醉翁亭记一二段写作顺序排列

如题所述

第一段:写醉翁亭的所在,同时引出人和事。用了移步换景,以及由远及近的写作手法,描绘滁州山水景色。

第二段:这一段写的山间之朝暮的景色,从早晚的变化写到四季的变化,气象宏伟,笔调洗练。其特殊的言语形式照样非常丰富。

《醉翁亭记》是北宋文坛泰斗欧阳修的代表作之一,也是流传千古的古代经典散文名作。本文除了主题鲜明,其特殊的言语形式也是非常丰富的。

“醉翁”必是经常喝酒,可似乎酒量并不好(饮少辄醉),为何还要经常喝酒呢?而且还要宴饮客人。作者说因为“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这两句话概括了全文的主旨,原来“醉翁”不是为美酒而醉,而是为美景而醉。作者进一步补充说明,欣赏山水的乐趣,领会于心间,寄托在喝酒上。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第1个回答  2015-05-18
主旨句: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
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8.解释文中加点的词.(2分)
(1)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 临:
(2)宴酣之乐,非丝非竹 之:
9.分别写出“穷”字的意思.(2分)
(1)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穷:
(2)为宫室之美,妻妾之奉,所识穷乏者得我与 穷:
10.太守为什么“醉”呢?请用自己的话概括.(2分)
答案:8.(1)到、靠近(2)的 (2分.每小题1分) 9.(1)穷尽、完结(2)贫穷(穷困) (2分.每小题1分)
10.太守陶醉于四季山水景色之美;陶醉于太平盛世,政治清明.(为山水之景而醉,为
滁人欢乐而醉,为宴会的丰盛而醉,为宴会中宾客的欢乐而醉)(2分)

2008年河北省
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6~10题.(13分)
  醉翁亭记(节选)
 
 ①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
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大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
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②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J王,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6.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着重号的词.(3分)
  (1)环滁皆山也 环:
  (2)醉翁之意不在酒 意:
  (3)野芳发而幽香 发:
  7.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3分)
  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
  译文:
  8.选文第①段在总写滁州山景后,由远及近依次驾了“西南诸峰”、“ ”“ ”、“醉翁亭”等景物.(2分)
  9.概括选文第②段的内容.(2分)
  答:
  10.下面这段文字说明了什么? (3分)
  欧阳公记①成,远近争传……凡商贾②来,亦多求其本,所遇关征③,以赠官,可以免税.
  注:①[记]指《醉翁亨记》. ②[商贾]商人. ③[关征]查税征税.
  答:
 答案:6.(1)围绕(环绕) (2)情趣(意趣、兴趣) (3)开放(开)
  7.给它(亭子)起名(题名)的是谁?是太守用自己的别号(醉翁)称它(命名)的.
  8.琅琊(山) 酿泉
  9.描写山间的朝暮变化、四季不同景色以及出游的乐趣.
  10.《醉翁亭记》在当时备受人们的推崇,反映其艺术价值高、影响大.
逻辑顺序。本回答被网友采纳
第2个回答  推荐于2016-02-02
  第一段:写醉翁亭之所在,并引出人和事。用了移步换景,由远及近的写作手法,描绘滁州山水。
  第二段:写山水之乐。抓住早晚晦明变化,四季特征景物来写。
  第三段:写出游之乐。一共四幅图画:滁人游、太守宴、众宾欢、太守醉。核心是太守醉,醉是因为看到百姓生活和乐富足,为自己治政有方而陶醉。

  第四段:写日暮醉归。体现与民同乐的主旨。
  【中心思想】

  本文是作者被贬滁州时写的,作者寄情山水排遣郁闷之情,表达了他乐观,旷达的胸襟,以及与民同乐的理想。

  第二段描写了山间早晚和四时之景,分别是什么?写景时有什么特点?抓住了景物怎样的特点?
  ①朝景、暮景、春景、夏景、秋景、冬景。
  ②作者在写景时抓住不同时令、不同季节景物的典型特点,以极其精炼的语言刻画出来。
  ③写朝暮之景,抓住“晦”“明”的特点,用“日出”“云归”“林霏开”“岩穴暝”的变化景象,形成对比鲜明的两幅画面。写四时之景时,抓住了山间独特的花香、木秀、霜洁、泉落、石出的特点。
第3个回答  2015-12-05
《醉翁亭记》是北宋文学家欧阳修创作的一篇散文。宋仁宗庆历五年(1045年),参知政事范仲淹等人遭谗离职,欧阳修上书替他们分辩,被贬到滁州做了两年知州。到任以后,他内心抑郁,但还能发挥“宽简而不扰”的作风,取得了某些政绩。《醉翁亭记》就写在这个时期。文章描写了滁州一带朝暮四季自然景物不同的幽深秀美,滁州百姓和平宁静的生活,特别是作者在山林中与民一齐游赏宴饮的乐趣。全文贯穿一个“乐”字,其中则包含着比较复杂曲折的内容。一则暗示出一个封建地方长官能“与民同乐”的情怀,一则在寄情山水背后隐藏着难言的苦衷。正当四十岁的盛年却自号“醉翁”,而且经常出游,加上他那“饮少辄醉”、“颓然乎其间”的种种表现,都表明欧阳修是借山水之乐来排谴谪居生活的苦闷。作者醉在两处:一是陶醉于山水美景之中,二是陶醉于与民同乐之中。
作品原文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