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体结合反应的补体结合反应及其原理

如题所述

可溶性抗原,如蛋白质、多糖、类脂、病毒等或者颗粒性抗原,与相应抗体结合后,其抗原抗体复合物可以结合补体,但这一反应肉眼不能觉察。如再加入红细胞和溶血素,即可根据是否出现溶血反应来判定反应系统中是否存在相对应的抗原和抗体。此反应即为补体结合反应。
补体结合反应中的抗体主要是IgG和IgM。
反应的原理在于补体本身没有特异性,能与任何抗原抗体复合物结合。以检查鼻疽病为例,先向试管中加入已知的抗原(鼻疽菌的浸出液),再加入被检马匹的血清(抗体)和豚鼠血清(补体),这三种成分称为反应系统或溶菌系统。如果该马是鼻疽病马,则血清中有抗鼻疽杆菌的抗体。抗原和抗体发生结合,吸附补体。如果该马没有鼻疽病,血清中没有抗鼻疽菌的抗体,则不能形成抗原抗体复合物,不能吸附补体,则补体游离存在。
由于许多抗原是非细胞性的,而且上述抗原、抗体和补体三种成分都是用生理盐水或缓冲盐水稀释的比较透明的液体,所以补体不论是否被结合,都不能直接看到,故无法判定。
因此,在反应系统的三种成分作用一定时间之后,再向其中添加指示系统—绵羊红细胞和特异性抗体溶血素。如果抗原和病马血清中抗体特异性结合,吸附补体,没有游离补体存在,加入指示系统,因无补体参加,不发生溶血,这种情况称为补体结合反应阳性,即该马患有鼻疽病;反之,则该马未患鼻疽病。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