凌晨闻鸡即起。
遥想千秋万代贤士、庸人,一生都在鸡的鸣声中磨去。

此诗前二句选取“少”、“老”两种人对待鸡啼声的不同表现,以“少闻”而“眠”与“老听”而“起”作对照,形象地概括了当时不同人的处世态度:年轻人听到鸡鸣声才上床入睡,老年人听到鸡啼声已起身了。这里,诗人以“少”和“老”的大跨度时间以及“闻鸡声眠”和“听鸡声起”两种对时间截然不同的态度,形成强烈的反差,使读者印象鲜明地感到时间的宝贵和充分认识时间之价值的重要性。其中,后一句暗用“闻鸡起舞”之典,写奋发向上之心,与前句作对照。后二句笔锋一转,由横而纵,由对个人的微观审视而引申到对社会、历史的宏观思考,拓宽了诗的思想视野,同时向读者展示了一部人类的历史:在千古万代的历史长河中,人们就在这送往迎来的鸡啼声中消磨了他们的岁月。其中,“消磨”二字颇耐深思:虚度固然是消磨,奋发也是一种“消磨”,人生苦短,鸡声无多,该如何“消磨”这“数声”,是诗人向读者提出的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诗人虽然没有就此问题作出回答,但从前二句的鲜明对比中,诗人通过“寄情于言外”暗暗地透出了答案:时光如驶,人生世上,自当抓住分阴,于一番有利于国、造福于民的大事业。从字面上看,这是诗人就岁月的流逝发出的感慨,其中似乎饱含着诗人深深的哀怨,能引发读者无限的联想,于平易中见奇崛,言有尽而意无穷,使不同的人读后产生不同的感受,或催人猛省,或激人上进。
  全诗举重若轻,寓庄于谐,以小见大,虽然篇幅短小,文字亦浅近,但内容含量却很广,仅用二十个字,用日常生活中“闻鸡声”引起的一种微妙的感受,深刻地阐明了“时不我待”、“稍纵即逝”的道理,使人受益匪浅,可谓言近旨远,富有哲理,予人启迪。
第2个回答  2021-04-18
《晓窗》这首诗的作者表达了要珍惜时间,爱惜时间的思想感情。
作者用日常生活中“闻鸡声”引起的一种微妙的感受,深刻地阐明了“时不我待”、“稍纵即逝”的道理,表达了要珍惜时间,爱惜时间的思想感情。
第3个回答  2021-04-18
作者用日常生活中“闻鸡声”引起的一种微妙的感受,深刻地阐明了“时不我待”、“稍纵即逝”的道理,表达了要珍惜时间,爱惜时间的思想感情。
第4个回答  2021-04-19
全诗举重若轻,寓庄于谐,以小见大,虽然
篇幅短小,文字亦浅近,但内容含量却很广,仅
用二十个字,用日常生活中“闻鸡声”引起的一
种微妙的感受,深刻地阐明了“时不我
待”、“稍纵即逝”的道理,使人受益匪浅,可
谓言近旨远,富有哲理,予人启迪。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