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教育孩子有怎样的计划

如题所述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推荐于2019-10-09

教育孩子对家长来说是一项不可推脱的义务和责任,但需要的时间很长,而且也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陆续出现阻碍和难题。
教育孩子要从很多个方面,他们的人格品质、道德素质、性格养成、文化修养、生活能力等等。教育的计划大概分为以下几个部分:
①首先是做好职业启蒙工作。比如英语、数学、科技、文化、语文等等当成教育规划的目标,这些学习内容只是实现目标的手段。

②确立孩子的人生目标。真正的目标一定是和孩子长大后“要成为什么样的人?”、“要做哪些自己感兴趣的职业?”、“以后要成为怎样的人”这些人生问题高度挂钩的。

你要启蒙你的孩子他的人生理想和兴趣爱好,引领他朝这些目标成长。而对这些重大人生关切问题的思考和实践,应该从幼儿园时期开始绸缪和明确地规划,为今后进入教育环节打好基础,奠定基本的思维方式和自我认同。
③要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进行间接学习启蒙。亲子阅读是极为重要的一步。有意识让孩子玩各种感兴趣的事物,有意识地选择他最有兴趣学的事物并且进行培养。学习还是极为重要的.

在义务教育阶段要让孩子认真学习文化知识,做好帮助辅导工作(例如找老师帮忙辅导等等),但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不能读死书!要培养孩子的发散性和批判性思维,灵活学习,让他找到适合自己学习的方法,学得又轻松又有成效才是值得提倡的。

④改正孩子的个性不足之处。主要考虑品德价值观和体能训练两方面的意志品质和自信心,注重人格培养,要懂得及时纠正孩子在品德上不正确的行为,教育过程要有耐心,站在孩子的角度考虑。          心理素质也是必备的软实力条件。人文教育必须和科学教育相结合在一起。
总结:教育规划可以让孩子早一些预见到未来的人生蓝图并且自愿付出持久努力。最后不得不提的一点:与其让孩子“不知道如何学”,还不如让他们树立“我想学,我要学,我喜欢学“的学习观念,学习愉悦而非痛苦,要让你的孩子学得开心;你的孩子成绩可以不好,但是他要学会做人。

拓展资料:

儿童教育是指对儿童进行德育、智育、体育等方面的培养和训练。它是提高人口素质的重要环节。青春期到来以前的未成年人被称为儿童或少年,他们在思想、性格、智力、体魄等方面的可塑儿童教育性很强。儿童教育是整个教育事业的重要基础。

在古代社会中,教育儿童的职能主要是由家庭承担的。近代的儿童教育有逐渐社会化的趋势,许多国家对学龄儿童都实行了义务教育的制度。但是,家庭教育仍然十分重要。

参考资料:儿童教育(百度百科)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9-09-19

0—3岁

这个阶段是孩子对世界产生最初印象的时候,他无法进行分类、定性,而是完全凭感觉来了解这个世界,也很容易把这种感受与生命复杂的发育过程联系在一起。 这是确定孩子“根性”的最佳时机,父母应该多带孩子到风景秀美的地方走走,多让孩子感受早晨的日出和晨露、夜晚的月光和星空。环境的清浊、视野的宽窄都将会影响孩子最初的性格。 由于孩子天性爱玩,所以面对自然环境,孩子也许只会想玩。不过,我们不必担忧,也不必过多干涉。毕竟,这是孩子认知世界的一种方式。 有时候,成人会忽略大自然的和谐和律动的节奏,但是孩子却喜欢关注它们。很多孩子不喜欢待在家里,而是想方设法让父母带着他到外面去玩。所以,父母不要让孩子错过大自然更替变化中的每一个良辰美景。这些对孩子的心性成长都是有良好影响的。 这一年龄段的孩子对大自然的感受是模糊而强烈的,他不仅会呼吸大自然清新的空气,还会用他清澈的眼睛和纯洁的心灵去观察这个世界。

3—6岁

这是自然环境对孩子性格、智力影响的第二个阶段。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已经具有了初步的分辨能力,开始注意自然界中各种东西的功能和变化。孩子会把所见所闻的事物存留在思维、记忆中,这些印象或深刻,或漂浮,或令人身心愉悦,或令人心生烦恼。 但是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判断力较弱,很可能把一些恶劣的环境当成“好环境”,把一些恶劣的事物当成最初的“玩伴”,并融入其中,甚至染上一些在他看来是有趣的但是在成人看来是有害的习惯。

不管父母是贫穷还是富有,是空闲还是忙碌,大自然这位老师对孩子来说永远都是公平的。父母对孩子的自然教育应该有计划地、循序渐进地进行,可以先给孩子讲述一些自然万物的功能、特点、变化和相互关系。

6—12岁

在这个阶段,孩子已经开始上学,可以从书本和课堂上学到关于自然界的知识,同时他也开始拥有新的社会关系,如老师、同学等,并面临新的冲突,如同学之间、师生之间、老师对学生的评价等。 当孩子的情绪有所起伏的时候,大自然除了充当一般求知的对象之外,还可以充当规律的导师,心情的调节师、暗示者的角色。在此阶段,孩子拥有强烈的求知欲,喜欢分析不同事物。但是对于美感来说,分析又是没有用的。因为美观是一种直观的感受,一些植物学家、动物学家虽然研究动植物,但是却丧失了对动、植物的美感。事实上,美感和神秘感常常是启发人的悟性、灵感的必要条件。

因此,在此期间,我们除了让孩子继续做自然笔记之外,还应该让他学会与大自然交流,学会从其中获得启示。

拓展资料

教育,教育者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对受教育者的心智发展进行教化培育,以现有的经验、学识推敲于人,为其解释各种现象、问题或行为,以增长能力经验,其根本是以人的一种相对成熟或理性的思维来认知对待,让事物得以接近其最根本的存在,人在其中,慢慢的对一种事物由感官触摸而到以认知理解的状态,并形成一种相对完善或理性的自我意识思维...但同时,人有着自我意识上的思维,又有着其自我的感官维度,所以,任何教育性的意识思维都未必能够绝对正确,而应该感性式的理解其思维的方向,只要他不偏差事物的内在;教育又是一种思维的传授,而人因为其自身的意识形态,又有着另样的思维走势,所以,教育当以最客观、最公正的意识思维教化于人,如此,人的思维才不至于过于偏差,并因思维的丰富而逐渐成熟、理性,并由此,走向最理性的自我和拥有最正确的思维认知,这就是教育的根本所在。

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3个回答  2021-01-12

第4个回答  2019-12-12

健全的人格修养对孩子的教育最重要的。

孩子从小的教育影响着以后的发展道路。因为孩子刚刚出生的时候,是什么都不知道,他们所能接触到的,只有自己的家庭,还有父母。

《正面管教不吼不叫做妈妈》-领取请私信我。

现在的家庭教育,就是开发孩子的智力,就是让孩子从两三岁开始背唐诗,四五岁学英语,上学请家教,上辅导班。孩子的成绩一定要名列前茅,每个家长,包括我自己也是这样的,将来想孩子一定要上名牌大学,这样就认为把孩子教育的才算成功了。实际上家庭教育最重的任务应该是建筑孩子的人格长城。

父母应帮助孩子建造一个良好的人生平台,让孩子有良好的人格修养,懂得做人、学会欣赏别人,才会欣赏自己,让孩子每天发现自己的价值,懂得舍与得,培养孩子直面挫败的勇气等。

前面看过一个文章,里面的妈妈说,她和老公都是高学历,儿子出生后精心照顾和培养,但是孩子学习成绩一直不是太好,妈妈也请了家教,妈妈和孩子也一起学,孩子一直也很努力的,但是孩子学习成绩还是那样。每次妈妈去开家长会都躲在角落里。觉得很丢人。又过了一段时间,孩子回来告诉妈妈,他被同学评上当班委了,着实也让妈好高兴了一下,妈妈开始从新审视儿子,对啊,孩子就是学习差点,但是他很有责任心,尊老爱幼,爱帮助同学,处事能力也很强,也懂得感恩、懂得宽容还拥有爱心,这样的孩子长大后将来也一定会成为对社会有用的人,一个好爸爸和好丈夫的,这不就行了吗。妈妈也就释然了。

所以我觉的人格的修养,品德的教育最为重要的,没品没德也是一个对社会无用之人。

《正面管教不吼不叫做妈妈》-领取请私信我。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