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欧国家生活有什么烦恼

如题所述

在斯德哥尔摩生活至今四年多,不算最有发言权的人。不过关注这个问题有一阵,加上觉得国内媒体和大众的声音对北欧的美誉实在太过片面,便来说上两句。

说到这种问题,以偏概全或许很难避免。我只说我自己和身边朋友的经验,希望尽量真实和客观。基本想到哪儿说到哪儿,也尽量针对跟日常生活比较相关的方面。每段长短基本跟我个人觉得烦恼的长度成正比吧。

一,融入社会。首先,北欧的确是全世界除了英语母语国家之外,英语平均水平最高的地区(Swedes place 4th in English skills ranking EF前年的调查,世界范围内前五中北欧四国占四个,剩下一个是荷兰)。很多人由此认为只会英语对生活没有影响,但其实融入本地社会并不是你前三个月可能会以为的那么简单。不会本地语言的话,工作机会非常有限,真正进入当地社会更是艰难。

瑞典统计局数据。蓝线是国外往瑞典的移民,红线是瑞典往国外的。

之前回答过一个关于瑞典新纳粹和种族歧视的问题(为何瑞典会出现纳粹分子?)。一直到现在,移民和种族问题(尤其是对伊斯兰国家人士的态度)在本地还是非常敏感的话题;外籍人士发了几百份简历石沉大海,把名字改成 Sven, Lars 之类典型瑞典名字后很快得到面试机会的例子也不少(瑞典报纸 Dagens nyheter 去年对招聘中这样的隐性种族歧视还进行了一场讨论)。瑞典人性格内向,且非常尊重自己国家传统、文化、产品,往好的方面看,这让本地的经济和文化得以发展,但换一个方面说,很多移民还是在做比较低层次的工作(小摊贩,餐馆员工,洗衣店员工,护理人员,建筑工人等);很多受过高等教育的移民或者留学生又因为语言问题而找不到工作机会。

也是因为这个原因,瑞典不是所谓“移民国家”,本地文化多元性跟欧洲大陆很多大城市相比也算是后段班成员。

二,宗教信仰缺乏。个人觉得不是什么烦恼,不过世俗主义带来的开放的性教育、较高的青少年堕胎率等问题在欧洲甚至世界也经常惹来白眼。

三,物价和税收世界范围领先(部分见下),跟生活相关的主要是消费税和个人所得税。但是看看工资水平和基础设施,也没什么好抱怨的。

四,国家对酒精饮料的严格控制。北欧各个国家政策不一样,瑞典来说,超市只卖淡啤酒,所有“真正的”酒精饮料只允许在 Systembolaget 贩卖(即是所有酒精含量在3.5%以上的啤酒、红酒、各种烈酒)。Systembolaget 是国家垄断的连锁酒局,开门时间很短,并且周日不开门,一到周末总是人满为患。当然,瑞典的酒税和烟税也是欧洲数一数二的高。

在 Systembolaget 买酒的合法年龄是20岁;在酒吧和餐厅买酒最低年龄是18岁。

五,斯德哥尔摩来说,住房非常紧缺,尤其是租房,一直都是卖方市场,价钱也相当可观。

六,气候……大概不用说了。冬天斯德最冷零下二十多吧,一个礼拜日照不超过二十个小时的事也是很经常的。大部分人需要补充维生素D。一年多五个月左右基本都是冬天,不习惯的话出行不太方便。

每年政府都要花很多人力财力来解决雪天的交通问题,但每年也都还是有那么几天公共交通是瘫痪的。

七,我个人觉得比较大的一个烦恼是购物不太方便。商店和商品的种类都很有限,一些欧洲境内比较普通的生活用品或者烹饪工具品牌、原料在瑞典很难买到,如果网购到瑞典,超过一定金额就需要交很高的关税。由于天气,蔬菜种类也很少,天气一冷就得仔细安排才能保证吃得营养均衡。

每次回国吃到新鲜得带刺儿的黄瓜都感动到鼻酸。由于日照不好,瑞典的橙子之类水果也不太好吃。

八,呃,公共厕所太贵。一般价钱是5克郎或者10克郎(克郎和人民币接近一比一)。贵还好,但是瑞典实体货币使用率非常非常低,所以,嗯。

街上的公共厕所长这样。

九,北欧性别平等和女权主义深入人心,女性很少因为性别原因而享受任何特殊礼待,导致很多外籍女性看来,本地男性“不够绅士”或者“不够爷们儿”。约会AA是再正常不过的事;电影里那种开门送花拉餐椅的形象也跟大多数瑞典男性(尤其是年轻男性)没有太大重合。

相应的是,带小孩儿的爸爸很常见。父母都有很多假期。
温馨提示:答案为网友推荐,仅供参考
相似回答