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简述《尚书》的来龙去脉.

如题所述

《尚书》
 又名《书》﹑《书经》。中国最古老的政治文献汇编。
  《尚书》相传为孔子编定﹐但从《尚书‧尧典》等头3篇的内容看﹐大约是战国时编定的。西汉最初流传的《尚书》是秦博士伏生传下来的﹐有28篇﹐因用当时通用的隶书字体记载﹐被称为今文《尚书》。西汉中期先後传闻出现的古文《尚书》﹐主要有孔安国家传本﹑刘向用以校书的中秘本﹑张霸的百篇本(此书被废﹐但其中的百篇《书序》流传下来)﹑鲁恭王刘余发现的孔壁本和河间献王刘德所得本。在东汉流行的古文《尚书》是杜林的漆书本。这些今文和古文《尚书》﹐在西晋永嘉之乱中散失殆尽。东晋时﹐梅赜献出古文《尚书》58篇和《孔安国序》以及称为《孔安国传》的注。唐代孔颖达奉命撰《五经正义》时就以它为定本﹐以《孔安国传》为正注﹐撰成《尚书正义》﹐成为官定本﹐这就是《十三经注疏》中的《尚书注疏》本。宋儒对它的真伪提出疑问。清代阎若璩作《尚书古文疏证》认定梅赜所献的古文《尚书》和《孔安国传》是伪作﹐但其中保存了已散失的今文《尚书》28篇。在现存的28篇《尚书》中﹐除《尧典》等3篇外﹐其馀均为真文件或基本上是真文件﹐对研究夏﹑商和西周的政治思想的形成与发展有重要价值。《尚书》的重要注本﹐除孔颖达的注疏外﹐以清代孙星衍的《尚书今古文注疏》最为完备。近人顾颉刚﹑陈梦家的有关论著﹐有重要科学价值。

                      ——《中国大百科全书·政治学分册》“《尚书》”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