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避免虚假努力

如题所述

最近很流行一个词

叫做“假努力”

它指的不是孩子不愿意勤奋学习

而是方法不够高效

导致付出与回报不成正比

而“真勤奋”的孩子

未必是多有天赋

仅仅是掌握了高效的“时间管理”诀窍

让勤奋变得更有价值

学霸的秘密

比起投入大量的时间在学习上

学霸更看重的是学习效率

而学习效率的保证

则离不开“时间管理”四个字

如何成为一个多核处理器?

觉得时间不够用的学生,往往面临的最直接的问题在于:事情太多。

学习成绩想提高、网球课、美术课、校外英语课要上 、游戏想打,电视想看,只要想填充自己一天24小时的时间,总是会有无穷的事情涌入自己的To-Do-List。即便是紧张的学习时间,同样存在着分给这个科目还是那个科目,去刷题还是归纳总结这样的问题。

时间永远是不够用的,需要完成的事情永远是无穷的。

李开复谈如何安排好自己的时间,其中一条即“要事为先”:在有限的时间中需要做的就是分清轻重缓急。很多紧迫的事情不一定等同于重要的事情。一定不能成为急事的奴隶。

1、既紧迫又重要的事,马上去做

这些事在短期内会带来较大的收益,需要在当下优先完成。例如明天英语考试,当天晚上要立刻进行复习。

2、重要但不紧迫的事,抽时间也要做

这些事虽然不会在短期产生明显的收益,但确是长期发展不可或缺的任务。例如制定学习计划、归纳知识结构、分析错题错因、背单词、课外阅读等。

3、紧迫但不重要的事,能不做就不做

这些事看似十万火急,但对自己短期和长期的收益有限,却往往会占用非常多不必要的时间。例如平常不大来往的亲戚生日会(未必需要亲自参加,请家长快递一份礼物即可)。

4、既不紧迫也不重要,想做也不要做

这些事暂时搁置或是削减必要的时间投入则是最合理的决策。分清楚哪些事情是真正重要的,而哪些事情不过是紧迫的。

如果总是觉得时间不够用,不妨在每天结束的时候,静下心来思考一下自己一天的时间是如何花掉的,按照15-30分钟的最小时间单元记录下自己的时间安排。在每天、每周结束后,考虑是否存在更有效率的安排方式?娱乐、活动、休息的时间是否过多或过少?(低年级的孩子可在家长的帮助下进行反思)

如何提高时间利用率?

即便分清了不同任务的轻重缓急,很多学生仍然面临时间不够用的问题。细细盘点下来,一天的有效学习时间被大量的琐事占用,例如通勤(上下学)、等待(等吃饭、等家长接送、排队)、放松(饭后、午睡后)。

在时间利用与效率当中,当中同样存在“二八定律”(Pareto Principle)。在效率最高“黄金时间”,20%的时间投入就能产生80%的回报。在效率最低的“疲顿时间”,80%的时间投入就能产生20%的回报。

如果按照学习单元的客观情况划分,可以得到完整时间和碎片时间;如果按照学生的效率高低划分,可以得到高效时间和低效时间。

1、“黄金时间”:高强度的主动学习

大段完整的高效率时间的“黄金时间”,是非常宝贵的学习时间,学生可以完成一些高强度的学习任务,例如各科的限时训练(尤其数学)、难题的重点突破、复杂问题的深入思考。

2、“垃圾时间”:低强度的被动学习

碎片化的低效率时间是学习的“垃圾时间”,学生的精神状态欠佳,也没有充足的完整时间去进行深入的思考和学习。此时适合进行一些不需要进行大量思考的低强度学习任务,例如听英语录音、进行课外阅读、语文或英语的练字、摘抄积累作文素材。

3、“反馈时间”:归纳、总结、调整、计划

完整的低效率时间是一天当中的“反馈时间”,适合进行对白天所学知识方法的总结、错题的分析与归纳、反思自己的学习计划、思考下一阶段自己努力的方向。

4、“积累时间”:背诵、记忆、复习、提升

碎片化的高效率时间是一天当中的“积累时间”。“积累时间”,适合进行与记忆和积累相关的学习任务,例如巩固英语单词、背诵语文古诗词、熟悉作文素材、背诵文综知识点。

将自己所有的时间进行类型化的划分能够更好地兼顾自己的时间和精力,并且能够根据自己每日的时间安排和精神状态进行灵活的调整。

例如睡前的30分钟,时间较短:如果精神状态较好,即进入“积累时间”,完全可以进行积累、背诵、记忆单词、古诗词、文综知识点;如果精神状态较差,即进入“疲顿时间”,可以进行课外阅读、练字(临摹)、摘抄素材、听英语新闻或听力录音。

例如在家晚自习,时间相对完整:如果精神状态较好,即进入“黄金时间”,可以进行刷题、限时训练、钻研难题(如同一些竞赛生);如果学生精神状态较差(比如白天运动过量,或是经历了高强度考试),即进入“反馈时间”,可以进行思考、归纳、整理。

需要认清的是:并不是只有“黄金时间”才适合学习,每天有大量的学习任务发生在一些细枝末节或是精神萎靡的时间当中。时间像海绵里的水,得这样挤才会有。

如何做到高度专注?

很多人认为同时进行多任务能够提高效率,事实上,这只适用于少数简单而琐碎的事务。对于高强度的学习而言,应当尽可能地保证每个时间单元专注同一件事。

如果让一个人左手画圆的同时,右手画方,他会不自觉地“一段圆、一段方”交错进行,看似“同时画圆画方”,实际上不过是“圆方交替”的一个过程。人类的大脑实际上并不擅长同时处理多个任务,多任务实际上是不过是在不同的单任务之间快速切换。

不仅如此,对于高强度的学习任务来说,在切换的过程中大脑需要更多的预热时间,不同的任务也会相互干扰,注意力被不断的切换所分散。事实上,多任务不仅增加了完成任务所需的总时间,也降低了学习的效率,无法进行深入的学习和思考。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0-05
1 ·.

过于形式主义

一:划重点≠掌握重点

许多人在学习的时候,习惯用下划线、马克笔来画重点,打开书本花花绿绿一片,但是这种“重点”对于学习和掌握真的有用吗?

我高中老师曾在课堂说道:不要低头什么都划,听我讲,重要的我会提醒;什么都划下来跟没划是一样的,哪有重点可言。

喜欢把书本划得五颜六色的人,总会对着满满的战果,感叹一句:我太努力了,看完这么多知识。但是你知道吗?也许这一页页荧光笔记正在欺骗你,让你误以为这一页的知识已经属于你了。

如何避免这种低效率的看书方式呢?

看书时,不断问自己:“这些东西我有装进脑袋里吗?”你要明白看过≠掌握了,这也是很多人看似努力却毫无回报的原因。

我是很排斥用各种各样的颜色把书本划得五颜六色的看书方式。首先颜色太多无法突出重点。其次不断换笔也会浪费时间,即把过多的精力用在了不重要的事情上。

我看书一般只用两种颜色(红和黑),红色:用来标记重点、关键字,黑色:用来划较为重要、在空白处写一些自己的理解。(很重要的我会画个五角星)

我看书喜欢把重点提炼出来(划出一段中的关键字、用自己话概括某段话。)并且我会不断问自己,你是否真的看懂了,脱离课本我能说出这个知识点?

请记住:任何东西都要带有目的性,做过≠会了。因此我们需要学会与自己对话,问自己三个问题:

我做这件事为了什么?

我应该如何做才能达到我的目的?(为这个目标需要做什么?需要多久才能达到目标?)

这个过程我学习到的是否有真的掌握呢?

正如每个班总有几个刷了很多题,成绩依旧上不去的人;总是买那么多题,却没有真正把一套习题从头至尾全部搞懂,不知道自己一直在做简单的重复运动。

正如每个班总有书堆的最高,成绩却处于中下游水平的人;他们以为书多了自己懂的就多了,却不知道装进脑子的东西才是你自己的;总是买那么多书,却没有一本坚持看完,知识体系又怎能建立完整呢?

二:手帐般的笔记本/错题本

每个班应该都会有那种笔记本做的贼漂亮的人,一本笔记本硬生生做成了手帐的感觉;如此漂亮的笔记本要花费不少精力去做吧;如果是课后整理的还好,最怕的就是课堂做;如果真是如此,怕是老师上课讲了什么全然不知,一心一意全在想着如何把笔记做成手帐。

我在b站发的第一个视频中有一条评论:错题本做的好看,会产生很想去翻阅的冲动。对此我无言以对。如果因为笔记/错题本做的好看会让你更愿意去看,那也挺好;毕竟笔记本和错题本的本质是反复翻阅。

然而,最怕你花大量时间做笔记/错题本,最后没有时间去翻阅它;那所有前戏都是无用功。即使想翻也没时间翻,这叫身不由己。

关于错题本的视频总有评论反驳,我也懒的回复。我知道反驳我的大多数是做了错题本后提升的人;但是他们并没有看懂我想表达的实质是错题需要反复看和重刷。做错题本有效果是因为你有重复看错题本,而很多人由于时间不够身不由己没时间去看,因此我分享了一个节省时间做错题本的方法;然而你却不懂方法的本质是什么。

此处补充一点,很多学习方法都是相通的,关键你要懂得方法的本质是什么,而不是一味的模仿;只有懂了本质你才知道别人为什么靠这个方法可以提升,这样也更容易尝试后改善找到适合自己的方法。

课堂上最傻的人,就是全程埋头做笔记,不听老师讲的人。你要明白很多知识点是需要理解的,而理解正来源于老师讲的原理,你却错过了原理在抄知识点。知识点也许某本辅导书上就有,而原理可能只有老师会告诉你;并且很多知识懂了原理,一辈子都忘不掉。
第2个回答  2020-12-03
作为一个教育博主,我一直激励大家要努力,因为这是我这么多年来,求学、工作的切身体会。

并且我也发了非常多干货给大家,分享我的生活学习经验,目的是帮助小伙伴们找到正确的努力方法。

所谓正确地努力,其实有两个要素:

正确地和努力

但我最近发现很多小伙伴可能只关注到了后者。

要说什么叫错误的努力,我身上可举的例子太多了,最能引起广泛共鸣的我估计应该是下面这个⬇

我作为新生刚进入大学的时候,满腔热血,非常憧憬天天泡图书馆的学霸生活。

那个时候我特别擅长虚假努力。

每次上课必坐教室前排,下课鼓起勇气积极找老师探讨问题,之后立马奔赴图书馆,每天被安排得满满当当,忙得都没啥时间参加娱乐活动和谈恋爱了。

按理说我都这样努力了,怎么也得是年级前五吧。

结果一个期中考试立刻泼我一盆冷水。

时间过太久了,具体成绩我已经记不清了,不过印象中大概是年级中等偏上一点点的成绩。当时的我很失落,还是觉得自己付出不够,于是更加努力。

其实我挺傻的,花了那么多时间精力闷着脑袋学习,就是不反思努力的方法到底对不对,所以才被毫无意义的努力拖累地身心俱疲,一度陷入了自我怀疑……

我那时候的状态就是:越努力,越达不成目标。

努力就能成功吗?

我们一直被灌输 只要足够(正确地)努力就一定能成功 的观念,所以没有达到目标时就会感到失控、焦虑、自我怀疑。

这句话我现在觉得说不定是一个成功学的骗局。

这句话只适用于某些事情,比如说:

如果你足够努力运动健身,你一定能够变得更健康;

如果你足够努力坚持阅读,你一定能够更博学;

如果你足够努力输出优质内容,你一定能成为一个优秀的自媒体人。

但还有一些事情,是你真的努力到百分百也不一定能成功的:

如果你足够努力,你一定能获得诺贝尔奖吗?

你一定能获得你喜欢的人的青睐吗?

你一定能(正面地)成名吗?

反面成名就容易多了,也可控多了哈哈。

其实有太多因素影响了目标的达成,个人努力并不能完全左右成功与否。

如果你意识不到这一点,相信“努力就能成功”这句话,不管多么勤奋,还是会倍感迷茫。

因为你不知道要做到什么程度、做多久才能达到目标,所以万分疲惫。
第3个回答  2020-10-05
不要强调自己努力
很多人在工作的时候,只要自己做了芝麻大的事情,就会觉得自己已经付出了很大的努力。过分地强调自己的努力,只会给自己一种错觉,即自己已经很努力了,就不需要再继续努力,这是不利于工作高效开展的。
2
/7
及时抛弃形式主义
很多人都喜欢做样子,尤其是在平时的工作中,喜欢装作很努力、很忙碌的样子给领导看。实际上这是效率最低的工作形式,一定要摒弃掉这些形式主义,做实事干实事。
3
/7
限定时间完成工作
每天在上班工作之前,要拟定一下今天的工作计划,然后按照这个工作计划完成任务,给每一项工作限定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
4
/7
找到自己工作节奏
工作的时候要找到自己的工作节奏,工作和生活一样 如果没有找到自己的工作节奏会很累,长久下去会感到疲乏、难以为继。
5
/7
要有足够的耐心
做什么事情最怕的就是没有耐心,一旦缺乏耐心的话,人就会变得十分浮躁,那么做事情就会错误百出,漏洞不断。保持足够的工作耐心,确保工作质量是合格的,减少重复的工作修改。
6
/7
不要在意失面子
工作上一定会遇到各种问题,遇到问题要及时沟通、反馈,不要觉得这个是丢人的。不懂装懂真的只是耗费自己的精力,还会影响工作效率。
7
/7
不要一直求助别人
工作上不要一直去求助别人,自己能解决的事情要尽力去解决,自己不能解决的事情要创造条件去解决。一味地依赖别人,自己的工作方法和工作技巧都不会得到提高。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4个回答  2020-10-05
说到底还是我们的自律能力、自控意识起决定性作用。

殊不知,表面上自己很努力,很用功,实际上,心不在焉,心气浮躁。这是好多大学生的通病【包括我自己在内,自己有时候也着实浮躁】

这就要求我们:

①首先,自己想要做出改变,每天坚持!积少成多,学习,就是一个不断积累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是能否坚持下去,使我们与学霸学神们之间有了距离。而且,这种距离会随着时间在我们未来的身份、财富、人际关系中体现出来。

②该干什么的时候干什么。该玩的时候痛快玩,该学时认真学。“只工作不玩耍,聪明的孩子也变傻”从另一个角度看,这样,也就是要提高我们的学习效率、完成一件事情的效率。

③给自己找个学习的伴儿【同性异性都可,主要是你们都有同样的理想与抱负】,给自己设置奖励,比如,我背过了多少单词,做完多少题就可以去吃芝士排骨了等等,类似于这样子的。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