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氧化碳气体爆破原理

如题所述

从技术原理上讲,二氧化碳爆炸其实不是爆炸,而是二氧化碳气体从液态变成气态做功的过程。是一项符合当前环保大局的新技术。但这种技术的缺陷,加上市场的恶性竞争和粗制滥造的产品,导致一些地区的管理部门明令禁止。
1.活化剂中含有高氯酸钾等危险化学品,是相关部门的重点控制对象。
2.有些厂家的裂管质量太差,尤其是一次性爆破管,容易造成危险事故。
3.施工不当容易造成事故。
安钻利用自身技术优势,可以不断完善和开发的新一代二氧化碳爆破技术,在与高校科研团队的合作中已经初具规模。该技术不需要催化剂,不需要裂解管,成本低,更安全环保,适用于更多工况,振动和噪音更小。目前,该技术已在铁矿开采应用中得到成功测试。
产品特性
1.结合纳米技术生产工艺,我们自主研发了本质安全型二氧化碳粘结剂。根据《化学物理危险性鉴定和分类管理办法》(国家安全监管总局令第60号,以下简称《办法》),我们在国家危险化学品检测鉴定中心进行了化学物理危险性鉴定和分类以及货物运输条件的鉴定。鉴定结果为非危险化学品和非限制货物。
2.对二氧化碳聚能装药药剂进行粉尘爆炸鉴定试验,鉴定结果为非爆炸性产品。
3.实现了无爆管运行,彻底解决了爆管和飞管的危险。
4.实现无活化剂操作,彻底告别限用危险化学品。
5.实现了无增压系统运行,大大降低了成本,提高了运行效率。
6.运行时没有瞬时冲击扰动,大大降低了振动和噪音。
7.解决现场深孔高压堵漏技术,现场混装作业,本质安全。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20-10-08
当前二氧化碳爆破设备不同的厂家尽管在质量上和操作上有所差别,但是工作原理是相同的;就是把液态二氧化碳注入一根密封的容器管内,通过活化器从内部加热致使二氧化碳由液态瞬间气化,急剧膨胀产生强大气压,从岩石内部压裂岩体的过程。

二氧化碳爆破从技术原理来说其实不是爆破,只是二氧化碳气体由液态转为气态的物理做功的一个过程,是符合当前环保大局的一种新型技术。但是,该技术存在的缺陷加上市场恶性竞争粗制滥造导致部分地区的管理部门禁用。

1. 活化器含有高氯酸钾等危化品成分,是相关部门重点管制的对象。

2. 部分厂家致裂管的质量太差,尤其是一次性的爆破管,容易造成危险事故。

3. 施工不当容易飞管,造成意外。

安能钻凿利用自己的技术优势不断改进和研发新方案,与高校科研团队合作研发的新一代二氧化碳爆破技术已现雏形。该技术无需活化器、无需致裂管、成本低、更安全环保、适用更多工况、震动和噪音更小。目前该技术已在铁矿开采应用中实验成功。

产品特点

1. 融合纳米技术生产工艺,自主研发本安型二氧化碳聚能剂,根据《化学品物理危险性鉴定与分类管理办法》(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60号,一下简称《办法》),在国家危险化学品检测鉴定中心进行了化学品物理危险性鉴定与分类和货物运输条件鉴定,鉴定结果为非危险性化学品和非限制性货物。

2. 对二氧化碳聚能剂进行了粉尘爆炸性鉴定测试,鉴定结果为非爆炸性产品。

3. 实现无致裂管作业,彻底解决炸管、飞管危险。

4. 实现无活化器作业,彻底告别限制性危险化学品。

5. 实现无增压系统作业,极大降低成本,同时提高作业效率。

6. 作业过程中无瞬态冲击扰动,极大降低震动与噪音。

7. 解决场地深孔高压封堵技术,现场混装作业,本质安全。
第2个回答  2020-10-08
二氧化碳爆破始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八十年代在美国开始发展,主要是想避免因炸药爆破产生火焰引起的爆炸事故而专门为高瓦斯矿井的采煤工作面研发的。[1]2015年,随着科技的发展,国内二氧化碳爆破器材厂商逐步涌现( 主要部件仍然依靠进口,国产故障率略高) ,但当前其成熟度不足,仍处在不断成长和发展阶段。
二氧化碳气体在一定的高压下可转变为液态,通过高压泵将液态的二氧化碳压缩至圆柱体容器(爆破筒)内,装入安全膜、破裂片、导热棒和密封圈,拧紧合金帽即完成了爆破前的准备工作。将爆破筒和起爆器及电源线携至爆破现场,把爆破筒插入钻孔中固定好,连接起爆器电源。当微电流通过高导热棒时,产生高温击穿安全膜,瞬间将液态二氧化碳气化,急剧膨胀产生高压冲击波致泄压阀自动打开,利用液态二氧化碳吸热气化时体积急剧膨胀产生高压致使岩体开裂。[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