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界中常见哪些物态?它们有什么主要特点

如题所述

自然现象中的物态变化很多 考试中经常出现的主要有以下:
雪糕上冒出的“白气”;烧开水是锅上面冒出的“白气”。这些所谓的“白气”是温度相对较高的水蒸气遇冷发生液化变成小水滴形成的,发生的物态变化是:液化。
云:由小水滴和小冰晶组成,有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变成的,包括的物态变化有凝华和液化
雨:小冰晶变大,下落,在下落过程中由于摩擦温度变高,发生熔花变成液态水
雾:空气中的小水滴附着在空气中的灰尘中形成的,小水滴来源是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
雪:形成原因是凝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直接变成冰晶。
冰雹:形成过程稍微复杂点,并不是气温下降就可以形成,雨滴在下落过程中遇到冷空气会凝固(由液态的水变成冰晶)冰晶继续下落,当遇到大风天气的时候,风会把冰晶往上吹。又到了暖流层,这时候暖流层中的水蒸气遇到了冷的冰晶又要液化变成小水滴附着在冰晶上,冰晶在下落,又遇到冷空气,小水滴又凝固变成冰晶,如此循环,冰晶越变越大,最后掉落下来
霜: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发生凝华,直接变成固态的冰晶 也就是所谓的霜
露水: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发生液化变成液态的水
冰花:房子里的暖水蒸气遇到冷的玻璃发生凝华直接变成固态的冰晶
雾凇: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发生凝华直接变成固态的冰晶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04-27
熔化

固态→液态
(吸热)
  
凝固

液态→固态
(放热)
  



液态→气态
(吸热)
  
液化

气态→液态
(放热)
  
升华

固态→气态
(吸热)
  
凝华

气态→固态
(放热)

物质由一种状态变为另一种状态的过程称为物态变化(change
of
state)。
  首先是物质的固态和液态,这两者之间的关系,物质从固态转换为液态时,这种现象叫熔化,熔化要吸热,比如冰吸热熔化成水,反之,物质从液态转换为固态时,这种现象叫凝固,凝固要放热,比如水放热凝固成冰。在这些从固态转换为液态的固体又分为晶体和非晶体,晶体有熔点,就是温度达到熔点时(持续吸热)就会熔化,熔化时温度不会高于熔点,完全融化后温度才会上升。非晶体没有固定的熔点,所以熔化过程中的温度不定。晶体熔化时温度不变,存在三种状态,例:冰熔化时,温度为0℃,同时存在冰的固态,水的液态和冰与水的固液共存态。
  然后是物质气态与液态的变化关系,物质从液态转换为气态,这种现象叫汽化,汽化又有蒸发和沸腾两种方式,蒸发发生在液体表面,可以在任何温度进行,是缓慢的。沸腾发生在液体表面及内部,必须达到沸点,是剧烈的。汽化要吸热,液体有沸点,当温度达到沸点时,温度就不会再升高,但是仍然在吸热;物质从气态转换为液态时,这个现象叫液化,液化要放热。例如水蒸气液化为水,水蒸发为水蒸气。加快液体的蒸发速度的方法一般有:1.增加液体的表面积;2.加快液体表面的空气流速;3.提高液体的温度;4.降低周围环境的水蒸气含量,使其无法饱和(就是使空气干燥。)。
  最后是我们不常见的物质固态和气态的关系,物质从固态直接转换为气态,这种现象叫做升华,然后是物质直接从气态转换为固态,这叫凝华,升华吸热,凝华放热。
  在发生物态变化之时,物体需要吸热或放热。当物体由高密度向低密度转化时,就是吸热;由低密度向高密度转化时,则是放热。而吸热或放热的条件是热传递,所以物体不与周围环境存在温度差,就不会产生物态变化。例如0℃的冰放在0℃的空气中不会熔化。
  这就是物态变化三者之间的关系,他们转换的依据主要是温度。
  物质从固态变为液态,从液态变为气态以及从固态直接变为气态的过程,需要从外界吸收热量;而物质从气态变为液态,从液态变为固态以及从气态直接变为固态的过程中,向外界放出热量。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