滨州撤地建市征文

如题所述

  滨州是一个淡水资源非常缺乏的地区,常年平均降雨量为560多毫米,蒸发量却高达1800多毫米。因此,作为最大客水来源的黄河,成为全市吃水、用水的主要依靠。然而,滨州虽然紧靠黄河,但由于蓄水设施不足,长期以来用水非常紧张。
  数据显示,2005年,滨州市区仅有蒲城水库和东郊水库,一次性蓄水容量不足2000万立方米,仅能勉强维持当时二十多万滨州市民的生活用水和现有企业生产用水。每遇黄河断流或引水紧张,则经常是为保生活用水而减少工业用水,严重制约了滨州经济的发展。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水资源的战略地位日益突出。

  全媒体记者 姚行彬
  实习生 刘萍

  创四环五海速度
  在这个背景下,滨州市委、市政府决定建设“四环五海”工程。这是一项集交通、水利、城建、林业、旅游建设于一体的综合系统工程,预算总投资5.32亿元。
  自2002年下半年以来,滨州市委、市政府围绕高起点、高标准、高水平规划建设滨州新城,组织规划设计部门及有关专家,在深入调查研究和科学论证的基础上,立足滨州的区位优势、资源条件,以创新精神进行城市形象设计,描绘了建设滨州“四环五海”的宏伟蓝图。
  2002年5月,“四环五海”还只是个想法;2002年8月,“四环五海”也还只是一个初步实施方案;2003年正月,“四环五海”变成了市委、市政府的决定;到了2005年,“四环五海”工程已基本完成。滨州人创造了可与“深圳速度”相媲美的“四环五海速度”,也初步筑起了“四环五海”大框架。
  经过三年多时间,滨州市完成了总长度为45.33公里的四环河和总蓄水量为7000多万方的五海建设任务,“四环五海”和城区水系的总水面已达15平方公里,蓄水量达到1亿方。同时,按照市委、市政府的安排,对淤积、污染严重的城市河道和水系进行了综合治理,先后完成了投资9000多万元的新立河综合治理工程;完成了投资8500万元的秦台干沟治理工程,新立河、秦台干沟已成为城区的绿化带、景观带。
  而完成这一声势浩大的工程并非易事。在工程运作过程中,按照政府启动,公司运营,社会化和市场化运作的思路,多渠道筹资建设。成立了南海、西海等水务公司,资金筹措时按照市场化运作,工程占地由农民用土地入股,按年分红,一定50年;四环河建设采取河道取土筑路、挖土填基等卖土变现的办法,缓解了工程急需资金问题。
  “四环五海”水利工程是整个“四环五海”工程的关键所在。滨州市水利部门按照“四环五海”工程建设的总体规划,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和支持下,高质量地完成了“四环五海”工程水系的勘测设计任务和南海、西海、北海、中海的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工作。组织专业技术人员完成了《滨州市四环五海工程水环境影响评价》和《四环五海建设研究》,经评审鉴定,两成果被评定为国内领先水平,部分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村村通上自来水
  供水水质是否安全,既影响到农村饮水安全项目的实施效果,又影响着广大农民群众身体健康,是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以滨城区为例,2003年12月,滨城区解决吃水的村庄有454个,19.64万人,仅占总数的57%。其他村民则以本村小库塘及受季节影响的浅水井解决饮水问题,缺水村庄和水质变差的村庄共有553个,23.05万人。其他县区的饮水情况更是糟糕。
  据专家分析,造成农村饮水困难的主因,是地下浅层无淡水或淡水储量少,水质易变,不能满足人畜吃水需求,而建设水库等其他水源工程在当时的经济状况下又负担不起;因土地少不具备建水库的条件,地下水被严重污染,原有吃水井不能饮用。
  在吃水问题日益突出的情况下,滨州市委、市政府把农村供水安全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建立健全领导责任制。成立了各级行政一把手为饮水安全第一责任人的制度,对本地的供水水质进行全面检查。对监测出水质不合格的认真分析原因,采取有效措施限期整改。对于供水水源水质不符合标准的,采取水厂改造、改进水处理工艺、完善消毒设施等措施进行整治,经整治仍不达标的停止使用。对使用机井为供水水源的县,高度重视机井供水水质不稳定问题。并建立健全以水质为核心的质量管理体系,建立健全严格的取样、检测和化验制度,完善检测数据的分析和报告制度,做到水质监测经常化、制度化。同时,一系列的水利工程搞得热火朝天。
  到2005年,在滨州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市实现新增蓄水能力8100万方,总蓄水能力达到6.1亿方;解决和改善了520个村庄30.1万人吃水问题,农村通自来水率已达到66%,全省村村通自来水现场会在滨州市召开推广了滨州的经验做法;共开工各类水利工程781项,累计投入资金2.93亿元,完成土石方3788万立方米,完成工日1581万个。滨州水利局在该年两次被市委、市政府给予记集体二等功奖励,被市委市政府授予“文明单位”,被国家人事部、水利部授予“全国水利系统先进集体”,并受市政府通报表彰。
  2006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将蓄水工程、村村通自来水工程列为市政府2006年的十件大事和十大民心工程,并准备在三年内实现村村通自来水。“以前都是喝井水,水质很不好,后来村里建了水库,大家很高兴,但还是要拿着水桶去挑水吃。最近这几年,我们村里安上了自来水,再也不用为吃水难犯愁了。”沾化县黄升乡62岁的刘学军老人对政府的善举赞扬不已。
  到2007年,滨州市引黄总量达到了11.3亿立方米,人均引水量305.4立方米、列全省第一位;总蓄水能力7.5亿立方米,人均201.6立方米,均列全省第二位。村村通自来水普及率95.6%,列全省第一位,全市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95.6%,完成省政府三年规划任务目标的139.6%,经省政府督察考核组考核验收,滨州市总分列全省第一位。

  开发旅游新领域
  随着经济社会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建设水利风景区,推进现代服务业和文化旅游业,已成为拓展水利产业空间的新领域。近年来,滨州市水利系统在水利开发建设中,把生态修复、环境治理和水源保护作为建设的重点,争创“绿色景区”和“生态景区”。相继建成了以文化古迹和河流景色为重点的“邹平一河两湖”和滨城区“三河湖”水利风景区;以平原水库和周边绿化为重点的秦台水利风景区;以宽阔水面和观光旅游为重点的中海水利风景区和毛家洼水利风景区;以城乡供水和生态旅游为重点的滨城区蒲湖、东郊水库以及惠民孟家水库风景区,为开展水利旅游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为创建旅游品牌,滨州市水利局以“四环五海”水系为依托,积极组织申报创建中海为“国家级水利旅游风景区”。2006年8月,中海水利风景区被命名为“国家级水利风景区”,当年10月,全国水生态修复以及水利风景区建设与管理工作会议在滨州召开,创建了滨州中海的国家级旅游品牌。如今,各个水利风景区成为市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今年我朋友结婚,婚车专门绕着中海走了一圈,在中海边拍点照片和录像再回去,去中海已成了一些人引以为荣的象征。”在丽景小区居住的张先生如是说。
  三河湖旅游于2003年9月28日正式启动,现已开辟有水上游览,旅游观光,垂钧赏荷等项目。随着邹平“一河两湖”水利风景区、惠民孟家水库风景区、滨城区三河湖、新立河风景区创建省级水利风景区,水利旅游事业逐渐成为水利产业中的生力军。
  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是水利产业发展的必然选择。滨州水利工作将继续完善以市场为导向,以改革为动力,以效益为目的,建立滚动发展的水利产业良性运行机制,推动水利行业发展的新路子,为全市经济社会的发展奠定水利基础和保障。

  从“54321”到“1155”
  2004年底,根据中央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四中全会精神以及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要求,滨州市委、市政府结合滨州实际情况,提出了滨州水利工作总体奋斗目标,即“54321”工作目标。
  这一目标包括建设统一的城乡供水体系,完善的蓄水工程体系,高标准的防洪除涝体系,先进的水管理体系,精良的水利执法体系等“五大体系”;实现由工程水利向资源水利的转变,由传统水利向现代水利的转变,由农村水利向农村、城市和生态水利的转变,由水利建设向水利建设、管理与经营的转变等“四个转变”;建成全市节水型社会,建成水土保持示范市,建成水务一体化市等“三个品牌”;搞好水利队伍建设,搞好精神文明建设等“两个建设”;创建滨州水利在全省水利行业一流水平。四年时间过去了,这一工作目标已经基本完成。
  2008年,按照滨州市委、市政府的部署,遵循科学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治水思想,滨州市水利局党委提出了滨州水利新的“1155”发展目标。即以“建设一流队伍,争创一流业绩”为口号;以创建“人水和谐,惠泽滨州”为服务品牌;以打造“工程水利、资源水利、生态水利、科学水利、和谐水利”为目标;以构建科学的蓄水水网、完善的排水水网、合理的供水水网、优美的城市水网、和谐的生态水网“五大水网”体系为主线,实现滨州水利的科学发展、和谐发展和可持续发展。

  水利实现新跨越
  2010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最后一年,也是抢抓国务院批复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和山东省蓝色半岛经济区战略规划实施的关键年。综观全国、全省水利发展大局,审视滨州经济社会发展大势,滨州水利已经站在了科学发展的新起点,正遇改革与发展的机遇期,处在加快发展的关键时期。
  滨州水利立足发展的大背景,着眼发展的大趋势,置身发展的大格局,充分认识当前滨州市水利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和新要求,进一步增强危机感、紧迫感、责任感,牢牢把握千载难逢的发展新机遇,积极应对更加复杂的挑战,在确保全面完成“十一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同时,乘势而上,积极作为,开拓创新,加快发展,努力实现滨州水利发展新跨越。
  今年中央1号文件再次强调,要突出抓好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滨州市政府也确定,2010年的林水会战以奖代补资金由3200万元增加到4000万元,“五大工程”全部纳入林水会战奖补范围。
  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建设上升为国家战略,对水资源供给、水生态保护、旱涝潮灾害防御等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滨州正抢抓这一重大历史机遇,全力打造“四环五海·生态滨州”、“粮丰林茂·北国江南”两个品牌,在全市叫响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区建设的主战场。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0-09-24
我靠 我也在找啊 急死我了!!!!!!!!!!明天就交!! 你说学校让写这个干什么啊.........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